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创新、强基固本、全面提升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卫生健康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关键在于行动、在于实干,要扎实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实效,全力服务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大局。
健康科普是卫生健康事业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进一步提升健康科普的影响力、感染力,被摆在今年卫生健康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位置。
让健康科普“盆景”变为“风景”,关键在于激发医务人员内生动力。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陆韬宏表示,上海市积极推动健康科普入法,在《上海市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中专设一章,确定政府、媒体、医疗卫生机构、教育领域等的健康科普职责,将健康科普纳入全市医疗卫生人员执业培训,实施健康影响力评价;连续3年将健康科普纳入医疗、药学、护理等卫生专业人员高级职称评价。健康科普已成为医务人员晋升职称的新赛道,为全市30万名医务工作者的职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在上海,健康科普助力全球健康城市建设成效显著。2024年,该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42.09%,连续17年提升;2023年,成人吸烟率为19.2%,连续13年呈下降趋势,提前达到“健康中国2030”目标任务;市民三大健康指标(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连续多年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领先水平。
以教育重塑青年健康观念,是江西省的有益探索。该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江晓斌表示,自2016年以来,江西省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以中小学为重点,逐步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2024年11月,江西省制定颁布省爱国卫生条例,明确中小学校应当按照规定保障健康教育课时。
“广东志愿服务氛围浓厚,平均每6个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各地各医疗机构都有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刘元亮表示,全省着力打造健康广东科普志愿服务项目,通过搭平台、聚资源、拓渠道,开展线上线下活动近200场,科普阅读量超3000万。
在广东,科普志愿服务已形成规模效应——中山市、汕头市等地结合中医药文化和夜市经济,开办中医药夜市;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百城光明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药文化下基层”等活动走进各地市;“健康科普进乡村”项目针对常见病、多发病,深入革命老区、边远地区,为4000余人次患者义诊……
“要做强特色品牌,让健康文化作品走入千家万户。”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主任杜振宗看来,健康文化作品是科普传播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征集了770件健康文化作品,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自治区文明办等多部门联合举办“健康八桂行”主题宣传服务系列活动,以文艺会演、知识讲座、义诊咨询等形式,推进健康知识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
(来源:健康报)
《中国食品报》(2025年03月03日03版)
(责编:孙 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