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刘 彤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为各行业发展锚定了方向。食品行业作为关乎民生福祉与经济稳定的关键领域,正面临着市场需求多样化、技术变革加速、消费者行为变化等一系列挑战。数据显示,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0%,在促进服务消费政策作用下,居民服务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支撑服务零售较快增长。11月份,居民餐饮消费增长加快,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4%,比上月加快0.8个百分点。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零售业创新提升和高质量发展,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健全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商务部等7部门联合出台了《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食品行业构建现代零售体系更是刻不容缓,这不仅是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的主动变革,更是在新经济格局下提升行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
在当前消费市场环境中,消费者对于食品的需求已从单纯的饱腹向品质化、多样化、便捷化转变。这就促使食品行业的零售体系必须打破传统模式的桎梏。现代零售体系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精准捕捉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健康需求以及购买习惯等信息,从而实现产品的精准研发与供应。据调查,一些食品企业通过分析线上消费数据,及时推出低糖、低脂、有机等符合当下健康潮流的新品,一经推出便广受市场欢迎。
从供应链角度来看,食品行业现代零售体系建设能够有效整合上下游资源,优化采购、生产、仓储、配送等各个环节。一方面,通过与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的品质与供应稳定性;另一方面,借助智能仓储与高效物流配送体系,大幅缩短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者手中的时间,降低损耗,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如生鲜食品电商借助冷链物流技术,实现了生鲜产品的远距离运输与保鲜配送,让消费者能够及时品尝到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全球的新鲜食材。
在渠道建设方面,线上线下融合成为现代零售体系的显著特征。推动数字化赋能,推动实体零售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形成新质生产力,提升效率,让消费更便捷。推动多元化创新,鼓励业态融合,“大而强”“小而美”“专而精”与“一店多能”模式百花齐放。推动供应链提升,鼓励强化协同,优化流通渠道,高效衔接供销,促进降本增效。
然而,构建食品行业现代零售体系并非一蹴而就,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技术投入成本较高,对于一些中小企业而言负担较重;食品安全监管在新的零售模式下难度增大,如何确保线上线下产品质量一致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再者,专业人才的短缺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零售体系的发展速度。
为推动食品行业现代零售体系建设,企业需加大在技术研发与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投入,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模式;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同时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扶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此外,高校与职业院校应加强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为行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食品行业现代零售体系建设指明了清晰的方向。只有各方协同努力,积极应对挑战,才能构建起高效、智能、安全的食品行业现代零售新生态,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食品报》(2024年12月19日01版)
(责编:王金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