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 晨 文/摄
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496家企业参展,186家企业和机构成为七届展会“全勤生”,展览面积3万平方米的国家展汇聚来自五大洲的7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不仅充分体现出全球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及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吸引力,更成为各国文化和理念的交流平台,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这种文化的交融和碰撞,为进博会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活力,也为其成为国际公共产品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进博会期间,本报记者走访多个国家的食品农产品展馆,了解了其特色农产品和独特的饮食文化。
哥伦比亚:不只有咖啡
“一直以来,哥伦比亚以咖啡享誉全球,但我们还是牛油果、香蕉、可可和牛肉等产品的生产大国。”哥伦比亚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奥斯卡(Oscar Felipe)介绍,哥伦比亚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优质的可可豆。哥伦比亚位于南美洲北部、赤道附近,适宜的温度、降雨量以及高海拔的山地地形,为可可豆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并赋予了其独特的香气和风味。哥伦比亚的可可种植历史悠久,有超过400年的种植经验。现在,哥伦比亚的人口为5200万,其中有超过5万个家庭种植可可。
“我们的可可种植者世代相传,不仅传承了传统的种植技术,生态友好的种植方式也让可可豆的品质得到保障。”奥斯卡表示,“邀请大家来进博会品尝我们的巧克力,感受其中蕴含的哥伦比亚人的热情和坚持。”
作为哥伦比亚国家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已有4年的精品巧克力品牌Lok在进博会期间举办品牌战略发布会,并与多个品牌达成合作——与中国巧克力制造商可可琳纳携手,以“打造全球巧克力和烘焙甜点供应链生产加工和研发应用一体化体系”为使命,共同建立中国和哥伦比亚风味可可研发中心、中国和哥伦比亚精品可可教育培训基地以及中国(上海)巧克力产业基地;与中国精品巧克力培训和授证机构可可森林合作,在哥伦比亚建立可可教育培训基地,培养专业的可可行业从业者和可可文化爱好者;与咖啡品牌小红帽合作进入饮品赛道;与上海泽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全球地标名优农品等。“希望群策群力,提升中国消费者对可可文化的认知,并带动产品的应用。”Lok中国合伙人、上海洲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表示。
芬兰:推进可持续发展
芬兰国家馆以“幸福与自然”为主题,18家芬兰企业参展。参展企业来自设计及食品、生活消费、循环经济等多个行业,其中包括芬兰最大的肉类生产商之一的阿特睿(Atria),芬兰百年乳品品牌蔚优(Valio)以及将豆制品加工副产品、废弃物转化为高端农资新材料,推动资源循环利用的康芬(Ecolution)等。芬兰国家馆负责人告诉记者,芬兰持续推进可持续发展,强调绿色技术与创新,力促2035年实现“碳中和”目标。
中芬经济在多个领域互补。自1953年中芬签署政府间贸易和支付协定以来,芬兰成为首个与中国签署政府间贸易协定的西方国家,两国在经贸关系和经济技术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据悉,2023年,双边贸易额达到82亿美元,中国已连续多年是芬兰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
印度尼西亚:更好服务中国市场
11月9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关于推进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中印尼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联合声明》提到,近年来,中印尼关系持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进入共建命运共同体新阶段。双方将本着政府搭台、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全面重启包括捕捞、养殖、加工、投资、技术在内的渔业全产业链合作,共同促进渔业资源养护和可持续利用。
上海市青浦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于今年11月5日获得本届进博会首张营业执照的上海之函贸易有限公司,是今年进博会印尼食品馆的参展商之一。公司负责人表示,今年展出了印尼野生猫屎咖啡、印尼燕窝等产品,“未来,我们还计划在中国建立线上线下多渠道的销售网络,更好服务中国市场。”
作为进博会的“全勤生”,印尼知名快消食品企业迈大集团(MAYORA)携可比可火山咖啡新品、可比可白咖啡新品,首次引进中国市场的罗玛饼干、爱时乐夹心棒新品、缤纷口味沃芙络威化等亮相。“中国市场一直是集团重点关注和持续深耕的市场。”迈大集团中国区市场总监葛泰来说,相信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期待与更多的合作伙伴以及中国消费者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共同探索更多美食的可能性,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体验。
2024年是中国与印尼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1周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1周年;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金字招牌”——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满一年……中国机遇越来越多,实现互利共赢已经成为两国共识。进博会期间,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周浩黎表示,进博会已成为印尼企业展示形象和产品的窗口,印尼企业通过进博会把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带给中国消费者,促进两国贸易合作更加紧密。
塞尔维亚:传达开放、融合的态度
用“无边界”的设计理念传达开放、融合的态度——塞尔维亚国家馆采用了独特的设计造型。
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塞尔维亚最大进口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开放的中国市场让更多塞尔维亚葡萄酒企业从中受益。根据塞尔维亚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8—2022年,塞尔维亚葡萄酒对华出口额增加1.72倍,出口量增加1.22倍。今年5月,中方宣布支持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首期6项务实举措,其中包括“中方愿扩大进口塞尔维亚特色优质农产品”。7月1日,中塞自贸协定正式生效,塞尔维亚牛肉、葡萄酒、坚果等主要出口产品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将逐步享受零关税待遇。塞尔维亚葡萄酒庄协会会长拉伊塔表示,这将为塞尔维亚出口商以及中国进口商带来更多机会,也将促进塞尔维亚葡萄酒行业升级,扩大在中国市场的份额。
进博会期间,塞尔维亚总理武切维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进博会既是为了发展商业,也是为了增进友谊与理解。各国企业在这里相会,世界各地的人们在这里相聚,不同文化和习俗在这里相交,向外界传递出平等交流的信息。塞尔维亚和中国友谊深厚,塞尔维亚将与中国一道继续发展这种兄弟般的友谊,共创美好未来。
澳大利亚:葡萄酒重新产生吸引力
“今年是历届进博会里我们参展规模最大的一次。”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澳大利亚贸易投资委员会(澳贸委)高级贸易投资专员、澳大利亚驻上海副总领事马杰(John Madew)说,253家澳大利亚企业参展,其中90家是第一次参加进博会,30家新进入中国市场。在位于食品农产品展区的澳大利亚品牌馆展示了近180个食品饮料品牌,包括来自新南威尔士州、昆士兰州、南澳州和维多利亚州的肉类、海鲜、葡萄酒、乳制品、保健品、农产品和消费品等。
中国一直是澳大利亚海产品的重要出口市场,澳大利亚的龙虾、鲍鱼、金枪鱼、海蟹和三文鱼,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随着中澳物流变得更加便捷,澳大利亚海鲜企业在中国市场迎来更多机遇。本届进博会现场,澳大利亚海鲜企业与中国合作伙伴完成3个重要签约。数据显示,2023年,澳大利亚出口了价值4.06亿澳元的海产品到中国。据澳大利亚农业、渔业和林业部(ABARES)报告,2023—2024年度澳大利亚渔业和水产养殖总产值预计将达到35.6亿澳元。
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2023年,中澳双边贸易额达3270亿澳元。“开馆首日,我们就签署了3亿澳元的合作备忘录。”马杰表示,“今年,我们看到澳大利亚葡萄酒对中国重新产生了吸引力,我们四分之一的展商来自澳大利亚葡萄酒行业。进博会的重大作用之一在于促进人与人的交流,我们将向中国消费者提供高价值、高品质的商品和充满魅力的澳大利亚生活方式。”
亚美尼亚:希望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今年是亚美尼亚国家馆第三次参加进博会,相比去年,新增了果汁、文创丝巾、饼干等生产企业,带来的展品也更加丰富。”亚美尼亚中国合作关系发展中心副主席姆希塔良·达维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亚美尼亚是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矿产资源国,中国是亚美尼亚的第三大出口贸易伙伴。本届进博会期间,亚美尼亚的水果制品,如果汁、果酱、果酒等受到关注。
姆希塔良·达维特说,亚美尼亚传统美食丰富多样,烹饪时注重使用诸如欧芹、龙蒿、薄荷等香料。烧烤、藤叶包饭、肉丸、南瓜馅饼等都是亚美尼亚经典名菜。卡什(Khash)也称蒜汤,是一道在秋冬季节非常受欢迎的菜肴;“sujukh”(一种用绳子串起来蘸着葡萄糖浆吃的食物),也是深受国际旅客欢迎。
此外,亚美尼亚还是酿酒文化的摇篮,酿酒和饮酒自古以来就是亚美尼亚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外国游客和历史学家无不惊叹亚美尼亚的葡萄酒文化,这可以从希罗多德、色诺芬、斯特拉博等著名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作品中窥见一二。”姆希塔良·达维特说,近年来,亚美尼亚葡萄酒行业蓬勃发展,希望通过进博会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中国食品报》(2024年11月13日01版)
(责编:高娇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