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森林物种丰富多样,蕴藏着丰富的食物,是天然的大粮库。数据显示,森林食物已成为继粮食、蔬菜之后的我国第三大农产品。近年来,全国各地立足资源优势,积极向森林要食物,科学利用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木本粮油和经济林,持续壮大“森林粮库”。
充分利用森林空间
多地积极建设“森林粮库”
近日,四川省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建设“天府森林粮库”眉山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着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共同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林粮经营面积达到240万亩以上,年产林粮180万吨以上,年综合产值180亿元以上,带动全市林农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建成“天府森林粮库”县级以上示范基地20个、现代产业园区4个。
四川省广元市林业局在回复市政协委员《关于创建天府森林粮库示范市的建议》时表示,将在《建设“天府森林”广元行动实施方案》指导下,以更高水平的广元实践助力全省“天府森林粮库”建设。具体包括全域推进核桃提质增效、笋用竹投产达效、林菌量质双增、林药规范提升、林下养殖提能升级、木本粮食挖潜盘活。以青川县、利州区为核心开展油橄榄巩固培优;除青川县外6个县(区)推进油茶扩面达标;青川县持续推进山桐子产业发展;剑阁县等有条件的县(区)因地制宜探索发展元宝枫产业;各县(区)立足实际,统筹推进林产调料、饮料、森林水果和食药用花卉产业发展等。
随着2023年12月四川省政府印发《建设“天府森林粮库”实施方案》,四川建设“天府森林粮库”工作已经全面启动。达州出台《建设“天府森林粮库”指导意见》,绵阳、凉山、资阳等地也相继出台了本市(州)的“天府森林粮库”行动方案;各地先后申报、通过20个“天府森林粮库”建设项目,以县为主体,积极探索林粮产业发展路径,一幅崭新的森林新“丰”景正在巴蜀大地织就。
近年来,为了向森林要食物,福建省不断挖掘潜力,开发“森林粮库”。2023年全省林下经济利用面积3229万亩、产值830亿元,竹笋年产量207万吨、居全国第一。
为了扩大木本粮油规模,福建接续开展竹业花卉与名特优经济林工程,实施茶油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打造7个“中国油茶之乡”,种植油茶面积超250万亩、茶油产能达2.4万吨。同时,培育森林食品产业链,开发锥栗、茶油、板栗等系列森林食品,拓展紫灵芝、黄精、铁皮石斛等药食同源产品的产业链,打造森林食品地理标志产品,推广“企业+国有林场+基地+林农”“种植大户+加工企业+电商”等模式,大力发展木本粮油加工。
充分利用森林空间,福建省林业厅设立林下经济利用补助专项资金,实施林业贷款财政贴息,鼓励经营主体和群众参与发展林下种养。大力开发“森林碳水”“森林蛋白”“森林脂肪”,形成了林药、林禽、林油、林蜂、林菌等业态。
“三北”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工程,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北”工程围绕充实森林“粮库”,在农田牧场防护林和经济林建设、林下经济等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实践,为维护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了坚定的责任担当和强大的绿色力量。
“三北”工程大力发展干鲜果品等生态经济林产业,特别是在黄土高原、新疆绿洲、燕山山地等建设了一批特色突出、布局合理、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带和产业集群,成为我国重要的干鲜果品生产基地。宁夏枸杞种植面积已达5667公顷,产值近100亿元;陕西依托“三北”工程大力发展花椒、柿子、核桃等生态经济型防护林,花椒产值居全国第一位;新疆在环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县市建成了1500多万亩特色经果林,全区林果产量达876万吨,产值突破600亿元。
依托“三北”工程,“三北”各地采用“林—药、林—菌、林—菜、林—草”等林下种植、养殖模式进行立体复合经营,不仅促进了森林培育、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美化了生态环境、改善了区域经济结构。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既实现了林木和林副产品双丰收,同时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保健、康复、疗养等多种健康需求。甘肃临夏全州林下种植面积达23.9万亩,产值2.79亿元,林下养殖59.2万头,产值0.66亿元,实现了林下经济的优质多元发展;山西长治潞城区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共种植柴胡、连翘1900余亩,村集体增加收入30余万元;新疆套种肉苁蓉、万寿菊、小麦等在内的多种林下经济作物,其中肉苁蓉种植面积居首,接种面积达78万亩,肉苁蓉干品产量超过6000吨,占全国产量的80%以上。
此外,向森林要食物,多地也已定下发展目标——
内蒙古将进一步挖掘森林草原资源优势,发展果、菜、菌、药等特色产业。
四川计划到2030年,全省林粮经营面积达到1亿亩,实现年产林粮2000万吨、年综合产值3000亿元。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力争到2025年,广西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稳定在7000万亩左右,林下经济产值达到1400亿元。
推动“四库”更好联动
实现产业链全面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要树立大食物观”“要向森林要食物”“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更好联动”。开发森林食品、充实“森林粮库”是践行大食物观的重要方面,是落实“森林四库”科学论断的重要举措。
业内人士认为,“大食物观”的提出,为“森林粮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应不断拓展木本粮油产业链,深化林果、林菌等绿色食品加工,增强生态森林食品供给。重点发展林下中药材、食用菌、养殖及采集加工,引导加工企业向林下集中区拓展;强化功能性代谢物研究,与食品、医药领域合作研发功能性产品,提升木本粮油产业综合价值,实现产业链的全面升级。
“我省林地面积3.81亿亩,居全国第1位,建设‘森林粮库’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四川正积极推进印发《建设“天府森林粮库”实施方案》;下一步,全省林草系统将以建设“天府森林粮库”为总抓手,发挥森林多种功能,高水平打造全国“森林粮库”建设示范省。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全国森林食物年产量达2亿吨,人均约130公斤,已经成为继粮食、蔬菜之后的我国第三大农产品。其中,油茶种植面积约7000万亩,茶油年产量80多万吨;板栗、枣、柿等木本粮食种植面积1亿亩,产量1400万吨;各类干果水果种植面积3.3亿亩,产量1.9亿吨。国家林草局表示,下一步,林草部门将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推动山区林区“含绿量”“含金量”同步提升。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创新,加快建成权属清晰、责权利统一、保护严格、流转有序、监管有效的集体林权制度。打好促进“森林四库”联动的组合拳,持续扩大库容、加固库体、夯实库基,进一步释放以林保水、以林生金、以林产粮、以林固碳潜力,推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本报综合整理)
《中国食品报》(2024年08月30日01版)
(责编:罗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