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定期体检的人越来越多,体检人群中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中颈动脉斑块的阳性检出率越来越高。颈动脉硬化的发病率如此之高,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那么,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都有哪些?对此,中食智库专家、广东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主任王海洋教授表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酗酒、运动少、饮食上偏咸偏油等,都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除此之外,随着年龄增长,血管自然老化,出现颈动脉斑块的概率也会增加。
颈动脉斑块诱发脑中风
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高达39.9%,约有1/3的脑中风是由颈动脉斑块等疾病诱发的。王海洋介绍,颈动脉斑块和中风的发生密切相关。但有了颈动脉斑块并不是意味着一定会发生中风。中风已被列为致残率、致死率双双第一的高发疾病,患病总人数约为2800万,每年新发病例250万,死于中风者150万。研究人员发现,随年龄增长,血管斑块患病率呈“上台阶”趋势,其中50—59岁人群为21%,60—69岁为41%,70—89岁为63%。
人们耳熟能详的血管斑块,又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由脂肪、胆固醇、钙和其他物质组成,沉积和黏附在血管壁上。那么,是什么让血管变成斑块的温床呢?王海洋解释说,斑块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是由于高血糖、高血压病史、遗传家族史、熬夜、吸烟、酗酒、高脂饮食等因素引起的。其中,高脂饮食不仅为斑块提供了“建材”,还持续刺激着血管壁,让各种脂质和其他物质越积越多,形成斑块。高血压和高血糖也在幕后推波助澜,它们使得血管壁受到更多的压力和损伤,为斑块的形成提供了“肥沃土壤”。长期吸烟不仅可以改变体内脂质代谢,使得斑块“原料”增多,还能影响血压和损伤血管壁。
建立良好生活习惯至关重要
什么是颈动脉斑块?当血液中有很多血脂颗粒的时候,如果这些颗粒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就会沉积在血管壁上,通过血管内的一些免疫反应形成血管斑块,如果斑块出现在颈动脉,就称为颈动脉斑块。早期颈动脉斑块可能不会带来不适,但到了后期,斑块增多导致血管严重狭窄,头部就会缺血、缺氧,从而出现头晕、头痛的症状。颈动脉斑块一旦脱落,就会顺着血流进入大脑,堵塞远端相对比较细小的血管,形成脑中风,也就是脑卒中,可能就会出现偏瘫、失语、口角歪斜,甚至意识障碍。
如何才能预防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对此,王海洋给出了四点建议:
一要合理膳食,讲究营养均衡,注重饮食多样化。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尽量多吃粗粮。比如全谷物、燕麦、豆类等,其中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帮助减少血液吸收的胆固醇数量。沙丁鱼、三文鱼、金枪鱼等深海鱼类及其鱼油中富含EPA和DHA,每周食用2—3次为宜,最好清蒸。增加蔬菜(如绿豆芽、白菜、山药、油菜、芹菜、胡萝卜、马铃薯、茄子、海带、蘑菇、豌豆等)、水果的摄入。少吃高脂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严格控制总热量,避免超重和肥胖。减盐限盐,因为钠离子是促使血压升高的主要“推手”,建议每天钠的摄入量≤6克;减少脂肪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其中脂肪的摄入量应小于总热量的30%,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不超过2克。
二是要迈开腿,多活动。当下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运动量都已经大幅“缩水”,年轻人忙于学习、工作,经常是久坐不起,下班回到家也是习惯躺在床上看电视、打电玩、刷手机。老年人由于肌肉萎缩、腿脚不便更是缺少活动。若是运动量得不到保障,各种疾病可能随时来犯,而脑卒中特别喜欢趁虚而入。
三是调整好血压。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60%的脑卒中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养成测量血压的习惯十分重要。
四是戒烟戒酒。吸烟、酗酒是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生活中要尽量做到不吸烟、不喝酒,远离二手烟。
王海洋提醒,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变生活陋习至关重要,如编写健康的家庭食谱,并严格按食谱施行;保证充足的睡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超重或肥胖、体力活动欠缺、饮食不规律、嗜好烟酒的高危人群,要正确认知颈动脉斑块的危害,防患于未然。
(衣晓峰 徐义岩 刘梓琪)
王海洋,中食智库专家、广东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主任。
《中国食品报》(2024年04月18日06版)
(责编:朱美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