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胰腺肿瘤逐渐走进大众视野,特别是胰腺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等让人们“谈胰色变”。研究证实,胰腺肿瘤的发生与年龄增长、长期吸烟、体重超标、家族遗传、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对此,中食智库专家、黑龙江省医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胰胆外科主任孙备建议,人们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营养均衡,牢牢把好“入口关”,不给胰腺肿瘤可乘之机。
胰腺的形态扁平狭长,长度12—20公分,位置深藏不露又处于要害,与重要的脏器、血管、淋巴、神经相毗邻。胰腺对于人们来说,相对陌生,它并不在“五脏六腑”的名单中。胰腺分泌的胰液有着极强的消化能力,能够帮助人体分解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如果人们没有胰腺,那么蛋白质和脂肪就无法消化,可能会引起营养不良。胰腺导管细胞还能分泌水和碳酸氢盐,能够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同时,胰腺的内分泌还有调节血糖的作用,对血糖平衡至关重要。但胰腺却十分娇弱,容易发炎或被癌细胞侵袭。数据显示,胰腺癌所导致的死亡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由2015年的33.1万人上升到2023年的50.55万人。孙备建议,人们要增强防范意识,从多方面为脆弱的胰腺编好“防护网”。
大量摄入高糖饮食、含糖饮料,容易增加胰腺癌的发病风险。高脂饮食容易导致超重和肥胖,而超重也是胰腺癌的重要推手之一。同时,饮酒容易引发慢性胰腺炎,久而久之,可能会转变为胰腺癌。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饮食习惯与胰腺癌密切相关。”孙备建议,避免高脂肪饮食,严格限制高糖食物的摄入,尽量少吃甜点、糖果,这是因为单糖、二糖及升糖指数高的碳水化合物会刺激胰岛素分泌,加快胰岛素抵抗进程;少喝碳酸饮料,将碳水化合物控制在食物总能量的50%左右;戒烟限酒,从源头上减少对胰腺的伤害。调查显示,嗜好吸烟饮酒的人患胰腺癌概率是普通人的2—2.5倍,而且发病年龄会提早10—15年。
那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合理饮食呢?一日三餐中,要多吃些富含抗氧化物质、粗纤维以及蛋白质的食物。抗氧化物质能够中和自由基,减轻细胞损伤;粗纤维可以促进消化道蠕动;蛋白质对胰腺健康大有益处。“更多地摄入十字花科蔬菜、水果、全谷物、鱼肉、禽肉,降低精制糖、精细谷物及加工肉类在饮食中的占比,最后形成低糖、低脂、抗氧化的饮食模式。”孙备说道。
营养支持对促进胰腺疾病患者身体状况的好转大有裨益。孙备解释说,由于胰腺炎、胰腺肿瘤的存在和治疗,极易影响患者的食欲和消化功能,不恰当的饮食有如雪上加霜,往往会使患者产生恶心、厌油、脂肪泻、食欲不振等症状,给胰腺和胃肠道带来沉重负担。
胰腺肿瘤患者要养成规律进餐,一日3—5餐,尽量少吃或不吃零食,不让胰液过度分泌,加重胰腺负担。在易于消化饮食的基础上,还要对膳食组成做出合理搭配,在保证热量供给的同时,注意调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比例,其中以碳水化合物为主,但需监测血糖变化;动物蛋白尽量选择如瘦肉、鸡蛋和鱼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烹饪食材时,建议采用煮、炖、熬、蒸、溜、氽等方式,不宜煎、炸、爆炒、烟熏,以免胰腺超负荷工作。
研究发现,适当补充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对肿瘤患者是有帮助的。肿瘤患者可适当摄入三文鱼、沙丁鱼、金枪鱼、秋刀鱼、甘蓝、菠菜、马齿苋、紫苏、海带、无花果、黄豆、核桃、杏仁、腰果等。
考虑不同类型胰腺肿瘤的差异特点及个体化表现,营养支持并非倡议“吃得好”“补得多”,也不是靠节食把肿瘤“饿死”。孙备建议,应由医生、营养师制定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确保胰腺肿瘤患者科学进补。
(衣晓峰 郑鑫)
孙备,中食智库专家、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胰胆外科主任。
《中国食品报》(2024年05月23日06版)
(责编:朱美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