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阳傣陶是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元阳县最具民族色彩的文化魂宝代表之一,是傣族民族精神、生活智慧、生产技能和天地灵性的结晶,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存和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曾被誉为“文化活化石”。
随着社会的变迁、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遗传承面临着传承理念落后、传承动力弱等困境,传统的傣陶产品难以生存,逐渐失去竞争力,尤其是随非遗传承人老去,元阳傣陶非遗面临失传的危机,亟需保护和发展。
元阳县委政府、南沙镇党委政府认真学用“千万工程”经验,从推进边疆乡村全面振兴的大局出发,通过“党建引领+科研+合作社+傣陶非遗+边疆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新业态、新路径,完善传承链、传播链,构建创新链、发展链,在传承和保护中实现创新和发展,让元阳千年非遗傣陶融入新时代、“飞”出新高度、焕发新活力。
党建引领夯实根基增“合力”
按照元阳县“338”工作思路和非遗傣陶产业发展规划,南沙镇党委政府积极行动,层层落实、责任到位,通过“党支部+合作社+村集体+傣陶+社员”的新思路,指导陶桃园村委会党总支加强班子建设,成立元阳县傣陶农民合作社,将那里村54户农户打包加盟到合作社组团发展,将党支部建在傣陶产业链上,把握发展方向,党员带头干、做给农户看、社员加盟不断壮大元阳傣陶集体经济实体,完善联农带农利益机制,不断增强傣陶产业化组织化发展能力。
为了加快元阳非遗傣陶产业健康发展、元阳县、南沙镇不断加强与上海市、昆明市等有关部门交流合作,依托科技入滇、沪滇、京滇合作项目,将新的文化艺术思想、设计理念、美学知识融入到元阳非遗傣陶生产科研工作及产业发展中,既拓宽产品开发思路和发展空间,又拓展市场渠道延伸产业链,让傣陶非遗融合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融入现代城市生活,让更多非遗傣陶产品变成商品,让更多群众看到非遗的价值。
交流合作搭建平台增“动力”
为了提升非遗傣陶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南沙镇党委政府积极开展政校、校地合作,优化产学研合作方式,与云南大学、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等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红河流域傣陶发展研究中心元阳工作站、创新研学基地,在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创新,完善传播渠道和传承路径,构建符合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非遗傣陶产业创新链和发展链,培养更多能工巧匠、制陶能手、陶创客,有效推进非遗傣陶传承保护创新发展工作开展。
为了支持元阳傣陶非遗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工作,南沙镇桃园村党总支村委会,通过“党员+技术骨干+示范户+乡村旅游建设+乡村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思路,将非遗傣陶文化融入乡风文明乡村文化建设,建成“傣陶文创室”、“示范户工作坊”、“傣陶走廊”、“非遗农耕文化室”、“傣陶展览室”,探索“非遗+旅游”、“非遗+电商”、“非遗+体验”、“非遗+文创”等新模式新业态,举办“非遗科普大讲堂”、“现代陶艺大讲堂”、“傣族泼水节”、“土锅文化节”、“傣陶体验”、“农家乡村亲子宴”等活动,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到非遗保护创新事业中来,不断增强群众参与非遗傣陶创新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更多群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荣誉感,为傣陶遗产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和文化氛围。
为了加强傣族非遗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成立了元阳土陶传承制作中心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元阳傣陶”代表性传承人李秀芬工作室,为带徒传艺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李秀芬毫无保留的耐心讲解悉心传授非遗傣陶技艺,吸引当地有志向、有兴趣、有能力的傣族青年、妇女到工作站现场学习、现场实践,加快非遗传承人培养,目前已培养了当地阮美英、亚秀仙、方秀珍、阮贵仙等优秀传承人代表,她们已成为傣陶非遗传承创新的中间力量,经过多年的学习实践,她们已能独立制作自己的优秀作品产品。通过传帮带,先后培养了“土专家”、“陶秀才”专家型制陶辅导员13名,加快了傣陶非遗产业科研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促进元阳傣陶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为了做好元阳傣陶非遗传承创新发展工作,特邀云南大学教授、云南万人计划云岭文化名家吴白雨担任首席专家,建立了云南大学教研协同基地,特聘中组部、云南省教育厅支教教师、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徐洪明副教授担任科技特派员,昆明理工大学颜廷亭教授等组成教学科研咨询团队,开展非遗傣陶创意创新科研教学实践活动,将现代美学艺术、现代制陶技术文化融入传统傣陶制作技艺科研生产,加快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传统技艺与现代技能相结合,赋予傣陶时代生命气息,激发更多创造力和想象力,开发出更多更好适合现代生活生产发展的优秀非遗傣陶新产品,让更多农户更加懂得泥巴也能变成金的道理。
加快传播拓展渠道增“活力”
为了加快元阳傣陶优秀非遗文化传播和技艺传承,提高元阳傣陶民族品牌影响力,南沙镇党委政府加强与元阳县民族职业高中、红河州职业技术学院、红河州中小学等学校合作,将非遗文化列为教学内容,建立了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非遗傣陶创新基地、教研协同基地等等,让非遗进学校进课堂,在校园传授非遗保护传承知识,拓展传播传承渠道,加快传播优秀非遗中化民族文化。让更多青少年学习了解热爱元阳傣陶非遗文化、非遗价值、非遗技艺,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曾经担任过那里村党支部书记的白永禄更是将自家的一幢老房子当做展览馆,把母亲亲手制作和从村里收集到的数百件傣陶制品陈列在里面,免费供游客参观学习交流鉴赏,并亲自担任讲解员,讲好傣陶故事,传播非遗文化,不断提高百姓群众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以增强更多群众感悟认同、价值认同。
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遗产——元阳傣陶制作技艺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创新和发展元阳非遗傣陶产业是我们的担当和责任。
放眼未来,任重道远,炉火相传、助泥圆梦。
元阳制陶是指元阳傣族制作的具有“无轮泥条盘筑”、“无窑平地堆烧”、“就地取材”、“天然生态”、“古朴敦厚”、“砂金细密”、“盛水自凉”和而不同的工艺特色和文化艺术。由于制作傣陶含有金黄色的砂粒,故又称“金沙”傣陶。具有千年傣陶历史、千年傣陶文化、千年傣陶技艺,千年傣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