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美食> 浏览文章
守初心 用真心 勇创新 南京农大:探秘舌尖上的非遗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2/8/4 11:27:05

  江苏南京是一座有着6000多年历史的古都,素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都”之美誉。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南京饮食“南北杂汇,东西参糅”。在优秀饮食文化的沉积中,南京城里步步是故事,口口是美食,拥有20多项市级及以上“舌尖上的非遗”。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饮食文化,关注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寻味非遗味道,传承饮食文化”实践团队探秘南京非遗美食,寻找美食背后的文化故事。

  刘长兴面馆

  实践团队在走访中了解到,建于清末的刘长兴面馆,距今已有百年历史。除了卖面以外,刘长兴面馆还制售包子、馄饨等面食,多数是江苏风味,发展至今凭借其特色菜品和精良的制作手艺,在南京树立起了良好的口碑,先后获得“中华名小吃”“中国名点”的称号。

  刘长兴面馆著名的招牌美食有薄皮蟹黄小笼包子、五仁馒头、大肉面、素浇面和熏鱼面等。“薄皮蟹黄小笼包子用的是肥鲜的河蟹和三成肥七成瘦的猪肉,被人们誉为‘刘长兴一绝’,也是南京一绝。”门店经理马女士向团队成员介绍,熏鱼面也是招牌美食之一,口感是鲜味中有点甜的;素浇面,又叫什锦面,主要有蒲芹、黄豆芽、胡萝卜、酱瓜丝、鲜笋等十几种蔬菜,起锅后用麻油拌匀,炒好的素材浇在上面,口感丰富。

  “要把最好的食材呈现给食客。”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刘长兴面点制作技艺传承人朱同淼说。现如今,刘长兴面馆没有囿于传统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增加了美食的花色品种,改良了制作工艺,让美味流传百年而不褪色。

章云板鸭

  南京有句俗话叫“无鸭不成席”,吃鸭子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并深入到南京人的饮食习惯中。作为江苏三宝之一的南京板鸭驰名中外,制作工艺已有600多年的历史。2007年,南京板鸭制作工艺成功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京板鸭俗称“琵琶鸭”,又称“官礼板鸭”和“贡鸭”,素有“北烤鸭南板鸭”之美名,是南京地区一道传统名菜,用盐卤腌制风干而成,分腊板鸭和春板鸭两种。因其肉质细嫩紧密,状如平板,故名板鸭。板鸭色香味俱全、外形饱满、体肥皮白、肉质细嫩,食之酥香回味无穷。

  南京章云板鸭选用正宗的瘦型水鸭子,外形较干,肉质酥烂细腻,香味浓郁,故有“干、板、酥、烂、香”之美誉。此外,店里还有盐水鸭、烤鸭等,盐水鸭肉质紧实,入口后柔淡的肉香带上淡淡的咸鲜感,唇齿留香;烤鸭皮脆肉嫩,搭配秘制甜酱汁吃起来口感微甜,有着南京烤鸭的独特风味。

  “中国各地的食材处理各有门道,用料五花八门。我们店最为重要的一道工序是卤制,要将精心挑选的鸭子放进卤水中充分浸泡,制作一道盐水鸭的时间周期就要10天左右。”店主向团队成员介绍了章云板鸭制作的关键。

  南京城的历史和回忆都悄悄藏在传统美食和陈旧的巷子里,章云板鸭一直陪伴在南京人的身边,度过每一个充满烟火气的日子。

鸡鸣寺百味斋素菜馆

  素斋是信仰佛教、道教等宗教的人所吃的素食,鸡鸣寺作为素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其素斋距今已有千年历史。鸡鸣寺传承千年素食文化,继承传统素食烹饪技艺,在20世纪80年代正式开办了百味斋素菜馆,在保留寺院素斋风味的基础上,结合宫廷素食及民间的口味风格,推出具有鸡鸣寺特色的素菜精品及素食文化礼品。

  鸡鸣寺百味斋素食是严格的寺庙素食,特别注意控制膳食总能量,尤其是糖、烹调油的用量,烹调清淡,以天然素食为主,包括谷物、全麦制品、豆类、绿色或黄色蔬菜等,同时鸡鸣寺素食也避免食用由动物制成的食品以及包括青葱、大蒜、洋葱、韭、薤在内的葱属植物。在鸡鸣寺百味斋师傅的烹饪下,这些素食既能呈现出特有的风味,又可以模拟出其他食材的美味。

实践团队参观刘长兴面馆后厨

  谈及有何特别之处时,师傅表示:“鸡鸣寺素食是正宗的寺庙素食,没有蛋奶和葱蒜之类的食材。在西式素食流行的当下,鸡鸣寺素食始终坚持这一原则,不断更新经营理念的同时不忘初心,诠释回归自然、回归健康和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返璞归真的文化理念。正是这样的始终如一,让鸡鸣寺素食在众多素食中脱颖而出。”

  “此次实践不仅仅是在探索美味,更重要的是近距离了解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其中蕴含的是一方文化,更是一片匠心。非遗美食技艺是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其传承需要我们守初心、用真心、能创新,这不仅仅是简单地复刻、仿照,而是在保护中传承、在创新中发展。在非遗传承中,或是推陈出新、精益求精,或是朝夕相伴、人间烟火,或是绿色健康,初心不改,让人敬佩。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会有更多人关注到非遗美食技艺的传承。”实践团队的团员说道。

  (王丹璇 邵春妍)

《中国食品报》(2022年08月04日04版)

  (责编:高娇娣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