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依托优势单品 加大科技创新 贵州森林食品产业规模效益同步跃升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5/11/6 14:20:55

本报记者  杜  涛

  眼下正值山桐子、林下天麻、黄精、油茶等贵州森林食品采收、加工季节,近日,记者走进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南州”)贵定县的白岩脚山桐子高效栽培和复合经营基地,在基地负责人的介绍下了解到,通过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合作,实施优树选择、高效栽培等措施,山桐子鲜果亩产从之前的800斤,增加到每亩1800斤左右,增产近120%,效果良好。同期,黔南州龙里县林下仿野生天麻种植收获喜人,今年亩产达5293斤,预估综合产量为2117万斤,预估综合年产值4.23亿元,带动就业人数800余人。

  记者在近日召开的2025年贵州省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贵州省林业系统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推动林业产业规模与效益同步跃升。森林食品是贵州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贵州林下经济产业的重要支撑。贵州省委、省政府统筹发展竹、油茶、花椒、皂角、刺梨、山桐子等森林食品,“十四五”期间累计扩大面积357.58万亩,总面积达1900余万亩,其中,山桐子人工种植面积全国第一,在品种、结构、效益3方面实现持续优化。通过国有林场引领、重点区域示范及复合经营模式,贵州推进林下天麻、黄精、红托竹荪等优势单品突破发展,截至2024年,贵州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3520万亩、全产业链产值952亿元,相比2020年分别增长57.3%、138%,建成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30家,林下经济从业人员达290余万人,成为助农增收新引擎。

  近年来,在“一县一业”发展思路的指引下,贵州森林食品产业特色鲜明、布局重点突出,以油茶和山桐子产业为核心的木本油料得以蓬勃发展。以油茶产业为例,贵州坚持扩面提质并重,全力贯彻落实《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等文件精神,现有油茶基地面积415.6万亩,2024年茶籽产量21.75万吨、产值89.12亿元,培育了16个全国油茶生产重点县。铜仁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东南州”)分别获批2024年、2025年中央财政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项目,各争取中央资金6亿元。铜仁市玉屏县将油茶作为主导产业,发展油茶23万亩,覆盖群众7.8万余人,按照“油茶+”模式,推出“统建还林助农”“四旁种植补农”“订单油茶惠农”3项利益联结机制,2024年实现助农增收人均3200余元。玉屏油茶产业园区获批“第二批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玉屏茶油”远销法国等地。

  山桐子油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食用木本油料,自2022年印发《贵州省山桐子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以来,坚持“立足林木、向油发展,加强攻关、稳步探索”原则,全力建设国家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示范区。目前,贵州省山桐子种植面积累计达102.39万亩,建成国家林业草原山桐子加工与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年产300吨山桐子油中试基地,贵州“油宝宝1-4号”山桐子系列良种通过省级认定。六盘水市水城区获“中国野生山桐子之乡”称号;贵定县将山桐子作为主导产业,由主要领导亲自推动,采取公司带动、合作社创办、群众种植等方式,发展山桐子14.28万亩;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印江县”)采取“专班推进、领导领办、属地负责”等措施,发展山桐子20.95万亩,建成县领导领办一类示范点5个,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领办二类示范点78个。

  刺梨是贵州森林食品的特色单品,近几年贵州刺梨产业的快速发展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贵州省是刺梨原产地中心,现有刺梨面积152.37万亩,形成六盘水、黔南、毕节、安顺等核心产区,2024年贵州省刺梨鲜果产量约39万吨。龙里县立足“特色产业县、旅居新地标”目标定位,不断拓展“刺梨+”等新业态,开发果脯、果汁等70余种产品,刺梨综合年产值达3.5亿元,带动户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盘州市全产业链深耕刺梨产业,推动刺梨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已发展刺梨种植面积61万亩,获得有机种植基地认证5个,认证面积1.2万余亩,刺梨累计产量13.4万吨,产值4.4亿元。

  贵州省规划布局林下种植天麻、黄精、淫羊藿、灵芝、石斛、茯苓、红托竹荪等优势单品,以“考核指挥棒”为抓手,以项目为载体,有力推动林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截至2024年,贵州省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3520万亩,全产业链产值952亿元,林下经济从业人员达290余万人,建成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30家。

  国有林场发挥头雁作用,推动林场森林经营和林下经济同步发展。贵阳市花溪区利用孟关国有林场马尾松资源,按照统一提供优质菌包、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种植标准、统一保价回收销售“四统一”模式,发展林下茯苓8000余亩;毕节市七星关区依托拱拢坪林场森林资源,按照“市场换产业、资源换投资”思路,引进广西峰景置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林下天麻2万亩、黄精100亩、淫羊藿500亩,形成特色产业园;黔东南州黎平县国有乌下江林场通过“3免2减半”(前三年免费,后两年减半收取)的政策,吸引黎平青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2400万元,建成万亩天麻种植基地。

  贵州还以创建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为抓手,形成一批森林食品优势产业带。黔东南州利用林地面积749万亩,实现产值605亿元,成为贵州省发展林下经济的“火车头”。安顺市金鸡农庄家禽养殖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探索“五统一、一回收”模式,统一鸡苗、防疫、养殖模式、管理、品牌,公司保价回收养殖户鸡、鸡蛋,为养殖户做好林下养殖全流程跟踪服务,累计带动1000余户农户实施林下生态养殖,户均年增收1.2万元。

  按照复合经营融合发展思路,贵州大力实施林下套种、复合经营、集约化发展,切实提高森林食品综合效益。黔东南州岑巩县重点推广“油茶+黄精”等种植模式,有效解决油茶过渡期管护问题,实现“以基地养基地、以产业兴产业”,2024年套种黄精面积1万余亩,产值达4800余万元。

  “十四五”期间,国家林业草原山桐子加工与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主设计了贵州山桐子采后干燥、油脂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等模块化工艺和新设备,为山桐子5G智能化车间以及低温提取、超临界萃取等现代化前沿技术引入规模化生产端奠定基础。

  贵州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提出产业链金融等措施,推动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印发《贵州林业产业贷款贴息管理办法》,采取年贴息率不高于3%方式,扶持贵州森林食品企业获得相应贴息及贷款。

  贵州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贵州将进一步选准县域主导产业,持续开发贵州森林食品,持续推进“3+5”优势产业发展。油茶要巩固发展好16个全国油茶生产重点县,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其中铜仁市、黔东南州要全力实施好中央财政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项目;山桐子要坚持“立足林木、向油发展,加强攻关、稳步探索”原则,在贵定、印江、桐梓、汇川等重点发展县区持续扩大种植面积;刺梨将聚焦黔南、六盘水、毕节、安顺等重点地区持续实施低改,积极推广有机基地建设;同时,立足实际统筹发展好花椒、皂角、核桃等既有产业基地,通过科技引领、品种改良,盘活存量资源。

  据了解,贵州省还将继续大力推动资源转化利用,根据山桐子重点发展地区原料生产情况,谋划布局鲜果烘干、初加工生产线;依托国家林业草原山桐子加工与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推广运用5G加工生产工艺,统筹建立精深加工生产线,推进油脂精炼、副产物综合利用,打造“木本粮油+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要实施“产地初加工提升工程”,对森林食品的清洗、烘干、切片等初加工设施给予补贴,不断提升产地初加工转化率。

 

《中国食品报》(2025年11月06日02版)

  ( 责编:王佳仪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