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出生人口持续下滑影响,国内婴幼儿配方食品行业市场呈现结构性调整。近日,头豹研究院发布《千亿级赛道:婴幼儿配方食品市场增长图谱》报告。报告分析,预计2025年婴幼儿配方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随着相关政策法规密集出台,新国标落地与原料备案制实施推动行业集约化发展,国产奶粉主导地位凸显,行业竞争聚焦品质突围与多元创新,羊奶粉、有机奶粉等细分赛道及线上渠道拓展成破局关键。未来,企业需要以技术迭代与精准配方匹配需求,方能在存量博弈中保持可持续竞争力。
中高端奶粉成为行业增长发力点
近年来,婴幼儿配方食品行业的市场呈现复杂的发展态势。报告指出,2019—2023年期间,婴幼儿配方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从1957.92亿元回落至1768.75亿元。而在2024—2028年,预计市场规模将从1635.26亿元进一步回落至1128.85亿元。报告预测,2025年婴幼儿配方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为1500.03亿元。
报告分析,出生人口数的持续下滑,是导致市场规模萎缩的关键因素。婴幼儿配方食品的主要食用群体是0—36月的婴儿,新生儿从出生长至3岁共计需要食用约38千克的奶粉。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仅为902.2万人,出生率降至0.64%,消费人群的减少直接导致了消费规模的缩减。
尽管整体市场规模呈下降趋势,但中高端奶粉却成为行业增长的新亮点。随着消费者健康观念的改变,对奶粉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中高端奶粉市场份额逐步扩大。2023年,高端、超高端奶粉市场份额虽不到35%,却占到当年奶粉总规模的50.5%。这表明中高端奶粉已经成为乳企增收的重要发力点。
此外,近年来,为了保障婴幼儿配方食品的质量安全,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密集出台,政策推动行业变革,助推婴幼儿配方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7月,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婴幼儿配方食品标准体系。2024年9月,《婴幼儿配方食品原料等事项备案工作指南》正式实施。该指南旨在规范婴幼儿配方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产品配方及标签的备案流程,要求生产企业向所在地省级市场监管部门真实、准确、完整地备案相关信息,以确保婴幼儿配方食品的安全与质量。
多元创新加速行业发展
报告指出,在市场规模波动的背景下,婴幼儿配方食品行业展现出多元创新的发展趋势。产品多元化创新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除了传统的牛奶粉,羊奶粉、有机奶粉等细分品类凭借其独特的营养优势,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君乐宝在羊奶粉领域积极布局,推出了一系列高品质羊奶粉产品,满足了消费者对多样化营养的需求。
线上销售渠道的兴起也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消费者购物习惯的转变,电商平台成为婴幼儿配方食品销售的重要渠道之一。线上渠道具有便捷、高效、信息丰富等优势,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购物体验。飞鹤等企业通过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拓展了销售范围,提高了品牌知名度。
2023年2月正式实施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新国标,对行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新国标不仅细化了营养成分要求,还强调了产品的安全性和生产工艺的规范性。在此背景下,企业纷纷加大科研投入,运用先进的营养学研究成果,对婴幼儿配方奶粉进行更为精细化的设计和优化。
本土与外资品牌加剧博弈
报告显示,婴幼儿配方食品行业的竞争格局呈现出本土品牌与外资品牌相互博弈的态势。美赞臣、惠氏等外资品牌较早进入中国高端奶粉市场,一度占据中国市场75%以上的份额,在一线城市的份额更是接近100%。
近年来,本土品牌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优化渠道布局,逐渐在市场中崭露头角。如飞鹤依托12个自有牧场和智能化生产工厂,确保了奶源从牧草种植到奶牛饲养,再到奶粉生产全过程的高标准可控性,确保了高品质奶源的有效供给;伊利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产品配方,推出了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奶粉产品,并加强了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在新国标实施的背景下,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通过配方注册的1227个新国标婴幼儿配方产品(不含9个通过新国标注册后又注销的配方)中,国产婴幼儿配方产品有983个,占比约80%;进口婴幼儿配方产品有244个,占比约20%。新国标对企业生产研发能力、配方科学性的要求更明确,提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加速行业洗牌与结构升级,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增加,本土国产奶粉在市场的主导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报告分析,未来,随着消费者对婴幼儿配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质量控制,以创新驱动产品升级,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行业参与者应密切关注政策动态,把握市场趋势,积极应对挑战,共同推动婴幼儿配方食品行业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王佳仪)
《中国食品报》(2025年03月19日03版)
(责编:王佳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