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 岩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去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印发实施,对相关工作作出系统明确部署。
5年来,全国各地扎实推进践行大食物观重点任务,在稳定粮食生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多渠道拓展食物资源,取得了显著成就。践行大食物观是一个系统工程,需科学谋划、统筹协调、久久为功。记者梳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发现,今年,践行大食物观仍是多地的重点工作。多地明确,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有力保障各类食物有效供给,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过去一年,黑龙江粮食总产量再上新台阶,突破1600亿斤大关,连续15年居全国首位;河南粮食总产量1344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山东粮食总产量1142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内蒙古粮食总产量达到820.1亿斤,实现“二十一连丰”;河北粮食总产量781.8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过去一年,各地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多地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让“中国饭碗”装上了更多优质的“中国粮”。
展望今年,四川提出,将坚持以“五良”融合为牵引,持续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粮油千亩高产示范片1000个。启动川种振兴三年攻坚行动。深入实施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三年行动,着力补齐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农机、农村电商等短板,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宁夏今年将大力实施粮食安全提升工程,着力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强化科技装备支撑,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超额完成国家任务。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80万亩,发展高效节水农业30万亩,盐碱地综合利用15万亩,力争到2027年将符合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现代农业“十强行动”,大力发展智慧农业、设施农业、绿色农业,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持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需要因地制宜多渠道拓展食物资源。为此,各地纷纷列出工作计划,结合当地资源环境,宜渔则渔、宜菜则菜、宜果则果、宜菌则菌。
吉林提出,今年将发展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集群。优化资源配置,创建省级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园区,发展数字农业,提高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巩固提高“吉牛中国牛”市场占有率,肉牛屠宰量达到80万头。推动人参全产业链产值达到千亿级规模。出台梅花鹿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规划和行动方案,推动梅花鹿“茸角胎骨”入食申报。实施生态渔业倍增计划,水产品产值实现翻番。高标准打造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矿泉水等“吉字号”特色品牌。
福建将实施“三茶”统筹,推广“以竹代塑”,发展蔬菜设施种植,促进畜禽智能养殖,拓展深远海养殖,抓好水果加工增效,做大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做好花卉苗木种苗繁育,推进乡村文旅融合,加快乡村物流延伸覆盖。抓好“产供销”,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设施农业,新建一批农产品产地冷链集配中心,推动更多“福农优品”走进千家万户,为老百姓生活添滋味,让广大消费者享口福。
宁夏提出,积极支持发展马铃薯、食用菌、中药材、水产品等乡村产业。
河南将进一步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发展设施农业,培育壮大粮油、畜牧、特色果蔬等产业集群,打造一批超百亿、超千亿产业链,做强“豫农优品”品牌。
四川提出,要做好“土特产”提升附加值大文章,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培育畜牧万亿级产业链、粮油五千亿级产业链和蔬菜、水果、茶叶等8个千亿级产业链。
突出重点抓好农业特色产业是贵州今年将开展的工作之一。贵州提出,要加快培育壮大肉牛、茶叶、辣椒、食用菌、中药材等重点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更好带动农民增收,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增长4%左右。
今年,山东将更大力度发展富民产业。山东提出,抓好滨州对虾、济宁食用菌、临沂生猪、菏泽肉羊等14个优势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支持日照蓝莓、莒南花生、青州花卉、高唐锦鲤、黄河口大闸蟹、沂源红苹果、山亭火樱桃等一批“土特产”延长链条、提升品质。
强化科技支撑
如何发展现代种业、种植养殖技术,让产出的食物更优质?如何全方位多途径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如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的食物消费需求,让人们吃得更好、更营养、更健康?各地纷纷着手向科技要答案,进一步强化农业装备支撑,发展食品科技,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业。
黑龙江今年将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打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100个以上,建成20个无人化智慧农场。建设全省统一智慧农业平台,绘制全省耕地“一张图”。加快建设大型大马力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推进优机优补,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稳定在99%以上。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加强畜禽粪污和秸秆综合利用,绿色有机食品基地面积稳定在1亿亩以上。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河南提出,将推进实施农民持续增收工程。加快发展智慧农业,争创国家农业(育种)人工智能应用基地。健全产业联农带农机制,打造“豫农技工”品牌,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强能增效。
贵州提出,持续加大产业资金奖补到户力度,支持更多农户参与产业发展。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100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0%左右。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补齐农业机械短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7%左右。打造一批“贵”字号农业品牌,培育10个以上全国农业品牌精品。
“内蒙古乳业已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要加速向世界级迈进”。内蒙古提出,今年要提升乳业的国际竞争力,支持伊利、蒙牛两大乳企推进全球化战略,特别是着力优化产品结构,加快布局奶酪、乳清、乳铁蛋白等精深加工产业,扩大奶粉、酸奶、冰品市场份额,力争乳业产业链产值突破2500亿元。
《中国食品报》(2025年02月17日01版)
(责编:周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