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陕西神木村企结对强产业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4/12/13 13:00:16

本报记者  薛海军  孟小平  通讯员  白焕霞

  连日来,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贺家川镇乔家村的红枣加工车间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工人们各司其职、默契配合,将加工好的紫晶枣进行筛选、包装。一箱箱成品紫晶枣整齐地堆放着,等待销往全国各地。“多亏了结对企业神木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给我们村建起了红枣加工厂,解决了我们在红枣产业发展上的大难题。”在乔家村村委会主任乔胜利看来,红枣加工厂的建成有效激发了村内红枣产业发展的内在潜力。

  近年来,神木市全方位布局工业反哺农业、工农融合发展战略,紧盯乡村产业发展,深入推进“村企结对强产业·工农融合促振兴”五年行动,通过党组织牵线搭桥,依托企业优势资源,在产业培育、基础设施、产销对接等方面为村集体提供“造血式”服务,有效实现了村集体和群众收入“双提升”。

以企兴村 激发传统产业发展新活力

  乔家村有1600余亩红枣经济林,产出的红枣皮薄肉厚、色泽深红,但由于农业生产效益相对较低,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造成村内农业生产动力不足。“村企结对强产业·工农融合促振兴”五年行动开展以来,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集体收入,结对企业神木市国资集团从转变红枣产业发展理念入手,依托乔家村传统的红枣种植产业,帮助该村修建红枣加工厂,配套了相关设施。“建成了红枣加工厂,村集体经济有了持续造血功能。”贺家川镇副镇长王晓伟介绍,将企业所能与乡村所需相结合,做到了村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筑巢引凤,村企共赢。红枣加工厂建起来后,乔家村与陕西果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将传统的红枣精深加工成紫晶枣,进一步推动了红枣产业规模化、效益化发展。

  红枣加工厂的建立,不仅确保了村内红枣的销售,激发了村民种植红枣的积极性,辐射带动了周边村组红枣产业的发展,也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了村民的收入。“红枣加工厂开始运行后,我们村所产的红枣全部以每斤1.2元的市场价就地销售到厂里,解决了销售问题,带动了周边20多个村组的红枣销售。从红枣采摘、运输到筛选、加工,加工厂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村民在家门口打工,工资每日260元到350元。”乔胜利说。

以企带村 凝聚农旅融合发展新动能

  村企携手,盘活资源。入秋以来,神木市栏杆堡镇张家坬村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迎来了众多神木市的中小学生,他们在这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研学活动。据了解,张家坬村结对企业神木县隆德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科学建立村企结对联建、资源共享机制,出资帮助村里开发共享菜园,开设劳动实践教育课堂,将张家坬产业园打造成了集劳动、教育、实践于一体的产学研教育实践基地。

  “教育实践基地分为三大板块,有以教学棚、考古基地、博物馆为主的教学场所,有共享菜园,还有以体能训练、做豆腐和榨油体验馆为主的实践场所,基地于今年9月开始试运营。”神木市能源局派驻张家坬村第一书记乔志廷说,教育实践基地的建成,为张家坬村农旅融合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基地试运营以来,每日最多接待师生600人次。截至目前,累计接待上万人次。

  “近年来,在结对企业的帮助下,张家坬村先后建成了570亩山地苹果园发展鸡心果产业,目前,果园已经开始挂果。此外,还打造了1000亩有机小米、有机黑豆换茬轮作种植基地,修建了有机杂粮加工厂,村集体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户增收。”栏杆堡镇副镇长姜小越介绍,张家坬村还积极发展旱地西瓜种植,通过“西瓜节”等主题活动,吸引广大市民和游客前来采摘西瓜和鸡心果,带动当地优质有机小米、有机黑豆等农产品销售,增加村民收入,推动农旅产业融合发展。

  在带动集体经济增收的同时,隆德矿业还帮助张家坬村提升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持续开展农产品销售、捐资助学、帮扶慰问等关爱活动,为张家坬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张家坬村集体将进一步扩建有机杂粮加工厂,配套杂粮智慧分装系统;引进黑豆深加工项目;新建有机种植科普馆,打造有机种植科普研学基地,并对张家坬村山地苹果园进行技改提升,建设智慧管理系统,打造共享果园。”姜小越说。

  像乔家村与张家坬村这样村企携手的积极实践,在神木市还有很多。神木市高度重视“村企结对强产业·工农融合促振兴”五年行动的开展,将该项工作列入重点工作,印发了《“村企结对强产业·工农融合促振兴”五年行动实施意见(试行)》,首批选择80家企业结对88个村,坚持“党政统筹、长效运行,规划引领、产业先行,多措并举、全面发力,造血活血、互惠共赢”的原则,以“企业自愿、村企协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前提,通过融合发展、批次推进的办法,调节全市农村收入分配关系,加快富民增收步伐,进而加快实现共同富裕。

  一年多来,神木市结对企业立足结对村资源禀赋,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发挥企业管理与经营优势,承担起建强增收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民富村靓的责任,累计完成投资6亿元,其中投资在300万元以上的有15家、100万元以上的有35家,探索出了一条推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中国食品报》(2024年12月13日01版)

  (责编:周 岩)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