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十大工程”赋能“五常大米”产业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4/11/26 15:24:33

  本报讯  (记者 高伟)近年来,黑龙江省五常市以筹建“五常大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为契机,集中发力、全面提升“五常大米”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提升地理标志产品的市场价值。数据显示,五常市有水田面积251.1万亩,年产优质水稻约130万吨,成品“五常大米”70万吨;现有大米生产加工企业793家,获许使用证明商标企业556家,核准使用地标企业626家。

  为推动“五常大米”产业发展,五常市编制实施“五常大米”产业发展规划和品牌战略规划,以数字经济、文旅经济、创意设计赋能“五常大米”产业高质量发展。聘请相关单位制定《“五常大米”产业发展2024—2026行动方案及远景目标纲要》,确定打造“世界级品牌、千亿级产业”发展目标为引领“五常大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推进“质量、品牌、融合、资本、科技、数字、人才、物流、平台、国际”十大工程,提升稻米产业核心竞争力。

  在完善标准体系及提升品牌价值方面,五常市在现有“五常大米”标准体系基础上,完善种植、投入品、仓储、加工、包装、溯源等标准,建立科学、规范、系统的管理体系,形成“平台+企业+基地+农户”的良性发展模式。启动“五常大米”国家标准修订工作,推进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价值评价数据信息填报,确保“五常大米”品牌价值逐年提升。目前,“五常大米”品牌价值攀升至713.41亿元,连续九年蝉联地标产品大米类全国第一。

  为强化溯源管控,五常市建立农业物联网服务中心,开发“五常大米”网和溯源防伪查询平台,实施“三确一检一码”溯源防伪体系。溯源防伪码印制在包装物右上角,消费者扫码后可查询产品信息以辨别真伪。同时利用数字化监管技术,以全市水田面积为基础,对水稻实行总量控制,建立溯源中国·稻乡五常数字监管平台,对种植、加工、运输、销售全过程实行数据上链,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溯源管理。

  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五常市对知识产权“一站式”集成服务中心进行了提档升级,开展地标、溯源、证明商标使用许可等业务办理。今年以来,已为252家企业办理证明商标使用许可,为46家溯源企业办理了溯源码,受理48家大米生产企业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

  五常市还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建立企业分级管理制度、违法失信名单制度等,完善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核准和证明商标许可准入及退出机制。严把水稻进厂关,要求米企对来自不同区域的原粮分仓或分区储存,确保来源可追溯、流向可查询、责任可追究。同时,开展“五常大米”“千品千检”工作,每年对全国线上线下千余款“五常大米”产品进行随机抽样检验,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此外,五常市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开展推介活动,线上开设“五常大米”官方旗舰店,线下建立“五常大米”官方体验店,多渠道持续拓宽主销渠道。

 

《中国食品报》(2024年11月26日02版)

  (责编:孙 茜)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