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媒体采访团走进黑龙江大庆 见证全方位转型全面高质量发展生动实践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4/11/6 12:38:56

本报记者  高 伟  通讯员  付佳男  吕  游

  近年来,黑龙江大庆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对照建好建强“三基地、一屏障、一高地”定位和建设“六个龙江”、推进“八个振兴”战略,着力构建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的“1357”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三个城市”转型振兴发展新局面。

  近日,由大庆市宣传部主办的“大庆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活动”,邀请30多名新闻媒体记者走进大庆,深入企业车间、田间地头、项目建设现场……见证大庆市全方位转型全面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大庆篇章。

  肇州县:加速提升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水平

  大农业观是对粮食安全、食物安全内涵外延的不断深化和拓展,强调农业产业领域的整体性,将农业视为包含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科技研发、生态文旅等多维度的综合性产业体系。近年来,大庆市肇州县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高质量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水平。

“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成果丰硕

  新福乡是肇州县远近闻名的香瓜种植基地,已实现香瓜早、中、晚三茬错峰上市,同时探索出复种复栽模式,有效提高了单位土地的利用率,打造了耀先、红旗、永安、民安、国治等多个瓜菜种植示范村。2020年新福乡晋升为国家级香瓜套种白菜综合标准化示范区,获评“全国第十批‘一乡一品’示范村镇”。2024年全乡瓜菜种植面积达2.42万亩,瓜菜产业直接带动就业3400人次,带动全乡人均增收近2400元。

  二井镇黎明村是个远近闻名的“菇娘儿”村,小“菇娘儿”成了村里种植的特色产物。“菇娘儿产业不但给种植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同时还给周边村的农民提供了一个就近务工的好机会。黎明村菇娘儿种植户许东伟介绍,“我家移栽菇娘儿,在村上雇了40多人,每人每天的收入都在百元以上。”近年来,二井镇菇娘儿实现连年大丰产,每亩产量达3000斤,菇娘儿种植效益是传统作物的4—6倍。黎明村小“菇娘儿”远销辽宁、吉林、北京等地,深受消费者青睐。

  今年,肇州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31.9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218.86万亩,经济作物11.48万亩。肇州县积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1家。在“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原料基地+专业农户”的利益共享机制下,落实鲜食玉米、烤烟、果蔬等基地156个,带动农户2000余户,助农增收3000余万元,促进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厚植发展沃土,挺起发展脊梁

  中食世纪集团有限公司400万羽蛋鸡产业集群项目,是“东北三省一区”单场养殖规模最大的蛋鸡养殖基地,该项目于今年7月22日开工奠基。建设内容包括养殖场、菌肥厂、饲料厂、育雏厂、蛋液厂,同时并购中农兴和公司蛋品加工厂,开发鸡蛋肽系列食品等。“项目总投资7亿元,占地面积50公顷,项目建设工期18个月,达产后可以实现产值12亿元,利税6000万元,拉动就业400人。”项目负责人唐兴和介绍。

  百草年产20万吨饲料加工项目已投产,预计年产饲料20万吨,产值3亿元;沃源湖羊年出栏10万只肉羊养殖项目已完成存栏1万只,项目全部达产后,年产值1.5亿元;东三省首个氦气提取项目——黑龙江辰泽年生产氦气60万立方米项目正在建设,预计明年4月正式投产……“目前,今年累计新签约项目11个,签约额60.1亿元。”肇州县招商服务中心主任李大鹏介绍,年初以来,肇州县深入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委“4567”、大庆市委“1357”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求,立足全县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锚定八大主导产业和12条重点产业链,组建17个招商专班,大力开展全员招商、展会招商、“敲门”招商,累计签约中食世纪400万羽蛋鸡产业集群等项目11个。截至目前,重点在谈项目15个、招商线索项目49个。肇州县新签约项目落地率实现百分之百。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筑牢和美乡村之基

  目前,肇州县杏山涝区骨干治理工程“倒排工期”收尾在即。该项目建成后,可惠及全县约20万人口、受益耕地115万亩、整体提高粮食产量10%以上约2亿斤、中心涝区约3万亩土地粮食产量可提高50%以上。

  “这是今年全省最大规模涝区工程项目,治理长度243.78千米。目前有超100个作业点、1300名工人在同时施工。我们要确保12月31日前全部工程完工。”肇州县杏山涝区骨干治理工程副总指挥王立军每天都要在指挥群里发冲刺倒计时图片。他说,从今年1月19日起,指挥部13名工作人员就一天也没休息过。

  杏山涝区是黑龙江省大型涝区之一,近些年,身为农业大县的肇州深为内涝所苦,雨水大时个别农户减产五成以上的情况屡有发生。2023年10月,肇州县杏山涝区骨干治理工程获批,总投资12.2亿元,辐射11个乡镇(场),是该县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工程。该项目建成后,能够有效拓宽骨干河渠排涝能力,提高涝区整体排涝效率。

  去年8月份以来,按照黑龙江省政府高标准农田“秋冬”大会战的工作部署,肇州县委、县政府共实施完成高标准农田项目6个,总建设面积49.9万亩,总投资61747万元,新建机耕路378.5公里,打配机电井1389眼,配套水泵及喷灌设备1389台套,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深入实施粮食产能提升工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龙凤区:“油头化尾”向“新”而行

  调研采访团一行走进大庆市龙凤区,映入眼帘的化工装置个个都是“庞然大物”。在这里,“油头化尾”挺起了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脊梁。

  “我公司于2020年7月16日开始施工建设,2021年11月投产,设计产能为10万吨/年。目前员工数量95人。公司定位于高端聚丙烯树脂生产业务,主营业务以大庆石化公司丙烯为原料,生产聚丙烯高端纤维料、熔喷料、PPR管材专用料、高透明专用料、高流动低挥发性有机物抗冲共聚料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一次性医疗用品、包装容器、餐盒等领域。产品主要面向东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区域,并出口菲律宾、印尼、越南等国家。”大庆海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李玉国介绍,公司2024年度预计聚丙烯树脂产量12万吨,营业收入9亿元。

  汉光实业股份于2021年8月投资落户龙凤区,注册资金3亿元。厂区占地面积8.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现有员工170人。主要生产各类聚烯烃用抗氧剂,可有效阻止聚合物氧化老化,提高制品使用寿命。公司坚持以科技驱动生产的理念,与大庆化工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大连物化所等大型科研机构达成长期合作,公司还成立了“张宗超”千人计划工作站,保障研发和技术实力,公司计划5年内主板上市。自今年3月试生产以来已实现产值1.81亿元,预计本年度完成产值5亿元。

  大庆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总投资79981.32万元,建设规模为日处理生活垃圾1500吨的焚烧发电项目,年处理生活垃圾54.75万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协同市政污泥处理每天300吨,年处理市政污泥11万吨。项目2023年10月份开工建设,今年8月份试生产,工艺采用超高压垂直+圆盘干化,污泥的含水率由80%脱至40%后,输送至焚烧炉焚烧处理。据介绍,大庆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不仅实现垃圾的减量化处置,而且改善城市环境,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全年发电量能满足16万户居民一年的用电需求,一年可节约标煤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7万吨。

  锚定新质生产力,龙凤区正向“新”而行向“新”而进,多措并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同区:“换道超车”跑出发展“加速度”

  记者走进大庆市大同区黑龙江养可滋乳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有序的景象。洁净无菌的车间内,数字化控制操作下,一条条智能化生产线有序进行……

  总投资3.3亿元集奶山羊养殖、加工及销售全产业链于一体的养可滋乳业,既是大庆唯一生产羊奶粉的企业,也是黑龙江省内唯一一家拥有冻干生产羊初乳技术的工厂。

  据该公司副总经理孙奇武介绍,养可滋乳业二期工程计划在2025年5月建设、12月投产。二期将建设成品库房,形成“种养加销”全产业链一体化,长远规划更好地开拓全国市场。预计在3—5年内,三期建成投产。三期产品中,除了同类羊奶制品外,还包括奶贝、奶片、压片糖果、固体饮料以及羊奶液态奶,三期建成投产后,市值将在10亿元以上。

  在大同区不仅乳业发展良好,通过“换道超车”“弯道超车”协同发力,设施农业也挺起了乡村振兴发展的脊梁。

  走进大同区八井子乡食用仙人掌种植园,棚室内的仙人掌排列整齐,粗壮的枝干、厚实的叶肉,展现了勃勃的生机,正在开放的仙人掌花则为其增添了几分娇媚。大庆市生命常青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陈霞介绍,园内种植的是墨西哥米邦塔食用仙人掌,栽种时不喷洒农药,不上化肥,全部人工除草。种出的仙人掌营养丰富,产品颜色浓绿、清香爽口,可以搭配任何蔬菜和面食,做出多种美味佳肴,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据介绍,该区将设施农业确定为主导产业,共有棚室4.8万栋,年产果蔬36万吨,产值约18亿元,用不足7%的土地创造了20%的农业产值和1/4的农民人均纯收入。

  在发展设施农业的同时大同区也全力推进“北菜南销”,线上、线下均与外部市场建立了稳定的网络销售关系,产品进入北京新发地等大型果蔬批发交易市场,同时投资610万元建设了天利果蔬批发交易市场,年交易量在8000万斤以上;推动农旅深度融合发展,推出“回”字形精品观光路线,提档升级西干线旅游采摘园,规划“五园二地”观光景点,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大力推进联村发展,创建“基地+农户+市场”模式,抱团发展果蔬产业项目,为村集体增收开辟新路径。

  到2025年,大同区计划发展果蔬12.4万亩,年产量及产值增加11%;“北菜南销”比例提高到35%;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增加50%;有机和绿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全区设施农业面积的50%;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20项;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95%以上;直接带动农户3万户,辐射带动农户5万户,农民可支配收入达3万元。

 

林甸县:农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大庆市林甸县作为北国温泉之乡,依靠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大力发展农牧文旅产业,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绘就了乡村振兴新底色、新画卷。

精深加工赋新生

  近日,记者走进林甸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时看到,自动化、智能化屠宰新工艺在有序运转,生猪屠宰、分割、精加工通过自动化生产线一气呵成。

  据介绍,该肉类加工设备配备1.5万吨自动化立体冷藏库,并配套冷链物流系统。全线投产后,年可屠宰生猪400万头,年产猪肉40万吨、内脏6万吨、猪血1万吨,实现产值45亿元,税收4000万元,安置就业1000人。同时,可带动精深加工、包装、冷链物流等下游产业发展,加快形成“生猪双百亿产业集群”。

  黑龙江泽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农产品种植、研发、深加工以及研学体验游为主导的企业,尤其在鲜糯玉米精深加工生产上有其独特专利技术和产品,公司通过自研开发了无皮鲜糯玉米果肉和以其为原料精加工的罐装即食果肉粥等系列产品,大大提升了寒地黑土、弱碱农产品的附加值。

  据介绍,该公司以打造中国鲜食玉米“小熊掰掰”领军品牌为企业目标,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订单式管理模式,打造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由企业自主研发的“小熊掰掰”品牌系列产品如真空玉米棒、脱皮鲜糯玉米果肉、玉米果肉罐头等因健康、营养、美味受到北上广等一线消费者喜爱。

文旅产业焕新机

  林甸县的鹤鸣湖环境优美风景独好。今年,鹤鸣湖湿地温泉风景区投资3.6亿元提档升级为4A级风景区,当地深入挖掘资源“卖点”,打造“中国·鹤鸣湖”地标性旅游品牌,擦亮北国温泉之乡名片。

  景区融合温泉、湿地、乡村、冰雪等元素,建设集住宿、餐饮、温泉泡浴、乡村采摘、中医疗养于一体的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建成鹤鸣湖国际温泉酒店、云鹤温泉、鹤鸣湖湿地风景区、鹤喜渔餐厅、湿地博物馆等。规划建设雪乡私汤民宿66座、下沉式商业综合广场、湿地温泉博物馆1栋、萌宠乐园40亩、熊伯伯研学农场、鹤来Bistro餐厅、边鹤依水民宿。计划打造集湿地观光游乐、温泉体验、美食享受、文化研学、高端旅居于一体的度假地。

  为推进乡村旅游多元化发展,景区依托玉米加工、渔业养殖等资源,融合垂钓餐饮、休闲观光、游玩研学等产业,延长旅游产业链,让企业和村民习以为常的生活、生产方式变成可观的经济收益。自今年7月以来,该景区累计接纳游客5万人次,营业额达850万元,为附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30个,年可累计带动农户增收700万元。

做大做强“牛经济”

  近年来,林甸县始终把现代奶业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支柱、带动脱贫人口增收的有效路径,全力做大做强“牛经济”。截至目前,先后带动近4000户脱贫户和48个村累计获得收益近9000万元。

  以新龙头增强竞争能力  2018年,林甸县支持伊利股份投资26亿元,打造东北地区最大的液态奶生产基地,随着龙头企业落地生根,进一步吸引配套企业环绕而生。2023年末,实现产值32.3亿元,纳税0.7亿元,带动就业约3000人,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大庆伊利入选中国农业500强企业,永兴、众晔奶牛牧场入选全国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获评省级现代奶业产业园。

  以新思维引领转型升级  林甸县先后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坚持政府投入和社会资本注入双轮驱动,吸引龙佳、优然等牧场投资主体17个,撬动社会资本15亿元,有效拉动奶牛牧场规模化发展。目前,全县奶牛牧场发展到33处,存栏奶牛超10万头,日产鲜奶突破1000吨,规模牧场数量、日交售鲜奶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三。

  以新举措提高发展水平  在“种好草”上,大力推广青贮玉米种植,采取TMR饲喂技术,严把饲喂源头质量关。在“养好牛”上,推广使用一牧云系统,实现远程监控管理,防疫应免尽免密度达100%。在“产好奶”上,应用DHI测试技术,脂肪、蛋白、干物质理化指标均高于欧盟标准。在“育良种”上,使用优质进口冻精和性控冻精,基础母牛进口性控冻精参配率达100%,奶牛良种化率达100%。

  以新模式提升带动能力  创建了“政府+金融部门+奶牛牧场+脱贫户”的“4+”奶牛项目帮扶模式,2017年以来,累计带动脱贫户实现增收5000余万元。2023年,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8306元,增长10.9%。2019年以来,实施了奶牛资产收益和奶牛牧场扩建项目,为48个村带来3800余万元的收入。目前,83个村集体收入均超50万元,其中,超百万元的村75个,占比90.4%,走在全省前列。

 

 

  《中国食品报》(2024年11月06日08版)

  (责编:袁国凤)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