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精准施策深入推进创新人才培养 第二届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北京平谷举办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4/10/15 15:44:39

  发展靠创新,创新靠人才,人才靠教育。由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政府、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于10月11日—12日在北京平谷召开。大会咨询委员会联席主席、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表示,全球气候变化正不断加剧其对经济发展、民众财产安全以及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机构间在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领域的跨校际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次大会的专题论坛—世界农业高校校长论坛上,来自国内外近80所高校、科研院所、国际机构的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气候变化与农业食品系统转型背景下,大学与科研机构如何开展科研与人才培养展开紧密交流与合作。

探索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

  与牧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河南农大牧原联合研究院、与中农发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与双汇等规上企业共建110多个研发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周卫表示,人才培养一要对接国家需求,二要结合自身学科优势,三要创新体制机制。

  河南农业大学如何培养拔尖人才?周卫指出,拓展创新平台,设置大学生创新项目,引导大学生提早进入国家级的科研项目中开展科学研究,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创新体制机制,如小班授课、奖助体系倾斜等鼓励学生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整合校内资源,优化课程体系,如设置拔尖班,学生除了上一些常规的课程之外,还需要学习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拓展性课程。

  “跨越学科和融合科学的研究模式,在农业的科研过程当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爱思唯尔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琳在发布《全球高校与科研机构农业与生物科技创新贡献报告》时指出,跨学科的研究与科研影响力之间存在着非常强的关联性,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进行合作开展跨学科研究与科研,其交叉和融合思想可以带来更具创新性的科学研究和解决方案。

  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兰思仁表示,福建农林大学先后组建了10个交叉学科,如菌草学、乡村振兴学等。但如何才能落到人才培养上去?通过组建实体化的学科交叉、学科融合的组织构架,采用“创新群体+专业负责人”模式,组建未来技术学院,设立实验班,构建本硕博培养体系。此外,福建农林大学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省农科院等分别组建研究院,开展研究生的培养创新工作;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共同组建安溪茶学院,通过产教融合培养学科交叉的人才。“两个探索充分证明,不仅要利用校内资源来完成学科交叉融合问题,与科研院所合作、与产业部门合作、地方合作等也是未来探索的一个方向。”兰思仁进一步表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高校教育和科研也要随之改革。”地域性大学论坛秘书长Patrick Okori指出,在非洲,通过设置课程、整合资源等,使优秀院校“帮扶”潜力院校,向其提供培训等帮助。学生可以在不同的院校之间进行课程学习,提升学生专业能力,提高就业率。

  “在西澳大利亚大学,学生们不仅可以选择传统的农业课程,还可以选修如工程学等双学位课程。”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西澳大学农业研究院院长Kadambot Siddique强调了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分子科学、蛋白质组学等领域。“我们邀请行业顾问、农民和其他相关人员参与学校的课程设计,并邀请他们给学生做讲座,带学生去实地考察。”Kadambot Siddique指出,在当前多元化发展下,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有大局观,如何整合资源、如何概念化想法。

  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后魏志标介绍,中荷农业绿色发展交叉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由中国农业大学和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共同开展,旨在从自然、社会和经济等不同角度培养农业绿色发展领域的博士研究生;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和学者住在村里,与农民交流、在田间实验,搭建起了科学与农民之间的桥梁,同时也成为了促进企业和地方政府改进服务的一剂“良药”。“实现了农业技术来源于生产实践,并最终服务于生产实践。”魏志标说。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副校长Daniel Sui介绍道,除了传统的学科设置,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成立了7个研究所,用来打破传统的学科壁垒。“我们仍在通过各种量化指标来进行部分研究成果的评估。”Daniel Sui指出,真正有效的研究评估应该基于影响力,如项目在推进政策方面的影响,以及是否能够通过成功的技术转移实现商业化。“为了激励教师专注于重要的跨学科研究,我们应该提供一种有意义的评估方式,将定量和定性指标结合起来,以评估他们的研究影响力。”

  德国波恩大学发展研究中心所长Matin Qaim指出,跨学科研究需要更广泛地思考。跨学科研究不仅包括科学,还包括其他利益相关者,如企业、农民以及更广泛的社会。“大学能够并且需要做得更好,即与产业、社会等保持一致,并找到新的科学传播方式,从而使科学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社会提供有用的可持续创新。”

大学科研与产业需求须同步

  “成立行业咨询委员,邀请行业人士加入,成为咨询委员会的一员,帮助大学根据行业需求发展学术、课程和研究。”巴基斯坦萨戈达大学校长Qaisar Abbas指出,要弄清楚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业,基于一定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分析,有助于大学根据行业需求调整课程和研究方向。巴基斯坦萨戈达大学已经建立了1个孵化中心,成立创业投资基金,帮助合适的项目实现商业化。

  “我们需要鼓励校友,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想法;在大学设立技术转移办公室,了解产业需求。”雅典农业大学副校长Thomas Bartzanas对此表示赞成,“我们的校友在各行各业工作,与他们保持联系,通过他们随时了解最新的趋势和活动,是获悉行业动态的有效方法。”雅典农业大学的管理层了校长和副校长外,还有由10位成员组成的治理委员会,其中5位来自政府和社会组织,另外5位则来自行业。“我们希望在大学的治理层面,可以听取行业的观点、意见和建议。”Thomas Bartzanas解释,为创造协同效应,雅典农业大学与海事学院及行业合作伙伴之间建立了合作联系。在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创新周”上,雅典农业大学会向观众、利益相关者和行业展示实验室、合作企业案例等。“我们有优秀的科研团队,同时也邀请行业参与讨论,解决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在国内,青海大学培育的“青薯系列”土豆已经达到全国推广种植面积的1/10;“青杂”系列的春油菜使中国春油菜的种植海拔提升了350米。青海大学校长史元春介绍,青海大学今年成立了青海乡村振兴学院,每年跟一线产业进行双向对接,乡村振兴学院每年可以培养1万多名在一线工作的产业、科技人员,甚至是管理人员。

  云南农业大学校长李永和指出,云南的茶叶、中药材、核桃、坚果等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云南农业大学围绕云南省政府提出“1+10+3”的产业提升战略布局学科专业和科学研究,牢牢握紧大学科研与产业需求同步发展。企业是前沿科学研究的实践者和产业需求的最先感知者,应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参与共建实验室研究平台,发现企业需求,调整研究方向。

  “公司成立以来就开拓了产教融合的案例,我们与高校联合培养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硕士第一年在高校里学习,第二年到第三年会到企业去完成全部课题。”苏陀科技创始人、总经理张伟介绍道,公司主要研发植物蛋白和微生物蛋白两个路径对蛋白进行替代的产品,“我们现在每年能培养7名到10名的硕士、博士和博士后。这种模式可以把学生的科研和产业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我们每周或者每两周,会和高校导师针对某一个学生的课题开展学术会议,从而保证学生的科研工作可以完成既定目标。”

  (实习记者 崔丹阳)

 

《中国食品报》(2024年10月15日05版)

(责编:崔丹阳)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