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奶价和牛价的持续下滑,近期多家原奶上市公司发布盈利预警,半年业绩面临亏损。中国圣牧预计上半年将出现1.3亿到1.5亿元人民币的亏损,而2023年同期为盈利2300万元;澳亚集团预计上半年将综合亏损6亿到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3.1亿元亏损扩大近一倍;现代牧业也于近日发布盈利预警,预告上半年净利润将亏损1.8亿到2.4亿元人民币。事实上,多个地区的奶牛养殖企业均面临着原奶价格下跌、原奶动销不畅的现状。业内预判,由于下游需求不足,第三季度行业深度调整的态势仍将持续。
原料奶价格持续下降
对于亏损,上述公司均归因于报告期内乳制品供给不断扩张、终端消费市场需求放缓以及市场竞争激烈。
在公告中,中国圣牧提到:受国内原料奶供需失衡影响,报告期间原料奶售价呈持续下降趋势,导致集团销售收入规模同比下降,进而导致毛利额同比下降。此外,为应对原料奶供需失衡影响及升级牛群结构,该集团主动退役低效牛只数量同比大幅增加,同时牛肉市场价格低迷,造成亏损较2023年同期增加。同时,肉牛需求比预期弱且销售价格大幅下降,导致中国圣牧育肥牛销售亏损额较同期增加。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透露,2024年以来,牛奶原奶过剩的情况较2023年更为严重,导致收购价持续下跌,使得奶价和成本出现了国家奶牛体系有记录以来的首次倒挂。
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第四周,内蒙古、河北等10个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格为3.22元/公斤,较前一周下跌0.3%,同比下跌14.1%。8月份第1周,内蒙古、河北等10个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格为3.21元/公斤,同比下跌14.4%。
近期,多地也发布了2024年第三季度收奶参考价格,整体保持低位运行。其中,山东奶业协会公布的指导价为每公斤3元到3.7元,陕西省畜牧业协会奶业分会公布的指导价为不低于3.05元/公斤,河北参考价格为3.25元/公斤。
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于康震表示,我国奶业正在面临自2008年以来最大的挑战,包括乳品消费市场疲软、原料奶供应过剩等情况。
根据尼尔森数据,2021—2023年,国内乳制品全渠道收入增速分别为7.9%、-6.5%和-2.4%。而2019—2023年,国内牛奶原奶产能却保持着7%的年复合增长率,2023年国内原奶产量更是达到4197万吨,较2018年增长1122万吨。
供大于求影响原奶价格
奶价的持续低迷依然与市场需求不足有关。乳业分析专家宋亮表示,近两年来,国内奶牛养殖增长迅速,原奶供应量增长较快,但终端消费和供给端不平衡,导致奶源过剩。此外,进口乳品对国内原奶存在挤占效应。
在宋亮看来,当前原奶过剩的局面与超大规模牧场的兴建也有关系,“奶牛养殖业的生态一定是多元化的,有大牧业、中型牧业、小牧业、家庭牧业,多元化发展在供求关系的调整上会更游刃有余。但目前奶牛养殖都是以中大型牧场为主,特别是企业自控自建的,还有第三方的社会牧场。”
嘉吉微营养与健康科技北亚区总经理王源麟判断,现在总体而言是供大于求,如果产能减不下来,奶价还会持续走低。
宋亮表示,目前乳制品消费市场仍在低谷期,预计今年国内原奶市场的供需关系仍在调整中,原奶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仍存,市场能否恢复平衡,主要还得看行业去产能的情况。
据凯度消费者指数与贝恩公司今年联合发布的2024中国购物者报告,2024年一季度,牛奶销售额下降2.9%,酸奶销售额下滑8.4%。婴儿配方奶粉在2023年和2024年一季度销售额分别下降3.3%和2.6%。此外,酸奶和奶酪在2023年的表现更差,销售额分别下滑了8%和17%,在所有乳制品消费中,仅有成人奶粉获得16%的销售额增幅。
李胜利认为,只有进一步压缩奶牛数量,才能大幅缓解原奶产能过剩的问题。例如,增加淘汰成年母牛约30万头,每天即可减少8000吨原奶产量。而从2024年上半年的产能压缩情况来看,估计全国原奶产能每天仅减少了约4500吨,预计去产能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奶牛养殖企业也在进行养殖结构的调整,逐渐压缩原奶产能。
澳亚集团首席运营官兼执行董事杨库表示,只有适当控制牛群规模,降低生产每公斤牛奶的现金成本,保障牧场现金流资产投入,才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数据显示,2024年1—6月份,澳亚集团泌乳牛淘汰数比此前计划多出3800头,每天生鲜乳产量减少150—160吨,喷粉数量也较此前有所减少。
多举措助力消化多余原奶
对于现状,李胜利建议,在控制产能的同时,奶业还应在政策、机制上作出调整,比如推进奶牛场和乳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和利益联结,比如建立5—8年的长期合作甚至股权绑定,深化利益联结;金融机构应加大对资金周转紧张的牛场提供资金支持,减少抽贷断贷;修订常温奶标准,推动使用生鲜乳生产常温奶而非使用奶粉等,对复原乳管理更加严格等,来解决奶业发展面临的一些深层次矛盾。
君乐宝乳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魏立华呼吁,国家建立大包粉储存制度,在行业面临周期性困难时,收储多余奶粉,来帮助奶业解决周期性波动的难题。
宋亮表示,连续的奶业周期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建议主管部门根据各省农业资源进行统筹,建立原奶供给配额制,以销定产,加强牧场审批管理,保护养殖户利益。
据了解,部分地区的奶农和主管部门已经开始行动,通过推动将当地原奶加工后进社区、机关单位等,帮助消化多余原奶。部分奶农也表示,国内牛奶消费还有上升空间,希望乳企生产更多平价牛奶产品,薄利多销,扩大牛奶消费面,缓解行业压力。
(本报综合整理)
《中国食品报》(2024年08月13日03版)
(责编:杨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