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校园食育,让营养健康管理从娃娃抓起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4/7/9 12:19:31

本报记者  高娇娣

  一日三餐怎么吃才合理?为什么要少喝含糖饮料?选择什么样的零食才更健康?……谈到吃东西,大家都有不少疑问。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帮助其更科学全面地了解食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更是重中之重。在此前于山东济南举办的2024(第三届)食育发展大会上,与会专家指出,食育担负着促进全民健康、树立节俭风尚、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等重要职责,校园食育指向少儿健康,是德智体美劳的基石,推进其完善与发展刻不容缓。

食育市集展区学生作品展示

食育进校园刻不容缓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营养不均衡、身体活动不足现象广泛存在,超重肥胖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3)》数据显示,我国6—22岁学生营养不良率为10.2%,6岁以下和6至17岁人群中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0.4%和19%,营养过剩与营养缺乏呈现两极分化,慢性病向低龄人群蔓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面对日益严峻的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济南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所主任赵冬梅表示,管理体重不仅要关注“量”变,更要关注“质”变,儿童青少年肥胖的食育管理包含营养、运动、行为、心理等维度,可以帮助儿童青少年做出健康食物选择,不仅能有效防控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发生,还能改变肥胖体质,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当下,学生群体对食育缺乏了解,中小学生没有食育概念, 大学生对食育一词也是知之甚少。”济南大学文化和旅游学院(烹饪学院)副院长张炳文表示,将科学的营养知识、适合本国国情的先进文化,通过各种形式传递给儿童青少年,让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很重要,也很有必要。

  济南市历下区蒙润幼教集团副园长张素晨表示,3—6岁是良好饮食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小小的食物凝聚了万千精华,也提供了极佳的多元教育机会。实践证明,在幼儿园中实施特色化的食育课程十分有效,可以让孩子在食育中获得成长。该校以社会学习理论、学前儿童健康行为养成理论等为理论基础,创新构建彩虹食养课程、精准化健康管理机制以及全过程课程评价体系,多元促进幼儿发展,助力健康成长。“建立幼儿自我健康管理和评价体系尤为重要,健康观最终应成为幼儿的自我意识和生活习惯。”

  养乐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公关部科长缪缪表示,高质量的食育有助于促进全民健康,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企业作为重要一环,在食育的推广普及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养乐多积极探索多元化的食育模式,走进校园传递健康知识,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直观轻松地了解人体消化道的结构、膳食宝塔、肠道内的菌群等相关知识,并获得健康饮食相关的技能。养乐多开发的《菌衡肠乐》系列食育资材目前已被部分学校当作参考教材用于日常授课,进行健康知识普及。

  开展实验为主的食育活动,教授学生使用移液枪稀释酸奶、利用气球膨胀程度探究葡萄糖对酵母菌发酵影响;借助膳食餐盘拼图、食物盒、食物沙包等食育教具,提升食育开展效果;开展中草药艺术工艺坊、小神农药膳等系列特色主题活动,弘扬“药食同源”文化……活动中,食育网打造食育市集展区集中展示各地学校的食育成果。各校展台特色鲜明,吸引参会嘉宾驻足观看。

要标准也要有趣

  学校食育工作作为培养学生健康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重要环节,在我国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与会专家指出,推动校园食育,需要制定统一标准,规范管理,也要注重教育教学方式,增强趣味性,让儿童青少年真正把学习到的食育知识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为了更好地推进学校食育工作,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规范和实践标准。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对普及儿童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加强食育作出部署。

  “但目前国内尚无‘学校食育工作管理规范’相关国家标准。”南昌师范学院化学与食品科学学院教授帅良表示,江西省十分重视食品安全与校园食育工作,今年6月1日,江西省市场监管局、江西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南昌师范学院、江西省食育学会联合编制的《江西省地方标准 学校食育工作管理规范》正式实施,对省内中小学、幼儿园食育工作管理做出明确规定,要求学校将食育纳入相关课程设计中,鼓励单独开设食育校本课程,组织开展各种食育活动,以食物为载体开展综合性教育,让孩子获得有关“食”的知识和选择“食”的能力,以培养学生食育观念、培育中华饮食文化自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张炳文表示,中国传统食养智慧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国传统食养智慧不仅符合中国以农耕为主的食物生产结构特点和自然环境资源条件,而且经过数千年经验总结,形成了非常合理、科学、多彩的内容。他建议,应立足国情农情,适应国人体质特征和消费习惯,健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食物供给体系和东方膳食结构的学生食育科普体系,开展富有传统特色的餐饮食品研发与宣教推介,积极倡导对特色食物的营养品质评价、标准编制以及解读宣教,引领儿童青少年做出合理的食物选择与消费。

  此外,赵冬梅提到,在推进校园食育过程中,构建家庭支持体系也十分重要。实践证明,“正面教育”和父母的积极参与可以提高肥胖儿童青少年的体重控制成功率。“不能只关注儿童青少年体重和BMI改变,更需要重视行为改善和健康风险的降低,儿童青少年肥胖的食育管理需注重全程的随访、监测和评估,实施动态调整干预措施。”

  教育部全国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北京景山学校健康教育高级教师刘莹表示,小学时期,既是身体发育的高峰时期,又是接受科学文化知识、形成思想和性格的重要时期。食育不仅关乎食物本身,更是一场关于知识、情感、道德与文化的全面教育。从简单的食材认知,到复杂的烹饪技巧,再到餐桌礼仪的培养,理想的学习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有效、愉快的完成教学。

  江南大学科.学.家食育科普课程研发与服务负责人张爽对此表示认同。她表示,作为我国食品科学研究人才的汇聚高地,江大食品人承担着“食育科普教育”的义务。从化学反应到物理现象,食物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一堂生动的科学课。江南大学科.学.家食育科普课程包括“假如舌头骗了你”“不用养猪也能吃到五花肉”“消化系统的干饭日记”“我也能做外婆的营养师”等6个主题,通过与学校合作开展讲座、讲解理论知识、组织动手实践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推动食育进校园。

 

  《中国食品报》(2024年07月09日05版)

  (责编:高娇娣)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