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实现食物供给多元化 广东开平争当领跑者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4/7/4 15:20:43

本报记者  谢  伟  通讯员  萧  萧

  近年来,广东省开平市认真践行大食物观,立足农业大市资源禀赋优势,做好农业生态化、产业化、品牌化、科技化发展文章,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培育形成了畜禽、禽蛋、茶叶、果蔬、水产等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广辟食源、牢牢端稳“中国饭碗”的路子。

潭芯农业南美白对虾养殖场

特色引领 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开平市是闻名遐迩的农耕宝地,属于东南沿海水稻优势区、沿海生猪优势区、东南沿海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带和南方马铃薯优势区规划范围,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和广东省40个产粮大县之一,开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全国首批认定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更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农产品供应基地。开平市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等称号,并入选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丝苗米晶莹如玉,马冈鹅肉嫩味美,大沙茶芳香扑鼻,各色蛋品口感醇厚……聚焦“一只鹅、一杯茶、一只蛋、一粒米”,开平加快布局以马冈鹅、茶叶、禽蛋、大米四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步伐,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开平市马冈镇坚持打好“文化牌”,凸显文化赋能,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建设马冈肉鹅地理标志产品文化馆、马冈优品馆,开发文创产品,吸引参观、研学、培训等文旅活动,赋能乡村文化振兴,促进实现经济效益的多产业融合联动发展。

  走进马冈镇,随处可听见此起彼伏的鹅叫声。围栏中,鹅群分群而聚,有秩序地排队“洗澡”“玩耍”;围栏外,养殖户忙着割草喂鹅。2013年,马冈鹅获国家农业部颁发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2014年,其被评为“广东名鹅”;2019年,马冈鹅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马冈镇被认定为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和马冈鹅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21年,获评“粤字号”农产品百县百品县域公用品牌优秀品牌,马冈镇入选第11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22年,马冈肉鹅入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吉丰马冈鹅百立山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启动建设;同年12月,马冈鹅优化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启动,作为省重点建设项目,已纳入江门“一园四区”预制菜产业园规划的马冈鹅预制菜产业园顺利奠基,产业园高标准引入现代化屠宰生产线、冷链储运、预制菜产品精深加工、中央大厨房等,大力促进马冈鹅产业链不断延伸;2023年,珠海振盟公司总投资约3.75亿元的粤港澳大湾区预制菜加工配送中心项目正式签约落户产业园。目前,开平全市马冈肉鹅平均年出栏量约960万只,鹅苗出栏量约1400万羽。

品牌带动 从产业链中低端脱困

  开平市已经打造“三品一标一品牌”55个,拥有“马冈肉鹅”“大沙茶”2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产品和“大沙天露茶”“潭碧冬瓜”2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2年以来,又打造了粤港澳大湾区第一个县级行政区品牌“开平优品”,培育了全国第一个镇级行政区品牌“马冈优品”等8个镇级行政区品牌,形成了行政区品牌“1+8”的品牌矩阵。立足各镇特色资源培育优势产业,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关,在“百千万工程”的征程中,开平闯出了一条强县富民的新路子。

  自2022年3月行政区品牌培育建设项目启动以来,开平成立县镇两级行政区品牌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开平市行政区品牌建设规划(2023年—2025年)》,按照“县镇村共建”原则,上下齐心共同推进县镇两级行政区品牌建设。针对行政区品牌建设中涉及的多个产业和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开平施行县镇村三级联动,如农业部门管理种植、养殖,市场监管部门指导优品标准建设和优品遴选、打击假冒伪劣,科工商务局在冷链物流、溯源跟踪、市场拓展等方面助力,文旅体广电局挖掘品牌文化内涵并进行宣传推介,金融办推动开展金融服务、疏通融资堵点,各单位各司其职、密切协作。

  马冈镇名优特产众多,但零散的生产方式曾使其难以实现优质优价,被“困”在了产业链的中低端。开展行政区品牌建设后,资源加速整合、企业抱团发展,马冈肉鹅价格从8元/斤上升到15元/斤,鹅苗价格从20元/对上升到62元/对,还带动了竹器、濑粉、特色水果等产业共同发展。目前,开平县镇两级行政区品牌价值评估达到100亿元。截至2023年,“马冈优品”销售额达1550万元,合同销售额超过1亿元;大沙茶产业产值达12.46亿元,同比增长23.1%,大沙镇财政收入同比增长5%;蚬冈镇培育建设了独具特色的“侨心馆”“侨心楼”等系列“蚬冈优品”,助力“开平优品”和“蚬冈优品”走出国门。截至2024年2月,开平市9家行政区品牌营运企业实现销售额1.05亿元,缴纳税收超100万元。力争到2025年,“马冈优品”的马冈鹅系列产品产值达100亿元,其他系列产品产值达到10亿元。

向“芯”而行 增强农业发展新动能

  新质技术的创新、掌握、使用都需要“新质人才”,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开平市以人才引育不断激发农业科技创新动力。一是制定优惠政策,持续培养和引进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加强与江门农科所、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对接合作,累计培育乡土专家97人投身于农业科技创新事业。二是持续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通过高素质农民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等提升农民在农业领域的技术水平,培养一批乡村工匠、精勤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2023年新增农业人才7539人。三是发挥开平市农技服务“轻骑兵”乡村行队伍作用,成立开平市农技服务“轻骑兵”乡村行队伍共计200人,以产业发展和技术需求为导向,打通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同时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科技示范主体、特聘农技员等方式示范带动效果,为周边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在全市范围内按照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培训指导,不断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质资源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关乎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关涉农产品全球竞争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如今,平市以保障粮食安全、以百亿现代种业产值为目标,加速建设“种业长廊”。开平“种业长廊”以江门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为龙头,聚力打造种植类种业转化生产示范区与种业主题休闲区、现代农业种业小微企业孵化区、特种畜类种业转化生产示范区、特种禽类种业转化生产示范区、淡水渔业种业转化生产示范区等五大片区,形成现代农业种业综合发展轴。

  开平市持续造强农业“芯片”,全力推动种业振兴行动。一是围绕种业企业开展扶优行动。持续推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企业种业创新攻关、龙头种业企业扶持、现代种业基地提升、种业企业合作交流和种业市场净化。二是围绕马冈鹅产业开展种质资源保护行动。加强马冈鹅优质种源保护;建立马冈鹅保种繁育体系;开展马冈鹅标准化体系建设,包括种源标准、养殖标准、肉质标准、营养标准等。三是围绕种子质量开展监管净化行动。围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需要,聚焦优势特色农产品物种,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均已在“种业长廊”建立科研合作平台。“种业长廊”共有优质种业企业18家,涵盖水稻、畜牧、玉米、蔬菜、南药、水产品等种业领域。据统计,近3年,“种业长廊”种企新选育审定杂交水稻品种6个、鲜食玉米新品种5个,引进、推广优质水果木薯品种6个,香蕉新品种15个,菠萝新品种5个,研发了“双重基质蔬菜育苗技术”等6项农业新技术并成功申请国家专利。开平市种业产业将形成体系逐步健全、产业资源迅速集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竞争优势明显增强、产业链条有效延伸的良好局面。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平市坚定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让食物的多元化供给随着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迈上新台阶。

 

《中国食品报》(2024年07月04日01版)

  (责编:罗晨)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