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独家> 浏览文章
农产品流通70年: 从肩挑背扛、提篮叫卖到网上批发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19/10/9 16:03:39

70年

  (本报记者  付敖蕾)“2018年,全国农产品产量超过23亿吨,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世界第一;2019年上半年,我国农产品进口额1086.5亿美元,成为农产品贸易大国。我国农产品逐渐形成了包括横向、纵向的流通体系以及保障体系在内的完整流通体系,农产品在规模化生产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农产品流通网络体系框架。我国农产品流通大国地位形成。”在近日于浙江省绍兴市举办的中国农产品流通70年暨农产品电商高层研讨会上,中国农业展览协会农产品电商工作委员会会长洪涛在发布《中国农产品流通70年发展报告》时表示,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农业农村市场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农产品流通体制不断健全,从统购统销到放开市场经营,从农民肩挑背扛、提篮叫卖到买全国、卖全国的批发市场网络,从曾经政府定价到如今现货、期货市场影响,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日益凸显。

  由中国农业展览协会农产品电商工作委员会、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等单位主办的此次会议,回顾了我国农产品流通70年发展历程,总结农产品电商发展经验。与会专家、企业代表深入交流了70年来农产品流通变迁,共同为农产品流通和农产品电商发展出谋划策。

  农产品流通制度经历多次变革

  “农产品流通与70年间的每一个经济发展阶段都紧密相连。”原国内贸易部总经济师丁俊发介绍说,1952年,完成土地改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基本不存在农产品流通。“当时供销社里的火爆场景,人们至今记忆犹新。”供销e家副总裁郭荣敏说,计划经济时期,供销社几乎垄断了农民的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人们凭粮票、油票、布票、肉票等购买。当时,供销社体系完整,覆盖了全国村镇几亿农民的生活圈。

  改革开放前期的探索,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打下了基础。改革开放40年来,农产品生产流通全面跃升。洪涛介绍说,1979—1984年,定购粮食实行“减购提价”,帮助提高农民收入。1985年,取消了“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实行国家定购、市场收购的“双轨制”,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随着2004年中国加入WTO的过渡期结束,我国全面放开粮食等农产品市场;采取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临时收储政策;大幅度提高粮食收储价格;出台取消农业税、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加大种粮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洪涛表示,自1949年我国采取自由收购政策,保证粮食供求平衡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以消费为导向进行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要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夯实农业基础,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阶段。

  电商成为农产品流通有力渠道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产品流通在保供给、促发展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农产品领域的应用,涌现出一大批电子商务平台,他们能有效整合各方资源、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尤其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助推脱贫攻坚具有显著效果。

  商务部原副部长张志刚认为,互联网将全国的消费市场与城市农村的生产、加工、制造对接起来,突破了商贸交易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的制约,让工业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相互对接,逐步实现“买全国、卖全国”。

  洪涛介绍说,1994年,中国农业信息网和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相继开通,我国农产品信息化开始起步。25年来,我国农产品电商形成了B2B、网络零售并存的多种模式,有综合性电商、垂直性电商、社交电商、跨境电商等,各种配送供应链、“电商+易货贸易”等农产品上行新模式不断创新发展。据统计,我国现有各种涉农电商平台3万多个,其中农产品电商平台4000多个。2019年以来,我国各级政府继续把促进农产品上行作为主要任务,农产品上行成为消费扶贫和电商扶贫的重要内容。

  互联网助推农产品流通跨越式发展

  我国是农业大国,来自广大农村的农产品交易是我国商品市场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本身也是一个体量庞大的商品消费市场。基于这样的现实,满足农产品线上交易需要的农村电商,不可避免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助力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

  然而,农产品电商扶贫是一场持久战。当前一些偏远山区的农产品想要“走出去”仍存在困难,由于交通或基础设施等条件差,农产品电商很难发挥作用。“还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丁俊发指出了制约农产品电商助力扶贫的农业农村现状。未来,需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推进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加强国家数字农业农村系统建设;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依托“互联网+”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此外,重庆工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宋瑛建议,可以让合作社、供销社等成为连接农户和企业的有效组织,发挥“电商服务站”功能,从代买代卖变成农户离不开的生活平台好助手,从而让农户融入电子商务中,为农户增收创造可行的现实路径。

  今年1月1日实施的电子商务法提出,促进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互联网技术应用,鼓励各类社会资源加强合作,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发挥电子商务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加快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建设,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农产品流通迎来政策利好环境。张志刚表示,要敏锐抓住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带来的历史机遇,助推我国农产品流通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