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 晨)食物营养是人类维持生命、促进生长发育、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国民营养事业事关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食物营养经历了追求数量发展的阶段,重点是满足人民吃饱饭的需求;突出追求安全质量发展的阶段,以保障城乡居民吃得放心、吃得安全为目标。当前,我国农业食物正加快进入满足营养健康需求的新阶段,反映出新时代下,我国农业进入现代化发展,居民生活进入全面小康阶段。
面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经济水平和居民营养状况,我国从农业、食品加工、健康产业等各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不断完善、改进的政策,一方面积极满足消费需求,一方面引导产业发展。我国营养政策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未来又将如何形成更加系统、立体的政策体系?近日,记者对我国营养政策的发展做了梳理,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采访。
酝酿期:营养未登上政策舞台
早在2013年5月于浙江杭州召开的中国营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国际DRIs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曾就“我国居民营养状况变化与营养政策发展”做过总结。他介绍,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的营养政策以保障基本食物供应为主,如对食物的定量供应、制定基本能量需要量等;七八十年代,随着经济发展逐渐恢复,我国居民营养状况随之改善;八九十年代,我国经济发展加速,城乡差别扩大,城市营养改善稳定,但农村地区面临的营养问题比较突出。彼时,全国营养调查开始恢复,针对5岁以下儿童的食物与营养检测系统逐步建立起来。1993年,原农业部成立“食物与营养政策专家委员会”;1997年,国务院根据1992年的全国营养调查结果,正式发布了《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但受限于各种因素,彼时的营养政策存在执行力不强、执行情况总体不够理想等问题。1999年,原卫生部颁布由中国营养学会起草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并启动碘盐与铁强化酱油等食物强化策略。整体来说,这一阶段可被称为我国的营养政策“酝酿时期”,营养状况数据积累、改善措施试点等活动比较活跃,有了科学依据和措施的评估,但营养还未成为政府的政策组成部分。
生成期:营养政策打开局面
2000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加速,城市人口已不存在营养不足问题,农村的营养不足情况加速减少,但微量营养素不足问题仍然突出,城市及富裕农村的营养相关慢性病患病率急剧上升。原农业部发布《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2003年,铁强化酱油推广项目在全国9个省份、6000多万使用者中效果明显,形成政策,但缺乏更多营养相关部门的参与;2001—2011年,儿童辅食喂养营养补充食品干预从试点逐步扩大应用,为政策制定提供了依据;2012年,该干预形成政策,中央财政提供1亿元在100个贫困县28万名6月以上儿童中免费提供营养包,并在青海省15个县的6—24月龄儿童中推广应用与营养包。
在这期间的2006—2007年,广西都安县寄宿制学生营养补充试点研究报告上报国务院,并于2011年形成全国营养政策,中央财政支付160亿元支持全国寄宿制学生营养补充项目;根据2000年以来的超重、肥胖控制研究,原卫生部发布《中国人(成人、儿童)肥胖预防控制指南》。2007—2012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开始实施。
这一时期可被称为我国营养政策的“生成时期”,经过20余年大数据的积累和业界不断呼吁,我国营养政策打开局面,在加强民生的大方向下,迎来更大的生存空间。但同时,对比日本等国,我国还存在缺乏全国性营养立法、未将营养改善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缺少营养政策、不重视支持营养政策所需要的基础研究等问题。
国家战略期:营养融入所有健康政策
2012年,在国家营养机构变更的背景下,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成立专门工作组,与中国营养学会专家一道对营养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后由营养与健康所张兵研究员与中国营养学会杨月欣研究员执笔,撰写了《中国营养问题及对策思考》,提出了对我国营养政策法规与管理的思考,并提出由国家层面出台营养规划、对重点人群进行营养保障、加大营养科技投入等建议。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8月,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战略部署制定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成为此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民营养计划》,提出关注国民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营养健康,将营养融入所有健康政策,提高全民健康水平;2019年7月,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的通知》要求,国务院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以下简称推进委员会),推进委员会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包括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在内的15个专项行动,将健康政策进一步细化。
综合治理期:未来15年将突出法治建设
9月20日,在江苏南京举办的第14届全国营养大会暨第11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开幕式上,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发言时说,中国政府已经批准启动编制面向2035年国家营养食物发展纲要,这部纲要将全面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要求,阐明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维护国家食物安全、营养安全的战略意图,描绘新时代国家食物营养发展的宏伟蓝图,规划指导未来15年国家食物生产,推动营养改善,加速健康产业发展。纲要的研究、编制将坚持科技创新,更加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更加突出法治建设综合治理,把食物营养工作作为各级政府管理、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考核指标。
陈萌山认为,未来15年是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经济的15年,是“一带一路”倡议世界面临共同体建设加大推进的15年,是国际营养导向领域不断发展的15年。全球视野是新时代赋予新纲要编制的内在要求,也是对我国营养产业接轨国际化的更高要求。
政策型人才:让营养产业“能文能武”
9月22日,国家卫健委食品司司长张志强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健康中国2030”与国民营养计划构建起了我国整个营养政策的基本框架,但营养工作不是一个部门的事,需要从整体层面进行全局考虑,同时更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与参与。要对各个部门提出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要求,并提供相应的指导,才能确保现有营养政策的落实,也为未来更多的营养工作做好积累。
张志强介绍,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营养的立法,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也不会有,但并不等同于我国没有营养相关的国家政策与相关规范、标准与技术文件。相反,我国在食品领域的管理规范、技术指导等是比较全面的,这与我国广大食品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分不开。但同时,不少食品加工技术研究单位,包括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食品企业与食品专业媒体等,对营养政策的关注和研究尚不足,还停留在过去纯技术的研究实践层面;从事营养技术和营养指导工作的人员较多,但能够将某一领域营养工作总结、提炼,提出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的“政策型人才”比较缺乏。卫健委在调研中发现,现有的部分食品加工与营养政策给企业的实际生产带来了一定困惑,未来如何对现有政策进行梳理整合,提出更高效、更符合时代发展、更能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与政策,既需要科研机构的深入调研,政策制定部门大量工作实践的不断积累,也需要相关企业与媒体的关注与进一步交流、沟通。张志强建议,加强政策型人才储备,也加强产学研间的交流合作,让信息分享成为常态,在更多共识的基础上形成产业发展意见,让营养政策体系更加完善、更具有可操作性,更好地指导规范营养事业向更符合人民需求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