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广东陆丰:乡村“夜经济”为共同富裕“添动力”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3/2/1 10:29:13

本报记者 周 岩 谢 伟 通讯员 郭杨阳

  前不久,位于广东省陆丰市南塘镇新响溪村的新河小酒馆正式开业,这是继“奈思小院”“秋咖”之后南塘镇新增的又一乡村网红打卡点,不仅点亮了乡村“夜经济”,还助力了当地村集体经济发展。

  青年回流,“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

  南塘镇位于陆丰市的商圈中心,在老巷街头,随着夜色降临,烟火气逐渐升腾,缓缓拉开了多元夜经济的面纱。冬夜寒冷,陆丰市民的消费热情却日益高涨,夜市生意愈发火爆,大批游客前来品尝,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近几年,陆丰市乡村变化很大,尤其是随着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吸引了很多年轻人返乡创业,我就是其中之一。”新河小酒馆负责人张钊鹏介绍,现在陆丰的“夜经济”发展起来了,露营、户外小酒馆比较受欢迎,加上有政府支持,所以他毫不犹豫地投资开了小酒馆,“试营业期间每天就有100多人光顾,以附近村、镇的年轻人和村民为主。”

  乡镇的青年群体是新型城镇化中重要的力量,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骨干。在城乡发展仍不均衡的当下,这些小镇青年的身上往往有着许多特有的文化符号:归巢、创业、带货……这些既反映出青年的人生抉择,也折射着一个乡镇的发展现状。对于陆丰而言,“夜经济”蓬勃发展,给予这些小镇青年成本极低的发展机会,也增强了他们“坚守家乡”的信心。

  新河小酒馆的红火增加了新河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南塘镇新河村党总支书记许建权介绍,这个小酒馆利用一间140平方米的闲置老屋改造而成,并配套建设小酒馆门前广场,增设流动摊位68个,借助示范带的流量,点亮新河村“夜经济”,实现以小餐桌撬动大消费,小生意推动大就业,通过场地租赁的形式,集体经济年收入增加约7.2万元。近年来,陆丰市大力发展夜间经济,让群众和游客实现“白天看景、夜间消费”的充分衔接,进一步激活消费新引擎。“夜经济”已形成了以夜购、夜游、夜品、夜娱、夜赏为主要内容的多元消费市场,逐步呈现出多元化、品牌化的特点,助力夜间消费市场持续向好。

  壮大集体经济,推进共同富裕

  新河小酒馆开业当天,南塘镇同时在新河村举行了汕尾市“百县千镇万村”工程主题培训暨党建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村(社区)书记论坛活动。活动上,许建权分享了南塘镇新河村集体经济工作经验。许建权说,近年来,新河村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整治村人居环境,开展清理不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合同专项行动,通过发展新业态、形成产业新集群等举措,带动村集体经济高速增长,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尤其是在发展新业态、形成产业新集群方面,新河村通过党组织商议、“两委”干部入户摸排,党小组做通村民思想工作,盘活新河村闲置老屋。目前,全村闲置老屋40多间,已初步达成意向的有30间,可改造成民宿、咖啡馆、艺术创作基地,形成新的产业集群。除了盘活村内闲置老屋资源外,新河村在发展新业态、形成产业新集群上还有其他举措。如打造京兜池,依托新河村的优美自然环境,该村打造了4万平方米的观光池,沿湖修建1000米景观道,结合“陆丰味道”美食品牌,建设水上农家乐园,发展游玩观光小船、休闲垂钓等水上项目,集体经济年收入增加约60万元。同时,该村以“党组织+企业”合股经营模式,利用陆丰市龙潭湖谷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名气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建设草莓种植基地,种植面积可达14.5亩,通过观光游玩即摘即卖的方式,集体经济年收入增加约5万元。另外,新河村建设“金丝米”种植基地,种植面积约300亩,采用“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项目+农户”的发展模式,统发“金丝米”种子供农户种植,统一收割稻谷,统一加工包装销售,还以每亩收成600斤以上奖励500元的激励方式鼓励农户种植。有了该项目,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增加约15万元。

 

《中国食品报》(2023年02月01日02版)

  (责编:周 岩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