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推进农村寄递物流体系现代化 让农产品运得出消费品进得去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3/1/11 13:19:23

  农村寄递物流是农产品出村进城、消费品下乡进村的重要渠道之一,对满足农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释放农村消费潜力、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开放惠民、集约共享、安全高效、双向畅通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有服务,农产品运得出、消费品进得去。近日,相关专家围绕农村寄递物流的突出特征、当前我国农村物流建设情况、未来推动农村寄递物流体系现代化应如何发力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农村寄递物流生态持续优化

  “过去,农村快递给人的普遍印象是‘小、散、乱、慢’,这跟长期以来农村小农经济惯性和自然村落分散布局,以及农村交通物流基建薄弱等相关。”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室副主任杨达卿说,如今,农村快递物流正在发生巨变。农村物流的“小”仍然存在,但随着农村物流与农村电商融合,一些地方农村快递队伍已经变得“小而美”,烟台樱桃、茂名荔枝、阳澄湖大闸蟹等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农村快递物流“散”仍然存在,但通过一些数字物流平台和大型快递企业带动,农村快递网点变得“散可聚”,借助数字化平台或专业化管理,松散的快递小站也融入了连接全国的物流大网。

  农村快递物流服务的转变是国家持续系统推进我国现代物流体系的关键,也是物流补短板工作的重要体现。2022年印发的《“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补齐农村物流发展短板,重点补齐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山区等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短板,切实改善农村流通基础条件。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农村物流基础设施不断提升,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全国已建设990个县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27.8万个村级快递服务站点,交邮联运覆盖2185个乡镇1.5万个村。农村快递市场呈现供需两旺,目前每天有1亿多件快递进出农村。

  “农村快递物流的发展是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共同发力的结果,是产业生态持续优化和行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的表现。”杨达卿表示,农村快递初步实现与城市快递双向循环,与电商、公交、供销等多元融合,既满足农产品上行进城,也满足工业品下乡进村,这得益于农村物流生态的不断优化。一是在农村物流干支动脉管上多元通道生态协同,强化农村快递物流路径的多元协同,积极推进邮快、邮交合作,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二是在农村物流末端毛细血管上多元配送生态协同,强化资源共建共用,落实农村共同配送,推进末端配送降本提效。三是在农村快递数字物流网络上推进多元主体融通,强化数字物流安全、高效协同。

加强农村物流设施整合和协同运营

  “目前,我国农村寄递物流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端点需求小、运营服务分散,致使农村寄递物流设施投资规模大、运行成本高、服务效益差。”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咨询中心副主任贺兴东分析认为,人口分布过于分散,导致农村寄递无法规模化运作,必须进行供需适配创新。从生活消费看,由于农村消费电商物流服务便利性不够,农民购买日常生活消费品依然习惯通过赶集或村头小卖铺等传统方式解决,进而使得网上购物频次低,这种相互负反馈,工业品下乡难以形成规模性寄递物流需求。从生产服务看,以家庭手工作坊为主要形式的乡村产业组织形态,使得每户家庭产出的产品数量都不多,农产品、农业加工品和手工产品进城同样难以形成规模性寄递物流需求。

  贺兴东表示,构建开放惠民、集约共享、安全高效、双向畅通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必须从农村物流设施整合和运营协同入手,以设施共用成网模式重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

  一是加快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建设布局合理、网络统筹运行的县乡村三级农村寄递物流设施网络。可考虑以县域为单位,整合统筹邮政、快递、客运、货运、电商、传统商业、供销、农产品冷链物流等行业和部门面向“三农”的专项政策、资金投入,尽快走出各成体系的设施网点布局路子,构建以县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为核心和依托,以乡镇综合服务站为骨架,以村级综合服务点为延伸的具有设施、信息、运行“三位一体”特征的农村三级寄递物流设施网络系统,提高设施、服务网络的共用频次和规模,降低运行成本。依托县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引导邮政速递、顺丰、三通一达等寄递物流企业统一入驻、合作经营,同时鼓励供销、电商、传统商业、农村合作社等企业或机构实行物流外包,提高公共服务规模,推动农村寄递物流服务运行规模化。以乡镇综合服务站为载体,按照“多站合一”要求,推动乡镇客运、货运、邮政、快递等站点合并建设、统一经营,提高物流设施利用率。在村级综合服务点,按照“一点多能”要求,引导交通、邮政、快递、商贸、供销、电商等功能向综合服务点集中,开展一体化服务,做大端点双向物流运作规模。

  二是推动全链条多层次协同运营,提高农村寄递物流体系运行效率。在配送环节,鼓励快递企业根据包裹来源与去向,实施快递包裹集拼、快递车辆共用和快递线路归并,全力推广合作配送模式。在运输环节,调整修订不适应发展需要的规章条例限制,打破部门管理界限,推动农村客运、货运和邮政快递融合运营,提高运力资源利用率。在流通环节,深度嵌入电商、传统商贸、供销、农业农村合作社等贸易企业或机构的产业链供应链,精准对接商贸企业的寄递物流需求,提高供需对接能力和规模。在终端环节,依托村级综合服务点,鼓励交通、邮政、快递、商贸、供销、电商等服务主体加强信息对接和业务协作,在确保市场资源合理分配基础上,探索同一主体统一经营的利益分配模式,提高对快递包裹的需求响应速度和物流服务效率。

  此外,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寄递物流的组织化程度和供需适配精度,需加快具有统筹网络设施利用和服务运行能力的龙头企业培育,以及推动服务模式创新。按照“一县一龙头”原则,依托邮政快递、电商快递、交通运输或供销等企业,每个县城因地制宜引进或培育一家龙头寄递物流企业。面向个性化、散发式寄递物流需求,加大现代科技特别是数字技术对农村寄递物流的赋能力度,扩大智能快递小程序、App使用范围,或依托村级综合服务点设置代客下单员,推广网络预约、手机预约等农村寄递物流服务模式。面向规模相对集中、需求相对密集的寄递物流需求,推出定制化、公交化快递运行线路,提供班车化寄递物流服务。面向人口规模较大的行政村落,推广客运班车带货模式,降低寄递物流运行成本。构建网络预约寄递、定制化班车寄递和客运带货寄递共同组成的农村寄递物流服务新模式。

发达国家的物流经验值得借鉴

  中国农业大学物流规划与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侯云先介绍,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发展已较为成熟。电子商务促进冷链物流流程完善细化,冷链物流又推进了电子商务发展。

  美国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果品和蔬菜冷链流通体系。在果品蔬菜生产分工体系上,建立了追溯系统和全程冷链配送,田间采后预冷—冷库—冷藏车运输—批发站冷库—超市冷柜—消费者冰箱。作为美国寄递的主要参与者,联合包裹(UPS)在美国、荷兰、波兰、匈牙利、捷克、意大利和英国等国均建立了冷链包裹处理设施,其在30多个国家拥有超100万平方米的标准冷链仓储设施。在德国科隆和荷兰的机场枢纽附近建立冷链物流仓储和分拣设施,可以为欧洲80%的地域提供次日达服务。设施获得GMP和GDP标准认证,可一次性处理3万个托盘,存储温度可以设定为不同温度区间。

  法国邮政旗下DPD快递网络子公司Chronopost主要提供30千克以内快递包裹运输服务,2021年共递送2.35亿件包裹,在法国有近2万个网点。其中20%需要温控处理,法国领先医疗物流集团Walden的医疗供应链服务企业Movianto在11个欧洲国家拥有冷藏设施,可以处理27万个托盘。

  德国98%的生鲜农产品从原产地到加工厂再到销售网点,全程都处在要求的温度环境中,冷库中的主要制冷设备完全通过电脑实现精细控制。生鲜蔬果100%实施分等级包装方法,流通市场中所有的生鲜肉类都置放于相应的严格冷藏温度环境里。

  日本在农产品保鲜冷链物流领域处于世界前列。农林水产省牵头建立的低温流通推进协会,制定了行业管理办法和未来发展规划,还规定了食品在低温情况下流通的严格温度环境范围,使生鲜食品冷链保鲜技术进一步完善。日本蔬菜水果的筛选、定级、冲洗、预加工、包装、预冷、冷藏、运输和销售冷链保鲜早已贯穿始终。相关冷链物流技术的研究也在持续完善,例如对运输中的温度调控、湿度管理、低温流通设施的建立以及冷链机械的开发等。

  加拿大拥有发达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是由空运、陆路、铁道、水路等多种途径有机结合的复杂而高效运转的综合冷链物流体系。在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全过程实现了低温控制,使农产品在储存、运输过程中的损耗降到最小,并有效降低了由此引起的污染。该网络通过现代化手段保证将加拿大的蔬果损耗控制在5%以内,物流成本不到30%。

  (周岩 综合整理)

《中国食品报》(2023年01月11日02版)

  (责编:周 岩)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