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开局迈出新步伐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3/1/6 14:35:38

  “烟火气”回来了!近期,多地商圈客流明显回升。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元旦假期前两日,全国堂食线上交易额较前一周同期增长超1倍;据文旅部数据中心测算,假期国内旅游出游5271.34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65.17亿元,同比增长4.0%……消费市场人气渐旺,消费业态正在回暖。

  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各地消费市场人气渐旺,暖意渐浓。图为1月2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仲宫街道的农村大集上,人们选购草莓。 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重要一年,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2023年,中国经济怎么走?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2023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把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2023年,消费将引领经济恢复,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表示,2023年,一些在疫情影响下被抑制的消费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报复性反弹。随着消费场景逐步恢复,住宿和餐饮业、文化旅游等行业将强劲恢复增长,进而带动服务业消费恢复增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随着生产经营活动恢复,就业形势全面好转,居民收入增加,疫情对线下消费的制约消除,被3年疫情所压制的大量消费需求在今年将强劲释放,消费市场将加速回暖向好。

  3年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长不到3%,大大低于疫情前8%以上水平。虽然消费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大,但恢复潜力也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说,当前我国扩大消费存在一些制约:从供给侧看,市场主体的创新能力不能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群众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未能得到有效满足;从需求侧看,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加之受疫情影响,老百姓收入增长放缓、预期下降,不敢消费、不便消费。恢复和扩大消费,必须要下力气化解这些难题。

  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这几年受疫情影响,老百姓收入增长放缓、预期下降,不敢消费、不便消费,存钱避险倾向上升的情况,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采取强有力措施,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增加消费场景,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指出,当前以消费为主导的内需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消费对稳定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把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有利于打造富有韧性和弹性的经济体系,为我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注入稳定持久动能。”

  “消费作为最终需求,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当前各地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将有助于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与此同时,扩大消费还能帮助增加居民收入,提振市场信心,引导经济进入正反馈的良性循环,切实发挥出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相关部门一道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恢复和扩大消费,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一是巩固提升传统消费。汽车、家电、家居、餐饮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左右,是消费的顶梁柱。支持餐饮等行业恢复发展,促进家电家居消费。二是加快发展新型消费。将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健康有序发展,推动生活服务数字化转型,促进线上线下融合。顺应消费升级趋势,促进绿色消费、智能消费、健康消费,发展首店首发经济,打造更多消费新场景,释放消费新活力。三是优化消费平台载体。城市方面,将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稳妥有序推进步行街改造提升,统筹开展智慧商圈、智慧商店示范创建,更好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加快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提升居民日常生活便利度。农村方面,将加快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民收入和农村消费双提升。此外,将适时组织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以节兴商聚势,促进消费持续恢复。

  随着近期地方两会密集召开,扩内需促消费也成为2023年地方政府首要任务。2022年12月以来,济南、长沙、东莞、青岛等多个城市两会召开,扩内需、促消费成为热门词汇。

  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820亿元。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济南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126.1亿元,比2020年增长14.7%,2022年济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2021年的基础上有所下滑。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对标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着力提高省会消费能级和吸引力。另外,健全常态化促消费机制;打造高品质消费地标,推动泉城路国家级智慧商圈持续提升;新引进知名首店、品牌店、旗舰店50家以上。

  安徽省芜湖市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促进消费持续回暖。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多措并举提升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并提出要“通过推动供给创新培育消费新增长点,促进聚集性、接触性消费加快恢复。做活线上消费平台,建设新型消费网络节点,网络零售额实现700亿元,增长14%”。

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

  业内人士认为,2022年我国消费市场总体表现较为疲弱。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3.2%,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但较2020—2021年平均增速回落1.9个百分点,亦明显低于疫情前2013—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的年均实际增长率,导致居民消费力明显减弱。

  在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看来,此前制约消费恢复的因素主要是线下消费场景受限、居民消费能力减弱以及居民消费意愿低迷。不过随着疫情防控措施持续优化,消费场景不断修复,线下接触性、聚集性消费将会逐渐恢复。同时,在稳增长政策支持下,经济将实现温和复苏,带动就业扩大和居民收入增加,从而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

  刘向东表示,要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就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稳定和优化多样化的消费场景。

  “腰包鼓了,消费才有动力。”陈丽芬建议,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消费倾向高、但受疫情影响大的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适当增加消费信贷。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及时有效缓解结构性物价上涨给困难群众带来的影响。

  在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看来,恢复消费需求,要从提高居民收入着手,从而达到提振信心的作用。需要继续切实推动就业市场稳定,以确保居民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同时,可以继续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缓解市场主体的经营压力,继而稳定就业岗位。“还可以考虑针对特定行业发放消费券,有利于在降低消费者消费成本、增加消费意愿的同时,带动行业回暖。”付一夫进一步表示。

  事实上,不少地方政府已在相关方面部署了具体措施。比如,辽宁省沈阳市日前出台《沈阳市助企纾困稳定经济增长若干政策措施》,2023年一季度,围绕汽车、家电、商超、餐饮等领域,向在沈消费者发放1亿元新春消费券。山西省近日决定再次为特困救助供养对象发放“爱心消费券”,发放标准为每人1500元。广东省广州市则向全社会陆续发放三轮共计2000万元消费券,约30万张。

  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副研究员王国进认为,可通过减免税收、鼓励创业、吸引人才等多种手段,营造有利于民间资本和个体工商户创业、创新的良好环境。激发企业家为城乡居民自主增收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对创业失败的包容度。其次,因地制宜,做强本地优势产业。可根据本地的自然禀赋和历史文化特点,筹划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居民就业、创业模式,或引导城乡居民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利用朋友圈、行业圈等开展本地特色产品和服务的互联网平台经营。此外,对于广大农村地区,还可探索集体经济公司化、村民股东化、村民承包土地资本化等增收措施。

  (韩松妍 综合整理)

《中国食品报》(2023年01月06日02版)

  (责编:韩松妍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