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强化产业支撑 聚集人才动能 涵养文明新风 厚植生态底色 筑牢组织保障 广东开平乡村振兴中的 “五个坚持”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2/12/21 17:36:11

本报记者 谢 伟 通讯员 萧 萧 苏清岸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十年来,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积极打造“乡村振兴开平样板”,产业生机盎然、环境优美宜居、民风积极向上、农民安居乐业……奋斗的十年也是发展的十年,开平市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脱贫攻坚成果稳步巩固拓展,一部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交响乐响彻开平田野。

坚持强化产业支撑,点燃乡村振兴“加速器”

  十年来,开平市着力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相继出台促进马冈鹅、茶叶、禽蛋、丝苗米四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以及预制菜产业发展的相关措施,成功创建省级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力推动乡村振兴示范带内产业发展,积极申报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建成农村电商产业园。2021年,开平市被认定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县。

  2021年,广东省丝苗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开平市举行,开平市金箩米业有限公司被授予了“广东丝苗米品牌示范基地”称号。该公司总经理梁伟明表示,这次大会后,优质丝苗米品种的推广效果更好了,农户增产增收更有保障了,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坚持聚集人才动能,打造乡村振兴“生力军”

  十年来,开平市重视做好人才工作,实施“头雁种子”工程,推行“巾帼头雁”导师帮带制,深化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和分级分档管理。

  自2014年村“两委”换届后担任百合镇儒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以来,胡桂影努力当好村班子的“领头雁”、经济发展的“开路先锋”和服务群众的“孺子牛”3个角色。“为了迅速改变儒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我们盘活出租旧厂房,公开招商提高旧厂房租金;通过种植格桑花吸引人流,提高土地出租价格;以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经营模式,承接农户流转土地,推动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提高。”胡桂影说。

  值得一提的是,开平市建成了江门市首个“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工作室”,培养扶持谢沃根、李继津等一批“能人”,成功打造塘口空间、凤仪里等乡村文旅示范项目和工作品牌,实现人才带动乡村振兴良性循环。

  此外,开平市还深入推进“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工程,今年以来共完成培训1477人次,其中“粤菜师傅”203人次、“南粤家政”441人次、“广东技工”833人次,完成各类乡村工匠人才培训429人次;组织举办3期乡村振兴培训班,对全市15个镇(街)村(居)委会支部书记约230人开展集中培训;推动搭建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服务窗口,全市共设1个市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3个镇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进一步发挥人才驿站的引才服务、聚才服务、育才服务等功能;发动乡村技能人才积极申报“侨都工匠”,组织开展2022年“侨都工匠”申报工作,入选江门市“十大工匠”1人,入选“百优工匠”8人。

坚持涵养文明新风,画好乡村振兴“同心圆”

  十年来,开平市积极完善乡村文化场所建设,推动文明村镇全域创建。全市15个镇(街)积极参与创建并成功创建开平市级以上文明镇街。目前,全市226个村创建为开平市级以上文明村,覆盖率达100%,其中,获评全国文明村2个、广东省文明村1个、江门市文明村7个。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成立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和13支志愿服务支队,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开展文化文艺、法律服务等八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750多场。打响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品牌,推出文明来敲门、文明传递和文明大家谈“文明开平”三大行动,将文明新风吹入寻常百姓家。打造“碉楼下的党课”品牌活动,获评中宣部2021年“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今年以来,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相关活动45场,全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主题活动1700多场。

坚持厚植生态底色,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

  十年来,开平市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加快做好村庄环境整治、巷道硬底化等工作,完成赤坎古镇周边59条自然村巷道改造。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2020—2023年规划建设覆盖1870个自然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目前建设完成1706个。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争取专项债资金8000万元用于塘口镇等6个镇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其中3800万元用于乡村振兴示范带。

  秋日的傍晚,太阳从西边慢慢落下,大沙镇大塘面村文化广场渐渐热闹了起来。村民聚在一起散步、遛娃、聊天,他们的背后,干净整洁的道路蜿蜒延伸,漂亮古朴的民居错落有致,连绵成片的稻田满目金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环境美了,收入稳了,日子好了,我们的精神头越来越足了!”村民梁先生的脸上溢满笑容。昔日的落后村,如今已成为“春踏花海夏赏荷,秋闻稻香白鹭飞”的网红村,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这也是开平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论、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生动实践。

坚持筑牢组织保障,建强乡村振兴“桥头堡”

  十年来,开平市全面推行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一审两公开一监督”机制,开展党务能力“大比武”,选派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到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等先进地区跟班学习,推动25个村党组织与江门市鹤山市的村党组织结对共建;成立全国首个镇域行政区品牌产业集群党委——“马冈优品”产业集群党委,引领全市行政区品牌培育建设。

  组织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实现乡村组织振兴的根本要求。开平市深入推进“党建+”模式,建立了完善的基层组织保障制度:一是坚持以政治引领,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堡垒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农村发展优势;二是进一步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健全乡村治理机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创造良好的组织环境;三是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探索“党支部+企业+村民”的经营模式,做活、做强、做大村集体经济,不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中国食品报》(2022年12月21日01版)

(责编:顾雨霏)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