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杨兴维刚委员:探索全域性、普惠性、长期性政策体系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1/3/5 13:02:26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就如何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乡村振兴有序推进建言献策,提出意见。

  本报讯 (记者王金臣)当前,我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但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仍存在一些难点和薄弱环节。“通过在中部一些地区调研发现,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衔接方面存在统筹谋划衔接不够、产业发展质量不高、乡村振兴活力不足、治理体系运行不畅等一些难点。”全国政协委员杨维刚说。

  针对难点,杨维刚建议,要加强政策体系衔接,将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措施逐步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帮扶措施。在保持现行政策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全面总结梳理脱贫政策,科学把握乡村差异性,通过在县市区、乡镇、贫困村三个层级开展试点的方式,统筹谋划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按照保留一批、延期一批、整合一批、取消一批的原则,对现行脱贫政策进行分类处置,探索将脱贫攻坚的区域性、特惠性、阶段性政策体系,逐步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全域性、普惠性、长期性政策体系。

  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变“被动扶”为“主动兴”。加强乡村产业谋划,充分释放乡村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构建具有乡土特色和资源优势的产业体系。培育长效扶贫产业,健全扶贫产业发展用地、环保、信贷等配套政策。鼓励农户利用闲置住宅,发展符合乡村特点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餐饮民宿、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特别是要充分借鉴产业扶贫的经验和模式,深化“龙头企业+产业基地+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多种经营方式,实现小农户、经营主体、集体经济组织三方共赢。大力开展“以工代赈”,组织动员农村劳动力和低收入群体,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有效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激发农民内生动力。

  此外,杨维刚建议,要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变“引不来”为“留得住”;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变“管群众”为“群众管”,确保乡村事务依法妥善处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善治格局。


  《中国食品报》(2021年03月05日02版)

(责编:王金臣)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