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吉林向粮食年产量800亿斤迈进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1/1/27 14:49:03

image.png

  本报讯 (记者王磊)在吉林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的重要时刻,1月25日,吉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吉林省长春市开幕。吉林省代省长韩俊作《政府工作报告》。

  过去五年来,吉林省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经济年均增长4.3%;累计减贫70多万人,1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绝对贫困现象历史性消除;着力夯实农业基础,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年产量700亿斤以上水平,农业现代化第一方阵地位进一步巩固。

  报告指出,吉林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1852万亩,规模全国最大,“梨树模式”获高度评价。新建高标准农田300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1%。农业防灾减灾成效显著。提前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任务。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发展到14.6万户、8.4万户。生猪产能加快恢复,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秸秆变肉”工程顺利实施,牛、羊、禽、蛋、奶稳产保供取得可喜成果。据统计,吉林省粮食年产量达到760.6亿斤,稳居全国第5位,粮食单产居全国第4位。

  2021年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年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2%以上,城镇新增就业23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单位GDP能耗下降3%左右,保持粮食稳产高产、正常年景下达到760亿斤以上、努力向800亿斤迈进。在实际工作中力争更好结果。

  韩俊表示,为此,吉林省将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嘱托,把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作为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为国家多产粮、产好粮,让中国人的饭碗多装吉林粮。粮食播种面积不少于8550万亩。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500万亩。加强抗御水旱灾害。防控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

  大力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围绕黑土地保护关键核心技术进行科技攻关,探索建立东部固土保肥、中部用养增肥、西部改良培肥等不同模式,精心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努力把吉林省建设成环境友好、土壤肥沃、旱涝保收、永续发展的国家大粮仓。开展高性能免耕播种机械核心部件技术攻关,对保护性耕作农机具优先补贴。

  在26个典型黑土区县份集成推广耕作制度改革、土壤改良治理等保护措施。支持四平黑土地保护示范区先行先试。认真总结、全面推广“梨树模式”,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2800万亩以上。加快西部地区盐碱地改造。筹建东北黑土地研究院,申报黑土地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黑土地保护评价体系。办好东北黑土地保护高端论坛。

  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强玉米、北方粳稻、大豆、燕麦、绿豆、菌类等种质资源库建设,提升作物品种测试和评价能力。集中力量开展“卡脖子”种子(种畜)育繁推攻关。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建立种业创新联盟,做大做强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培育“吉系”新品种。扩大种业专项资金规模,设立种业发展基金,打造种业创新高地,为国家打赢种业翻身仗贡献吉林力量。

  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持续抓好生猪稳产保供,生猪存栏达到960万头以上。打造“秸秆变肉”标志性工程,启动实施1000万头肉牛建设项目,重点支持12个肉牛大县、8个肉牛潜力县和50个示范村,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推进种养循环发展。设立肉牛产业基金,推动龙头企业发展,支持皓月200万头肉牛产销一体化项目建设。打造辽源2000万只鸡“中国蛋谷”。巩固提升无疫区和无疫小区建设,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加快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十大产业集群。立足吉林省农业资源优势,发展现代乡村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着力打造玉米水稻、杂粮杂豆(油料作物)、生猪、肉牛肉羊、禽蛋、乳品、人参(中药材)、梅花鹿、果蔬、林特(食用菌、林蛙、矿泉水等)十大产业集群,推进全产业链发展。在产粮大县重点布局一批加工项目,把增值收益和就业岗位尽量留在当地、留给农民。实施重大项目引进行动,搭建大平台,以商招商,建设一批加工园区。推动中新吉林食品区加快发展。争创国家级长春农高区,打造一流示范园区。抓好梅花300万吨玉米深加工等项目建设。坚持品牌强农战略,实施品牌引领和提升工程,大力培育全国叫得响、市场信得过的“吉字号”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实施产业兴村强县项目,推广“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特”。

  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立足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实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规划。创建一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支持松原建设全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市。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加快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健全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广“科技驿站”“专家小院”等模式,大力培养土专家、田秀才、农状元、乡创客,打通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以家庭农场为重点,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具备现代素质的新型农民。支持10个县创建家庭农场示范县,抓好5个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试点,培训高素质农民2.5万人。大力培育专业化社会化农业服务组织,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尊重农民意愿,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抓好宅基地改革试点。巩固拓展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成果。大力推广“吉农金服”等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模式。推广农业大灾保险,扩大特色农产品保险覆盖面,探索开展农业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试点,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在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方面,吉林省将强化大企业、大品种、大项目支撑作用,高位推动吉林道地药材绿色产业快速发展。促进生物制药产业重组整合,优化企业结构。抓好长春和通化医药健康产业核心区及辽源、白山、梅河口、敦化等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园区建设。加快吉粤港澳中医药健康产业合作区、长春高新生物医药产业园、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北药园等项目建设。规划启动医疗器械特色产业园区。打造“吉药”整体道地药材形象,加强种植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和质量监管。

  吉林省提出,到2025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力争迈上800亿斤新台阶,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中国食品报》(2021年01月27日01版)

(责编:顾雨霏)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