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开平 三江六岸绘就“两山”新画卷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0/12/29 9:53:24

image.png

本报记者  谢  伟  通讯员  童  媛  萧  萧

  这里,是《刑场上的婚礼》中男主角周文雍烈士的家乡;这里,是国产名片《让子弹飞》的拍摄地;这里,是粤港澳大湾区西南部的瑰丽明珠;这里,碧空如洗、青山如黛、长河如练、熏风徐来;这里,是“华侨之都·世遗之乡”。这是她的烫金名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世界名厨之乡”……

image.png

山水茶乡,开平大沙

  近年来,广东省开平市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不动摇,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一幅生态秀美、绿意盎然、社会和谐的动人画卷正徐徐展开。11月30日,生态环境部在北京举行表彰授牌活动,开平市入选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是此次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

  坚决贯彻“两山”理念

  深入推进生态保护

  近年来,开平市以生态文明建设总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面实施“生态立市、民营活市、产业强市、开放兴市”发展战略,奋力建设侨乡经济强市,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平把生态立市摆在首位,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头等大事,持续深化生态环境建设,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决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稳步提升生态涵养能力,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在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走在广东省乃至全国前列。

  开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两山”理念为指导,将“两山”实践作为全市的“一号工程”,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为组长、市长为第一副组长的“两山”基地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政协监督、乡镇部门协作、全市人民参与”的创建体系,确定了“创建班子不散、力度不减、投入不少、要求不降、步子不停”的工作总要求。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将开平生态环保、乡村振兴与全域旅游3项工作结合起来,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绩效考核,形成上下联动、城乡同创的工作格局。开平将全市划分为“生态旅游发展区、绿色农业发展区、城镇(商贸)工业发展区”三大功能区,分区布局,发展生态产业,全市上下掀起了全民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热潮,实现了从“拥有绿水青山”资源禀赋到“保护绿水青山、挖潜金山银山”主动作为的成功转型,探索出侨乡文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开平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其目的在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视为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在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相互转化过程中,要做到有所为和有所不为;要找准方向和创造条件,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开平市委书记庞正华对记者说。

  大胆创新保护举措

  生态环境更加优美

  “开平碉楼与村落”是广东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以守护世界文化遗产为核心,保护散落在乡村的1833座碉楼以及周边优美的田园风光,守护好海内外华人华侨共同的精神家园,与时俱进促进碉楼活化与乡村振兴。

  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嘉年华、世界名厨之乡、世界房车休闲度假大会和粤港澳骑行等主题活动,让开平碉楼与村落进一步走向了世界,全年旅游业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65.56万人次,同比增长12.88%;实现旅游总收入111.45亿元,同比增长21.11%。其中,自力村碉楼与村落景区采用保底和分红的方式,实现村民每户增收2.5万元,收益同比增长近60%。塘口镇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文创小镇、创业孵化基地、青少年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吸引大批外出村民回归和海外侨胞回归就业创业,“仓东文化遗产保育中心”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和全国港澳青少年游学基地的荣誉。此外,还成功引进了39亿元的冈陵田园综合体、4.39亿元的泉林水禾田小镇、3亿元的“城市客厅”、2亿元的荣桂坊高端度假村、1亿元的祖宅“如也”民宿度假片区等项目。以华侨为经营主体,利用废旧厂房和旧粮仓改造成的塘口空间全年举办文旅创意活动20多场,带动周边墟里市集活动品牌逐步形成,其中仅为期3天的“七夕等墟”吸引了3万多国内外游客。

  赤坎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现存中国最连续、最完整的骑楼建筑群,是《一代宗师》《让子弹飞》《醉拳II》等80余部影视作品主拍摄地。为了活化利用古镇,开平市政府制定《赤坎镇保护规划》,与中信产业基金和乌镇团队共同推进66亿元、用地面积120公顷的“赤坎古镇华侨文化展示旅游项目”,建设与古北水镇和乌镇相媲美的古镇旗舰项目。为了实现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开平将古镇自然生态基底和周边原生农耕相互融合,通过河道清淤、雨污分流、人工湿地的有效配置和低冲击开发,构建古镇核心与外部的绿化缓冲带。坚持绿色建筑理念,在充分保护文物与历史建筑的基础上修旧如旧,采用青砖回收利用使得侨乡建筑遗产获得重生。为了促进共建共享,赤坎对原驻居民进行登记造册,依法征收房屋,高标准补偿,通过粤菜家政和技能培训优先安排本地居民就业,新建安置房实现乔迁居民全部安置,全方位促进村民参与共建共享增红利。古镇项目将于2021年建成运营,稳定期年接待能力700万人,拉动GDP200亿元以上,创造直接就业近万人。开平着力将赤坎古镇项目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古镇类文旅旗舰项目、中国古镇旅游项目新地标、华侨文化保护与开发示范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大平台。在开平市副市长张伟业心目中,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开平市最宝贵的财富、最大的后发优势。“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发展,才是百姓最需要的发展,才是百姓稳稳的幸福。”张伟业如是说。

  着力发展生态产业

  在保护中后发赶超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大塘面是水库移民村,是乡村生态旅游的代表,也是广东省美丽乡村特色村。该村投入1200多万元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新建雨污分流及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乡村休闲旅游设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每到旺季,全村每天约有3000—5000名游客前来体验田园生活,全年累计约20万人,当地村民从农民转化为旅游保洁、管理者,每户增收超万元,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记者走进大塘面村,一条条道路整洁通畅,一排排房屋错落有致,一簇簇绿植令人神清气爽……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大塘面村旧貌换新颜,老百姓享受到了乡村建设的成果。然而,多年前的大塘面村与现在有着巨大差别。“以前一下雨路上都是泥浆,走路不小心跌倒就会滚一身泥;过去这里杂草丛生,一片脏乱差。”大塘面村村民黎先生回忆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根本。大沙镇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工业和特色旅游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沙镇委书记邝卫民表示,通过把产业发展与“三农”工作、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以产业带动乡村振兴,让群众吃上“产业饭”,走上小康路。大沙镇获评“广东省十大茶乡”,“天露仙源”品牌茶叶获评“最具岭南韵味的养生名茶”,“大沙里”红茶荣获“广东十大好春茶”称号,“大沙天露茶”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实现开平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零的突破……这些荣誉背后,正是大沙镇茶产业兴旺的体现。

  当前,大沙镇正在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第一有机茶乡,着力在龙头企业培育、创新发展方式、知名品牌打造、专业人才培养、生产技术提升、标准化产品生产、多元化销售模式上下功夫。该镇14个村委会中有6个开展大规模种植茶树,镇内共有工商登记注册茶企业9家,成立茶叶种植合作社4个,目前茶种植面积1.02万亩,年产干茶200多吨,年产值6000多万元,生态环保助力精准扶贫,带动茶农210户,每户年均增收3万元。与此同时,2018年以来,大沙镇着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引入沃江村吾乡湖畔项目,推进大沙里·欢茶谷、天露山“醉美乡村”及大塘面片区美丽乡村项目,助力全域旅游。“全力推进大塘面片区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以点带面形成辐射带动效应,进而打造以环湖道路为主体的鹤州水乡精品旅游线路观光带;利用省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契机,将大沙河蕉园至夹水段‘十里花溪’观赏栈道与精品旅游线路相连接,推动大沙镇旅游产业项目联动发展。”大沙镇镇长伍伟鹏说。

  环保发力铁腕治污

  绿色发展铿锵前行

  四季轮回,开平市在不断变美;春夏秋冬,开平人民在绚烂的画卷中徜徉。变化的深处,蕴含着开平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破”的勇气与“立”的智慧。

image.png

开平碉楼与村落

  2020年1—10月,开平市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95.4%,为人民群众展现了“开平蓝”。由开平市委书记担任“总河长”,5级河长制实现河流100%全覆盖。构建河长制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水环境监测网络,形成“一张图+巡查App+无人机+问题整改督办”为手段的河湖监管体系。市区住家船专项整治经验成为河长制5个先进“典型案例”之一。统筹资金10亿元,整体推进城市、乡镇以及农村三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开平农村污水治理经验被全省推广。造林7.4万亩,中幼林抚育9.8万亩,新增生态公益林2.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5.87%。新增省级十大魅力古树乡村一条、绿美古树乡村两条,蚬冈群星村、苍城联兴村、大沙岗坪村获评国家级森林乡村。金鸡白云石公园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公园,塘口镇、百合镇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小镇。“绿水青山,是展示开平的金名片,成就了开平旅游在全省异军突起,也是开平可持续发展的聚宝盆,提供了开平经济未来发展新动能。”开平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品高对此信心满怀。

  如今的开平,城乡处处山清水秀地干净、精致整洁人文明,正勠力同心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态侨城,三江六岸绘就“两山”示范基地崭新画卷。


      《中国食品报》(2020年12月29日  01版)

(责编:韩松妍)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