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的李国伟,被广东省河源市白溪村的村民称为“鸭司令”。他是方圆十公里有名的养鸭能手,每天在鸭场忙碌,其公司帮助深圳市盐田区人力局帮扶村实施养殖精准扶贫项目,现在省定贫困村白溪村每个月有4千元收入,有力解决了贫困户的家庭困难,他们的生活越过越好。
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赖汉平组织该村贫困户积极在村里收集货源、贴标签、点数、打包,各环节有序进行,为接近1万枚鸭蛋的销售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此次鸭蛋销售,有望为村集体、贫困户增收1.5万元,还能让珠三角地区等的消费者品尝到偏远客家山地的土味美食,为该村打造“一村一品”打下品牌基础。养鸭场负责人表示,白溪村的农产品资源丰富,扶贫工作队来了以后,想了很多办法帮忙打造特色农产品牌子,帮助贫困村、贫困家庭找到了一条脱贫奔康的道路。
自2016年以来,白溪村不断拓宽扶贫路子,大力发展种养产业,实现了从省定贫困村向新农村建设的华丽转身。
白溪村从盛鼎贫困村,到如今焕然一新:2019年底,全村40户贫困户 112人已经全部实现脱贫,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 1.5万元,村集体收入达30万元。
“抗美援朝老战士开讲”,党建引领精准扶贫
白溪村位于河源市东源县黄田镇,距离镇中心8公里,全村329户,共1443人,常住人口约430人,贫困户40户112人。
下辖白溪、青塘、上坪、下坪、罗坝、禾坑、京坑、下輋、马湖等9个自然村。全村占地面积3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70亩,该村以种植水稻为主,副业有种茶、种花生、养牛、养猪、养蜜蜂等,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576.43元。
因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白溪村发展受到很大阻碍。2016年以前,村民主要以农业生产和外出打工为主。
白溪村两委干部4人,交叉任职率100%。村小组长9人,村民代表25人,全村共有中共党员 68人。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坚持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才能在更高起点,以更高标准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白溪村开展村“两委”人员能力提升行动,通过强化村“两委”人员动态管理和完善村级党建工作制度,增强村“两委”人员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扶贫重扶志。2020年10月10日,东源县黄田镇白溪村党总支部特邀请对越自卫反击战英雄连长、转业军人蓝启华同志为该村“两委”人员、党员代表讲授党课。蓝启华同志于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担任124师370团穿插尖刀连连长任务,为全团部队开辟前进道路。在1个月中,全连歼敌55人,缴获武器装备一批,俘虏越军2名,所带连队无一伤亡,战后该连队被中央军委授予“尖刀英雄连”荣誉称号,记集体二等功;个人荣立三等战功。蓝启华同志简要回顾自己小时候的生活艰难、长大后参加战斗的事迹,讲述带领全连干部战士穿插、防御的战斗经历,展现了解放军战士不怕牺牲,饱含爱国热情,用生命和鲜血捍卫祖国安全的英勇风貌。讲座中,蓝启华同志鼓励该村“两委”人员、党员代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念,多学习、多研究,敢担当,在新时代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提升村“两委”的执行力和工作效率,做好党务、村务工作,为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党建、壮大村集体经济、扫黑除恶等工作任务做出新贡献。
重点发展种养产业,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白溪村自然环境优美,有山林和优质的矿泉水资源,是河源东源县重要的生态屏障;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铁、钨、萤矿和瓷土等,开发潜力巨大。
白溪村利用帮扶单位产业帮扶资金和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积极开展贫困户产业帮扶工作,开展了集体帮扶产业(五指毛桃种养基地)、光伏发电产业和入户种养产业。
一是帮扶集体产业。按照“一村一品”要求,2017年白溪村开始规划,由帮扶单位出资60万元,成立“东源县鑫宝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原有鱼塘等打造“白溪村五指毛桃种养基地”,种植五指毛桃、百香果、南花李,养殖鸡、鸭、鱼、田螺等,每年为村委实现分红款4.6万元人民币,村委再按比例分给所有贫困户。该合同签约7年合同,合同期满后,60万元人民币本金将返还村集体。2018年,已实现为五保户每户分红700元、其他贫困户每户分红1000元、村集体分红1.05万元,有效带动该村所有贫困户精准脱贫。
二是发展光伏发电产业。2018年,利用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人均3580元,全部26.919万元在村委大楼上建设28.08KW光伏发电,接入南方电网,全年产出按每户投入分红给可开发贫困户,100%带动14户69人可开发贫困户。
三是带动贫困户种养产业。为启动可开发贫困户自主脱贫,帮扶单位根据贫困户意愿出资每户1.2万元入户发展种养产业,全村可开发贫困户14户中有养牛、养竹鼠、养鱼、养蜜蜂、养猪和种山茶等产业。村“两委”人员和驻村工作队为他们提供种苗和种养技术,充分带动14户69人可开发贫困户。
用心用力用情帮扶
根据新时期精准扶贫精神,为解决贫困户基本医疗保障问题,参照黄田镇其他村做法,经与镇领导沟通后,白溪村扶贫工作队与村“两委”商定,为其购买2019年、2020年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该村定期召开扶贫专题会议,专题调研,驻村工作队履行职责,落实扶贫政策。在对村中贫困户遍访时,发现该村原有2户“钉子”贫困户,“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赖汉平第一书记到任以后,通过深入调研得知,其中一户有劳动力户在精准识别时误成为“无劳动力户”。自2016年以来,该家庭比别的有劳动力户家庭的分红少了一截,贫困户心里有怨气。赖汉平第一书记通过不断努力,帮助该贫困户在系统里注明了准确标识,并答应在今后的精准扶贫中为其倾斜帮扶,维护了其正当利益。另一户贫困家庭因为劳动力不足,劳动意愿不强,造成收入比较低;了解情况后,赖汉平第一书记主动与镇府沟通,在镇人社所为其设置公益岗位,增加其家庭收入,自己还时不时掏钱救济他们。今年国庆节前,听说赖汉平第一书记要回深圳过节,该贫困户拉住赖书记的手,坚决请求他将自己勤劳养殖的鸭子带回深圳,被赖书记婉言谢绝了。
建设美丽新农村
在帮助该村实现精准脱贫的同时,扶贫工作队努力改造村容村貌,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和农田基础设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马湖桥建设工程,在白溪河建设一座连接白溪小组到马湖小组道路的桥梁。
按照广东省扶贫办的统一部署,2019年6月对所有贫困户住房情况完成实地摸查工作。40户贫困户现有安全住房的36户,其中3户在养老院居住,张日光等4户经住建部门鉴定符合条件正在进行危房改造,等待验收。
白溪村结合东源县“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大力整治村内脏乱差现象。在村“两委”人员、党员干部的带头下,该村“三拆除”2万多平方米,“三整治”效果好。通过整治池塘、沟渠,改造机耕道、农田排灌沟,建设村自来水和马湖桥等民心工程,清理卫生死角,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等,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
此外,按照广东省的统一部署,白溪村在县乡村振兴办公室的统筹下,投入500万元实施雨污分流项目,进行污水治理,实现源头截污、污水不入河,村水质获得较大改善。
下一步,白溪村将在该镇统筹500亩种植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下,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工程,带动边缘户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动力。(张锐佳 梁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