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环境清爽 菜品新鲜 价格公道 上海崇明区打造更好体验的“人民菜场”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0/9/3 14:20:22

本报记者  李杰明

  地面没有污水、摊位整洁有序、环境敞亮、没有异味,这是上海市崇明区53家集贸市场内的景象,市民评价“环境清爽、菜品新鲜、价格公道”。就在5年多以前,这些集贸市场面貌水平还参差不齐。改变,来自崇明区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中的攻坚行动,来自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这些年来,为努力给老百姓营造更规范、便捷、舒适的消费环境,崇明区在改造、新建集贸市场方面投入资金已超过3亿元。

图方便也讲品质

  几年以前,位于崇明区城桥镇的天峰菜场环境差强人意。之后,虽然在管理方面有了改善,但落后的硬件成了“硬伤”,老百姓的买菜体验并不好。借创城东风,去年8月,城桥镇对其进行了改造,3个月后重新开放,配套设施、管理系统全面升级,摊位布局进行了优化,方便市民买菜的同时,留出了更多空间。老百姓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焕然一新”。

  “现在进来亮堂堂的,环境舒服多了。”来买菜的陆女士说,这里以前叫北门菜场,后来改叫天峰,“以前光线暗,地上脏,菜的品种也少,改造后真是大变样了,变得清爽了、高档了。老百姓买菜,既图方便也讲质量,这就是我喜欢来这里的原因。”

  “目前我们有68个固定摊位,经营面积近1800平方米。蔬菜、肉、禽、蛋、水产、豆制品、干货都有。”天峰菜场负责人施陆军说,这里虽然不大但五脏俱全,有服务台、公平秤、医药箱、饮用水,还配了台洗地机,能够及时快速清理地面污水。“新崇、北门、城中、川心街社区的很多居民常来买菜,也给我们提了不少好的建议。”施陆军说。

  如何真正让市民满意?崇明区动了很多脑筋,花了很多工夫。每月,区创城办组织监管部门、市民巡访团,对全区53家集贸市场进行督查、测评,通过专业手段和老百姓的直观感受,每年度评出12—16家“市民最满意的集贸市场”,通过各大媒体平台公示。对不达标的集贸市场,则要求限期整改。几轮下来,测评分数、市民的满意度普遍提高。

设施提档管理升级

  老百姓口中所说的“高档”,不仅是对菜场环境、买菜体验的肯定,还指开启“智慧模式”这件事。就拿天峰菜场来说,每个摊位都安装了电子屏,向顾客公开菜品、菜价等信息。摊主亮证上岗,营业执照、健康证、食品流通许可证,全部在电子屏上显示。

  “还能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追溯。拿买肉来说,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清楚地知道在哪个摊位买的,肉又是来自哪家厂商。”施陆军介绍,这个追溯系统与区级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共享,以便监管部门和消费者随时查询监督。

  “食品安全方面,我们每天都会进行抽样检测。包括农药残留、瘦肉精等指标以及是否有注水肉等,检测结果及时公示在市场醒目位置。如有不符合标准的产品,立即下架。”施陆军表示,规范准入条件、加强源头管控是把好食品安全关的关键,而所有这些环节,都融入了智能系统之中。

  天峰菜场升级改造,得实惠的不仅是老百姓。“条件改善的不是一点点。”经营户万亮付在这里卖水产20多年,亲身经历了菜场的各种变化。“现在连冰柜都升级了,不但保鲜效果好,还方便我们把产品展示给顾客。”

  “升级”的不止天峰菜场一家。2015年至今,崇明区结合实际和老百姓需求,新建改造了天峰、建设、裕北等10余家集贸市场,其余集贸市场的改造,也将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列入计划。

环境卫生与食品安全并重

  菜场不但是服务窗口,更是形象窗口、民生窗口,要立足现在、面向未来。

  位于建设镇的建设农贸市场是一家农村菜场,它和城区菜场有所不同———这里多了些农民自产自销的摊位。对此,建设农贸市场立足当前实际,加大管理力度,牢牢抓住环境卫生、食品安全两个关键点。

  “保持好的环境才能吸引更多顾客。”建设农贸市场负责人张士达说,2016年改造后,菜场下大力气提升环境,保洁员从1人增加到7人,菜场还设置了一些自产自销摊位,附近农民自留地种的菜吃不完,拿出来卖。“这些摊位主要照顾七八十岁的农民。”张士达介绍,普通摊位的菜、自产自销的菜都会被送去检测,以确保食品安全。“农民自己种的,不用化肥、不打农药。上海市民知道崇明区生态好,就是冲着农民的菜新鲜、好吃来的。”

  面向未来,崇明区将打造“生态集市”“城市农场”。以刚刚通过项目审批的新河镇富盛广场为例,将打造一个生态服务综合体,包含菜场、银行、超市、健身中心、社区服务、为老服务、党建服务、文化中心等功能;景观设计上,融入城市花园、微气候水景、苔藓景观等,以此增加综合体活力与市民的参与性。


  《中国食品报》(2020年09月03日03版)

(责编:顾雨霏)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