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辽宁义县:果子“疏”了,扶贫赢了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0/5/21 10:43:54

本报记者  王磊

  五一过后,辽宁义县果园里的苹果树、梨树进入了一年中最繁盛的花期。义县果蔬特派团团长、省农科院果树所副所长、副县长王宏,也开始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间。他和辽宁省农村科技行动计划示范工程义县果蔬特派团正准备着指导果农疏果,确保增收致富。

  辽宁省10多年坚持农技扶贫,向贫困县选派科技副职,技术与行政结合,协助当地政府抓好扶贫开发。通过签订共建协议,组建专家服务团,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在共建地区推广新成果、新技术,开展人才培训,为振兴当地农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image.png

义县果农享受丰收的喜悦(资料图)

  如今,义县先后被评为全国早金酥梨生产示范基地和寒富苹果生产基地示范县,全县果树总面积达27余万亩,在农民增收致富的进程中挑起大梁。2019年年底,义县退出省级深度贫困县行列,如期摘帽。

深度贫困县来了果业“特派团”

  地处辽宁省锦州市境内的义县,气候非常利于苹果干物质积累,含糖量可达18%以上。19世纪初起,当地就一直有种植苹果的传统。但多年来传统种植果农们抱着“多结果子多赚钱”的想法,好枝、坏枝混在一起,果的数量和质量总是上不去。

  就这样,果多质损 —— 质损果贱——果贱伤农——再种果树多结果......恶性循环萦绕在义县果农们头上。

  早在1982年,辽宁省农科院便为辽宁省阜蒙县派出了全国第一个科技副县长,在全国首次探索了选派科技专家挂职政府副职的“院地结合”模式。近些年,选派政府副职扶贫,实现技政结合,已经成为全国各省市科技扶贫工作的重要做法。

  30多年来,辽宁省农科院先后向全省各市选派科技副市长1人、市政府副秘书长6人、科技副县(区)长37人次,向岫岩、铁岭、喀左、开原、大石桥、阜蒙、彰武等县(市)选派镇村第一书记,向兴城市、彰武县选派首席专家。

  2007年11月,辽宁省农科院与义县开展科技共建,时任辽宁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的王宏便来到了这一省级贫困县,担任科技副县长,扎进荒山一干13年。挂职之前,王宏查阅了义县近50年的气候和水文资料,考察了地理条件,发现义县非常适合发展寒富苹果、梨等核果类水果。

  现在的义县,一座座荒山变成了农民脱贫致富的“花果山”。这是以王宏为代表的专家团十几年如一日,一个枝条一个枝条“锯”出来的。

“神锯”在手挑起致富大梁

  种果树,剪枝是最见功夫的,刚来义县时,王宏喜欢带着一把锯剪老枝,但果农们舍不得,“农民认为,果树剪枝就会减产,就得挨饿。”曾任张家堡镇副镇长、报恩寺村党支部书记的巩凤龙,点醒了王宏——只有看到效益,乡亲们才会信你。

  巩凤龙将自己的部分果树按照王宏的方法剪枝,和王宏一起到几户思路活的年轻人家里反复做工作,冬天大胆剪枝,生长时精心套袋,表皮光滑卖相好,而且农药残留少。

  一年下来,剪枝后的果树结出了品质更高的苹果,价格也每斤涨了3块钱。果子结少了,品质反而好了,卖得更贵了,赚得更多了。王宏打开了果农们科学种植、高效增收的“新世界”。新技术让果农的腰包鼓了,王宏手里的那把锯也成了他们心中的“神锯”,找王宏学技术的人越来越多。

  后来专家团发现,耐寒性好的梨更适合在义县生长,种植技术也要比苹果简单得多,尤其适合肢体或智力残疾的贫困人口。从2011年开始,王宏将自己的研究方向从苹果转到梨上。地藏寺乡烧锅村的关振先已年过60,王宏分两年供应他800棵梨树苗,今年他的纯收入将突破1万元。“我是王县长的徒弟,跟着他干再也不受穷了。”关振先自豪地说。

  在技术团队的精心指导下,果农们借助先进技术使果品价值与价格不断提升,收入逐渐增多。

政府配套助力如期“摘帽”

  2016年,义县开始实施农业“111”工程,即到2020年,农村人口实现人均1亩高效田、人均1亩果树、户均100只鸡的目标。县委、县政府制定了鼓励政策,对达到发展标准的裸地菜、棚菜小区以及果树示范园、肉鸡养殖小区,每建成一个单元给予10万元至20万元资金扶持,同时在水利、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上给予配套;每带动一个贫困户脱贫,给予1000元资金补助。

  这一政策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乡镇、村屯和广大农民发展种养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义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建成大型果树农场22家、国家级果蔬示范园2个,成为辽宁省寒富苹果生产基地示范县、全国早金酥梨生产示范县。

  2019年年底,随着最后18个贫困村销号、2040名贫困人口脱贫,曾经有151个贫困村、4669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深度贫困县——义县,兑现了如期摘帽的庄严承诺。

  瓦子峪镇五间房村曾经是全镇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最多的村,如今,唠起脱贫的事,村民孙茹有说不完的话。她领着记者看新盖的大瓦房,“政府帮盖的,老暖和了”;领着记者看院子里的鸡,“驻村工作队发的,贼能下蛋”;还领着记者看房前屋后的果树,“省里专家团给的,结的果子那么老大。”

  “人家这么帮着咱,咱可不能辜负人家的一片心。”孙茹说出了所有义县脱贫农民的心声。

巩固“战果”开启小康新征程

  如今在义县推广的寒富苹果已出口到东南亚,早金酥梨的种植规模全国第一。王宏表示,“科技推广最主要的是要改变百姓的思维,还要为当地建立起带不走的专家队伍。”

  “像这样的树花太多了,需要科学稀花,才能既保证产量,又提高质量。”在头道河镇拉拉屯村,特派团专家李俊才和王家珍耐心地向果农讲解着果树花期的管护技巧,提醒果农掌握“分寸”。

  家住高台子镇桑土营子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春阳,去年特派团的专家们帮助他种植了430株果树,目前果树长势良好,预计明年开始挂果。

  头道河镇拥有多年的果树种植经验,特派团成员实时跟踪指导,几年下来,当地果树面积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传统耕作模式转型升级,成为助力义县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干力量。云升果树家庭农场负责人夏俊生告诉记者:“这几年王宏经常过来指导,培养了不少‘土专家’。”

  可以说,辽宁省农村科技行动计划示范工程义县果蔬特派团的成员们,用农技为数万果农打通致富渠道,用科技的力量助推着义县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巩固着脱贫攻坚的成果,引领着村民甩开大步向乡村振兴迈进。

  当年曾经选派到地方工作的辽宁省农科院副院长史书强说:“多年实践证明,向贫困县选派科技副职,实行技术与行政相结合,协助当地政府抓好扶贫开发工作是一条成功经验。通过签订共建协议,组建专家服务团,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在共建地区推广新成果、新技术,开展人才培训,为振兴当地农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行百里者半九十。义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实现脱贫摘帽只是一个阶段性成果。下一步,义县将按照“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监管”的要求,健全完善后续扶持、巩固提升长效机制、持续抓好产业发展、转移就业、基础设施、政策保障、乡村振兴五大巩固提升工程,进一步加大脱贫攻坚力度,确保全县人民共同进入小康社会。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