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推广环保包装,助力"绿色中国"; 持续更营养更多元,助力"健康中国" 饮料行业:与环境和谐发展,我们有担当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19/11/22 15:07:57

  本报记者   罗晨   刘艳芳

  饮料消费群体巨大,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费品,饮料工业是社会高度关注的食品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饮料行业可持续发展,饮料品类不断丰富、产品质量不断提升。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共有饮料生产企业超过15000家,销售额超5000亿元,我国饮料产品质量状况稳定向好。与此同时,饮料行业也面临产能过剩、环保从严、科创不足等问题。

  “与环境和谐发展。”在11月18日于上海召开的2019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年会上,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向广大饮料企业发出倡议:推广环保包装,助力“绿色中国”;持续更营养更多元,助力“健康中国”。

  与环境和谐发展,是政府和社会对制造业的要求,也是饮料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践行社会责任的主动作为,更是市场发展的需求。在健康中国战略不断推进下,饮料行业如何借势而上?目前国内外又有哪些新技术、新装备、新思路来帮助饮料产品提升科技感、创新性,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会议围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6倡议书.JPG      2019 中国饮料行业与环境和谐发展倡议书》发布现场

  自觉担责  严格履责

  进一步树立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行业形象

  “近年来,饮料行业落实国家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保持了稳中求进的良好势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在致辞中说:“目前,全国饮料年总产量超过1.5亿吨,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近5100亿元,人均饮料消费量110升。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饮料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7%,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8.6%,效益大大好于总量,充分彰显了中国饮料行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张崇和同时表示,目前,我国饮料行业存在部分饮料产能过剩、多数品牌缺乏内涵、最严的环保要求加大投入、装备升级势在必行等问题,企业与行业应从安全健康、生态环保、实际行动与社会责任等方面发力,共同推动中国饮料行业可持续发展。

image.png

张崇和

  张崇和指出,饮料行业应始终把消费者健康安全放在首位,增强安全意识,加强检验检测,确保饮料质量安全,以更加安全、健康、放心的饮料产品,促进大众更多消费;要始终坚持生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末端治理,加强循环用水,一水多用;要加强包装轻量化研究,制修订饮料包装标准,推广绿色环保包装,推动包装回收利用;要落实国家的战略部署,在“三品”行动中有更大作为,高标准定位、高品质生产、高质量发展,以丰富的品种、优良的品质、知名的品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饮料企业要继续履行社会责任,要以坚决落实的安全责任、自觉承担的健康责任、严格履行的环保责任、主动担当的扶贫责任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image.png

马纯良

  饮料是我国最先起步生产的食品工业产品,食品安全是饮料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司司长马纯良说,去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共抽检饮料产品17337批次,合格率96.6%,低于食品抽检合格率,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微生物指标、质量指标不符,固体饮料虚假宣传问题等。马纯良表示,围绕可持续发展,中国的饮料企业应在保证安全情况下高质量发展,期待更多企业能够加强责任意识,从落实食品安全的管理责任、安全监测责任、风险防控责任与投入责任等方面,维护行业的利益,保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image.png

张志强

  国家卫健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副司长张志强表示,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等文件的发布与实施“,三减”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儿童、老年、孕婴等群体的营养问题更受关注。目前,国家卫健委正在推进多项旨在推动“三减”和食品工业营养转型的各项创新制度的建设工作,包括营养标签标准、营养正面标签、营养学校创建技术指南、食品工业“三减”技术指南等;同时,组建全国性的食品营养健康知识科普团队,以加强消费者宣传教育“。行动重在抓落实”,如何从政策标准、企业责任等方面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落地,有待每一家食品企业、每一位食业人的积极参与。

  环保成为行业新压力

  回收再利用助力缓解全球塑料危机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理事长赵亚利在致辞中表示,国家层面支持饮料行业打假、消费者营养健康意识的提升带来产品消费升级,饮料行业只有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与政府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image.png

赵亚利

  今年10月举行的“中国首届可持续发展论坛”提出,中国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赵亚利表示,就饮料行业来说,在2017年达到1.8亿吨、6000亿元的产量与销售额顶峰之后,行业发展遇到了至今“尚未迈过去的坎儿”,行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备受关注。整体来看,2019年,全国饮料行业稳中向好充满希望,新零售、电商等新业态让销售更灵活、带来新机遇,现制现售饮料符合消费需求、充满生命力;环境变化引发主要矛盾的变化,食品安全已不再是行业主要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快速成为新的压力;通过跨领域、跨学科的合作,推动包装材料再利用技术等的发展,让饮料与营养素进一步“合体”是行业未来关注的重点。对生产企业来说,“不回避矛盾,顺势而为”将是发展方向。

  国际饮料协会主席亚历山大·乔比姆就塑料带来的环境问题与回收工作、全球水资源与安全用水等做了介绍。他首先提出,缺乏安全的饮用水是当下饮料行业主要的关注点之一。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仍有11亿人口尚不能得到安全的饮用水,有26个国家长期缺水;到2025年,约52个国家的35亿人口将面临水的缺失。因此,整个饮料行业必须重视并立即行动起来,保护水资源。进入21世纪,与水相关的水再利用、雨水收集、自动关闭水龙头等成为饮料界为节水而大量投入的重点。

  除了对水的高效利用,亚历山大·乔比姆认为,提供更多元的选择来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让环境受益,也是饮料行业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贡献。2009年,饮料行业创新推出了由高达30%的植物性材料制成的植物环保瓶,满足了环保需求,并降低了生产成本。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过去由30克塑料树脂做成的1.5升PET矿泉水瓶,如今只需要22克塑料;最新的技术则让生产500毫升矿泉水瓶只需8克树脂,瓶盖的重量也从5克减少到2.4克。

image.png

亚历山大·乔比姆

  亚历山大·乔比姆表示,大量使用不可回收的塑料会带来环境问题,但也要看到,现代容器在减少食物变质和浪费、限制疾病传播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完全没有塑料包装的世界”并不现实。饮料行业应当支持《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承认问题存在并团结一致,通过调整资源使用、构建更可持续的供应链系统、加强消费者教育等方式,共同实现产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国家循环经济部际协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再生塑料技术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刘强介绍,由于性能良好,国内作为饮料包装的PET瓶产能近年来维持平稳增长,2018年,国内瓶级PET产能达1011.5万吨。与此同时,PET包装废弃量快速增长,给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压力。刘强团队通过实地调研发现,2018年,全国约有3.2万吨PET瓶被填埋,2.5万吨PET瓶被焚烧。随着塑料污染受到全球关注与重视,我国开始着手制定有关限制措施,未来对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的管理将愈发严格。

  就饮料包装而言,PET瓶的回收再利用成为新的行业关注点。刘强表示,我国的PET瓶回收体系尚不健全,目前再生PET产能主要集中在江浙、福广、两湖等地,这些地区PET瓶的回收利用技术发展良好。我国PET瓶回收率比较高,但多为非正规形式回收,不正规的回收与处理模式带来了更严重的环境问题;行业无序竞争现象明显,产能盲目扩展,全行业利润大幅下滑。未来,建立PET瓶回收激励监管政策体系,制定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等,将可能引导行业进一步可持续发展。部分饮料企业的实践已经证明,回收再利用可能为企业生产节省大量成本,甚至成为提升利润的一大利器。当前,塑料的回收利用已受到国家关注,相关政策的出台与执行势在必行。对企业来说,助力社会塑料回收与再利用应尽早提上日程。

  合力直面危与机

  饮料行业将太阳照常升起

  与会专家在讲述快消品企业如何应对贸易战引发的影响时提出“太阳照常升起”的观念。眼下,中国正在进入消费和城镇化加速时代,消费和城镇化是下一个周期最大的动力,而中国的零售、食品、健康、文化和娱乐产业将勃兴,带来第五波财富浪潮。尽管如此,当前,消费者健康多元化的诉求、国内经济增长的放缓以及环保压力的增大等挑战让饮料企业倍感压力,未来应当如何应对?从管理层面应当制定怎样的战略规划?在年会举行的主题为“直面饮料行业的危与机,构划和谐发展蓝图”的论坛上,康师傅控股地区董事长杨乾辉,可口可乐大中华、韩国及蒙古区CXO兼副总裁张建弢,百事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邰祥梅,达能大中华区副总裁、达能(中国)食品饮料有限公司董事吴俊财,雀巢大中华区集团事务副总裁方军涛,维他奶中国首席执行官钟廷毅等企业家对话刘强,就行业机遇与困难展开交流。

  通过对各自品牌发展的回顾和经验的梳理与分享,嘉宾们一致认为,机遇与危机相生相伴、说来就来,企业面对危机不应回避也不用害怕,可以出谋划策,抱团共渡难关。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饮料行业的领军企业,参与讨论的企业家们提出,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大企业不应仅仅“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更是解决方案的主导者和倡导者”。而正是这份“走在最前”和“严于律己”的勇气,让企业成功并持续获得消费者信任,从而有了如今的发展壮大。对于业界关心的塑料回收问题,企业家们也表示,生产企业在减少排放、助力回收方面责无旁贷,一些新的尝试正在逐步开展。刘强也认为,在国家的重视下,生产责任延伸制度将成趋势,建立规范、自助的回收体系利国利民,可能比分散式的回收获得更大的政策支持。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