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彤
宁夏吴忠,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1936年6月,经过半年征战,西征红军解放了陕甘宁地区近400平方公里的土地,同心县成为红军西征总指挥部所在地。这一年,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红色闪耀,云集了朱德、彭德怀等100多位中共军事将领。仅在一次支前中,同心群众就为红军筹集粮食6万多斤,银元8万多块,布匹、毛皮、大衣4000多件。红色基因从此根植于此,赓续不变。
如今,吴忠已形成了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新能源等优势产业集群,新兴工业、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产业链条更加完整。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吴忠市利通区的全球最大的液态奶单体工厂——宁夏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伊利”),面对正在高速运转的安慕希酸奶生产线,工厂负责人介绍,伊利在2021年以惊人的速度突破100亿元营收大关,年产量也同步达到100万吨,创下了全球液态奶单体工厂的“双百”新纪录。而到了2023年,该基地更是以近104亿元的营收和117.6万吨的产量续写辉煌篇章,并荣获92项殊荣,包括世界级食品制造工厂、国家级绿色工厂等在内的众多奖项。在产业带动方面,伊利通过“以商引商”模式吸引多家优秀配套企业落户吴忠市,包括四川物流企业以及广东、福建等地的纸箱、吸管包装企业,并带动配套企业规模、产值及利润实现翻番,直接带动6万人就业,间接带动全产业链40余万人就业。
近年来,利通区用巨大的包容性不断呵护助力乳业发展,创新采用“实地考察+场景展示+金融赋能”对接机制,搭建常态化对接平台,精准解决企业“产加销”环节实际问题,推动乳制品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完整产业链,让乳制品走得更远、销得更快。伊利作为宁夏乳制品深加工产业链“链主”企业,从生产制造到产品研发、再到消费终端,提升了利通区奶业、乳业发展速度;作为扎根宁夏30载的乳企,夏进乳业从“学生奶”标杆到打造出“塞上牧场”系列爆款,年产能突破46万吨;雪泉乳业从贺兰山脚下的生态牧场,到智能化生产车间,拥有液态奶生产线18条,研究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技术21项,年产值可达1.2亿元;后起之秀喜鲜乳依托国喜牧业的全产业链优势,构建起从牧草种植、奶牛养殖到乳制品加工的完整闭环。“网红品牌”塞北牧乡旗下产品线上平台销售4个月销量突破50万箱,荣登淘宝新品牛奶销售榜单第一名;雪域牧源在生产过程中,6小时内完成加工,采用全程封闭运输,最大限度保留牛奶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
资源丰富
突出优势缔造行业好口碑
利通区位于宁夏平原核心地带,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黄河穿境而过,为奶牛养殖提供了优质的饲草和充足的水源。这里不仅是蒙牛、伊利、夏进乳业等乳企高端产品的奶源地,更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黄金奶源基地”,先后荣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等荣誉称号。利通区还拥有森林、草原、湿地、沙漠等多种生态系统,为发展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通过推广种植青贮玉米、黑麦草等高产优质饲草,当地从源头保障了奶牛饲料的生态安全。独特的气候和水土条件,使得吴忠牛奶的乳脂率达3.8%、乳蛋白率达3.2%,质量指标超过欧盟标准,被业界誉为“奶牛的天堂,乳企的福地”。
利通区委常委、副区长乔喜介绍,利通区的牛乳全产业链已初具规模,为伊利安慕希、金典及蒙牛特仑苏等高端产品提供原料,相关产品覆盖全国并出口海外。农业农村部抽检合格率连续3年达到100%。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吴忠乳制品通过62项安全检测,供应乳制品181吨,彰显了其国际认可度。“吴忠牛乳”还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乳企集群效应显著,形成了品质牛乳食品的行业口碑。
政策赋能
产业蝶变铸就“西部奶牛第一县”
在利通区牛家坊民俗文化村举办的利通区乳制品新品品鉴发布会上,来自伊利、夏进乳业、雪泉乳业、雪域牧源、喜鲜乳、塞北牧乡、云南山里货等7家乳企的26种产品集中亮相,诠释“乳业+”新可能。“我们的草原酸奶采用21道传统慢发酵工艺,既富含天然菌种,又保留酸奶原生口感”“我们推出了蔬菜水果沙拉酸奶,创新融合4种健康蔬菜与3种美味水果,营养均衡,口感清爽”……来自伊利、夏进乳业、塞北牧乡等乳企的推介官向在场嘉宾、群众详细介绍新品特点。
利通区委书记宋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近年来,利通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生态牛乳产业作为乡村振兴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通过政策扶持、科技投入与品牌建设“三轮驱动”,利通区建成了西北地区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奶牛养殖集群:现存栏奶牛22.8万头,生鲜乳年产量突破119.5万吨,规模化养殖率达98%以上,乳蛋白率、乳脂率等核心指标全面超越欧盟标准。目前,奶业全链条产值已突破200亿元,形成了集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生态闭环,成为名副其实的“西部奶牛第一县”。然而,当前市场环境也面临着产能过剩、价格倒挂的挑战。利通区致力于品牌突围,促进从“喝牛奶”到“吃牛奶”的消费升级,探索“牛奶宴”等特色消费场景,推动产业从单一乳品销售向“喝牛奶+吃牛奶”的多元化方向延伸。
品质筑基
全链条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走进宁夏昊恺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的万头牧场,一座座干净、整洁的牛舍有序排列,膘肥体壮的奶牛们正悠闲地晒着日光浴。从美国留学回来的“牛博士”杨建国是公司的技术顶梁柱,他用刚刚煮熟的鲜牛奶招待记者。品尝着甘美鲜牛奶的同时,杨建国对记者侃侃而谈:“一头好牛是从食用好草开始的。”从饲草的选择到日粮配比,再到饲喂时间,每一个步骤他都亲力亲为。为了让奶牛“吃得香”,还能多产奶、省成本,杨建国积极引进国产苜蓿裹包技术,使国产苜蓿利用率提高30%。杨建国说:“养牛不单纯是基因改良,更要进行精细化管理。这些奶牛就像是我的孩子,都是我心头的‘宝’。”
据了解,利通区坚持“从牧场到餐桌”全链条生态管控。五里坡奶牛养殖基地面积达25万亩,带动就业2.5万人。农业投入品(农药、饲料等)均采用无公害产品,饲料添加剂严格遵循行业标准,确保鲜牛乳品质安全。有专家组调研发现,利通区牛乳产业已形成“生态养殖—绿色加工—品牌营销”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承载力、资源转化效率与品牌价值收益显著提升。
展望未来
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
利通区委副书记、区长王照陆表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利通区规模化养殖率达96%,依托黄金奶源带优势,逐步构建起高端乳制品加工产业集群,全力推动奶业向标准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利通区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跨域联动”发展模式,力争奶业规模实现更大突破,奋力打好打赢利通区“十场硬仗”,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利通经验。
记者在利通区采访时,偶遇了在这里调研的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党委书记、科技小院联盟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原副校长张建华教授。张建华建议,利通区从生态禀赋、产业集聚、科技赋能、品牌标杆四大维度着手,打造乳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实现从黄金奶源地到生态牛乳名城的文化提升。依托黄金奶源地种养循环、绿色转型的资源优势,加强“生态乳业+文旅”深度体验场景,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联动,打通“从牧场到餐桌”全产业链条的价值传递,塑造差异化品牌价值,激发品牌传播力,构建拥有高端奶源、创新产品、牛乳文化IP、全国市场传播力的生态产业集群,塑造中国生态牛乳名城的软实力,实现牛乳产品品牌溢价与生态区域价值双赢。
《中国食品报》(2025年05月23日01版)
(责编:高娇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