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金芳 魏 波 通讯员 刘建军
春意萌动,万物复苏。走进甘肃省陇南市成县店村镇,各处都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一座座蔬菜大棚整齐划一,一排排田垄沟壑鳞次栉比,农户们在田间地头采摘、栽种、管护,一派不负春光的热闹景象。
店村镇的蔬菜种植历史悠久,自然禀赋优越,近年来,全镇通过农业产业强镇建设,稳步推进蔬菜全产业链发展,蔬菜主导产业优势进一步凸显,蔬菜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主力产业。
大寨村便是店村镇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的主要“阵地”之一。来到大寨村经济合作社的蔬菜大棚里,红彤彤的水萝卜已经从地里冒出了头,工作人员正忙碌其中,辛勤采摘。
“最近正是我们大寨水萝卜成熟上市的时候,这一茬水萝卜一个棚估计能收4000斤左右,合作的超市价格给得不错,一斤3.5元。我们一直和周边以及县城的超市有合作,只要去超市买菜就能尝到我们大寨的水萝卜。”合作社负责人王转康热情地说道。
该合作社前不久又新建了18个蔬菜大棚,有的种包菜,有的种黄瓜,有的种辣椒……一茬接一茬,真正做到了“人闲棚不闲”。
“我们大寨村是种菜大村,基本人人都会种,户户都能种,现在有了蔬菜大棚更是能保证一年到头都有菜种,像我们合作社,一年下来,一个棚的收益基本上能达到3万元。”王转康说。
像这样把小小蔬菜变成增收致富“金疙瘩”的不只是大寨村。
店村镇长期坚持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围绕“一园三区”建设思路,创“品牌”、抓“订单”、做“示范”、建“链条”、重“联盟”,通过“党支部+产业园+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建园区示范带动抓点、搭平台产销分离连线、强产业扩大规模成面,大力发展蔬菜传统看家优势产业,实现助农增收、助力振兴的发展目标。
位于尹寨村的成县蔬菜产业园,是“一园三区”布局上的关键一环。产业园项目规划占地7500亩,覆盖店村镇新村、尹寨、大寨三村,划分为现代农业(蔬菜)发展核心区、传统优势蔬菜产业示范区和蔬菜创新试验示范区。2021年开工建设,经过一年建设期,于2023年正式投入运营。
“目前,基地有40座蔬菜大棚,主要种植西红柿、包菜、豆角、黄瓜、苦瓜等,既种菜也育苗,棚里配备了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户外气象站和墒情站等农业设施,主要和市县范围内的一些超市商铺合作。”尹寨村党支部书记高亚洲介绍道。
产业园的运营不仅带动了当地蔬菜产业的发展,还吸纳了不少就近务工的群众,让他们不用出远门也能挣到钱。
尹寨村村民张小娟已经是产业园的老员工了,园区刚运营不久,她就加入了进来:“我家就住在附近,平时要照看娃娃上学,正好过来挣点钱补贴家用,一天工钱70元,挺不错的,已经干了2年,平时主要是负责种菜,还有些日常的管护。”
产业兴旺,种“绿”生“金”。目前,店村镇蔬菜种植面积已达1.6万多亩,蔬菜大棚面积达到8万平方米,蔬菜亩均收益达5700元以上。同时,该镇还完成了店村“三蒜”、水萝卜地理标识特色品牌以及四季豆、西红柿绿色无公害认证。
“今年,我们已经和四川客商取得了联系,完成了1500亩订单辣椒的接洽。接下来,我们将积极做好辣椒种植工作,并通过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带动、群众参与的方式,进一步推动蔬菜产业适度的规模化、集约化,打造店村蔬菜的金字招牌。”店村镇副镇长杨潇说。
《中国食品报》(2025年03月27日02版)
(责编:周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