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耿鹏举 通讯员 秦 帆
日前,位于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二十里店镇的烟台华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接回了搭载“实践十九号”卫星进行太空之旅的烟薯25种子、不老莓种子、白花丹参种子以及菌种。目前,该公司正与各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对接,让种子以及菌种尽快“入地”。
小纪镇泉水头村试种的“航天小麦”与本地小麦对比
“这批种子以及菌种通过‘实践十九号’卫星于2024年9月27日发射升空,10月11日成功返回地球。”烟台华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理于爱美表示,在太空环境中,该批种子以及菌种经历了高真空、微重力、强辐射等特殊条件的诱变作用,能够提高种子和菌种的变异频率和幅度,为选育优良品种提供更多可能性。
融合航天产业资源与农业本底,海阳创新开展栽培育种“太空化”,将海阳特色农产品的育种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如今,海阳航天育种方面正以令人瞩目的态势蓬勃发展。
位于海阳市朱吴镇的航天育种基地,是海阳与国家航天育种成果转化中心深度携手、紧密合作的成果,在这里,科研人员精心研究培育从太空返回的白黄瓜种子、小樱桃种子,致力于培育出抗逆性强、丰产性好、品质优良的新品种。
海阳市留格庄镇小滩村和小纪镇泉水头村的“航天小麦”试种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小滩村60余亩“航天小麦”试验田2024年平均亩产达1350斤,其培育的航天吨麦、航天新吨麦、黑小麦、绿小麦四类种子,麦穗大、麦秸粗壮,抗倒、抗旱、抗病性好,丰产性突出,一穗麦粒可达100粒以上,远超普通小麦;小纪镇泉水头村试种的7亩“航天小麦”,亩产更是高达1600斤以上,后续将在全镇扩大种植,实现稳产增收。
小滩果蔬专业种植合作社选用的航天大豆种子同样表现优异,产量翻倍,无论是作为种子还是成品大豆售卖,都比普通大豆价格更高。下一步,合作社计划将航天大豆用于制作豆腐、大豆粉等产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
航天育种这一融合了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与农业育种技术的创新结晶,为海阳农业发展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未来,海阳将继续深化航天育种的研究与应用,推动农业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方向迈进。
《中国食品报》(2025年03月19日04版)
(责编:罗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