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症,是一个具有高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的全球健康问题,是导致全球死亡的第七大原因。全球约有5740万痴呆症病例,每年新增约1000万例。在中国,有上千万的痴呆症患者,位居全球第一。尽管科学界投入了许多精力进行相关研究,但目前仍然没有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案来预防或治愈。
不过,多项研究发现,饮食在痴呆预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被认为是降低痴呆症风险的潜在途径,尤其是食用抗炎特性的食物。
近日,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健康圣安东尼奥分校的研究人员在《阿尔茨海默症与痴呆症》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显示,经常吃促炎饮食或大幅增加痴呆发病率,饮食炎症指数每增加一个单位,全因痴呆发病率增加21%,与饮食炎症指数最低的人相比,饮食炎症指数最高的人,全因痴呆发病率增加84%。
饮食炎症指数(DII)是一种量化饮食炎症潜力的工具,较高的DII分数与全身炎症有关。此次研究的饮食炎症指数由36种饮食成分组成,得分越高,表明饮食越具有促炎作用。
其中,选取的抗炎成分包括:β-胡萝卜素、咖啡因、膳食纤维、叶酸、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锌、单不饱和脂肪、多不饱和脂肪、n-3、n-6、硒、维生素B6、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黄烷-3-醇、黄酮、黄酮醇、黄酮、花青素、绿茶/红茶、胡椒和大蒜。促炎成分包括:维生素B12、铁、碳水化合物、胆固醇、总能量摄入、蛋白质、饱和脂肪、总脂肪。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弗雷明翰心脏研究(FHS)后代队列中1487名参与者,年龄在60岁或以上,基线时无痴呆症,通过食物问卷形式收集了饮食信息并计算出饮食炎症指数,并通过持续监测获得了全因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症(AD)数据,分析了饮食炎症指数与痴呆发病率之间的关联。在平均13年的随访期间,共有246名参与者患上了全因痴呆症,其中187人患上了AD。
结果发现,较高的饮食炎症指数增加了全因痴呆发病率,且呈线性相关,饮食炎症指数每增加一个单位,全因痴呆发病率增加21%,饮食炎症指数最高的人,全因痴呆发病率增加84%。同样,较高的饮食炎症指数也与AD的发病率增加呈线性相关,每增加一个单位,AD的发病率增加20%。与饮食炎症指数最低的人相比,饮食炎症指数最高的人,AD发病率增加88%。
对于其中的潜在机制,研究指出,饮食炎症可能通过全身炎症途径驱动神经退化过程,促炎饮食引起的慢性炎症可能会加剧脑部炎症,并促进淀粉样β蛋白斑块的形成。
结果表明,经常吃促炎饮食与全因痴呆、AD发病率大幅增加相关。因此,抗炎饮食干预可作为一种降低痴呆症发病率的长期策略。
(来源:医诺维)
《中国食品报》(2024年12月23日03版)
(责编:孙 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