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院士专家团为贵州食品工业“把脉开方”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4/12/5 10:58:26

本报记者  唐来祥

  由中央组织部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以“赋能新型工业化·助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高层次专家咨询服务活动“贵州行”于近日启动。由陈坚、陈卫、赵建新、周志华、崔树茂、李江华等院士专家组成的食品加工组深入贵州省重点食品加工企业,结合企业所需,以精深的专业素养开展技术咨询服务,为企业科技创新“把脉开方”,提出具有指导性、前瞻性的建议;并担纲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专家,以科技创新行动赋能贵州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

  在11月中旬市场监管总局酱香型白酒品质与安全重点实验室筹建工作推进会议暨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陈坚院士一行与政府部门、专家、企业共商科技创新之计、共谋产业发展之策,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重点实验室建设。

  该实验室是贵州省首家获批建设的市场监管总局重点实验室,由贵州省市场监管局直属单位贵州省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作为依托单位,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贵州茅台集团”)、贵州习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贵州习酒集团”)、贵州大学等三家单位联合建设。

  陈坚表示,建设该实验室是酱香白酒研究领域的战略需求,是酱香白酒发展的战略趋势,要不断探索创新重点实验室运行体制机制,强化组织管理、注重实效性,开发前沿关键的共性技术,用先进技术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把实验室建设成为酱香白酒领域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的实验室,成为酱香白酒领域的战略科技力量。

  在贵州南山婆食品加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南山婆”),陈卫院士一行深入生产车间、酸汤发酵车间、实验室、技术中心,详细了解生产加工、技术创新等情况,参加贵州省酸汤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启动会暨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与学术委员会专家、企业负责人就酸汤技术创新进行研讨。

  “贵州省酸汤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以南山婆食品研究院为载体,采用校企联合的产学研组建模式,主要目标是围绕酸汤产业存在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不断创新酸汤产业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产品、新装备,孵化一批以科技创新为主体的科技型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建成全国酸汤领域影响力最大的集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新质化产品创新、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创新高地,引领酸汤产业高质量发展。”贵州南山婆董事长、贵州省酸汤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包爱明介绍说。

  “贵州南山婆建立9个科创平台,通过现代化手段推动酸汤生产规模化、品牌化。酸汤是贵州一张文化名片,也是一道代表性美食。酸汤产业需紧密结合发展需求,做好精深开发,把传统的酸汤通过现代工艺,以科研成果的转化,加速传统产业升级,推动酸汤迈向全国、走向世界。”陈卫说,要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搭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平台,以技术中心为支撑,构建产学研科教于一体的合作模式,使技术成为酸汤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酸汤产业取得新成效。

  传统酿造如何进行技术创新?在贵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陈坚一行走进生产车间调研,与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深入交流。

  “董酒的酿酒工艺非常独特,在风味和功能健康成分方面很有优势。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结合环境、气候等变化,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的白酒技术和工艺,融入现代科技,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陈坚表示,同时应挖掘董酒功能成分,下更大力气开发更好的风味产品,满足社会需求。

  在安顺市,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毛丙永等专家深入安顺市平坝区万佳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安顺市金鸡农庄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贵州天赐贵宝食品有限公司、贵州得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贵州高原颂食品有限公司、贵州苗干妈食品有限公司、关岭自治县关岭牛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关岭椒香源食品有限公司、贵州省苗阿爹食品有限公司,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

  “熟食食品的加工,需要重点关注食品原料中可能存在的芽孢杆菌种类,制定合适的杀菌温度与时间,对生产工艺进行适当升级改造,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产品品质。”在了解企业需求后,毛丙永提出建议,并将根据公司特色,制定个性化解决办法。

  近年来,贵州各地聚焦食品主导产业,大力推进白酒、辣椒、酸汤等精深加工,白酒、刺梨、酸汤、辣椒等特色优势食品产业蓬勃发展,一批“贵”字号美食知名度越来越高,贵州酱酒、贵州酸汤、贵州辣椒、贵州刺梨等深受市场欢迎。

  贵州食品加工如何创新?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崔树茂说:“贵州自然资源、气候良好,造就了独具特色的食品加工产业。要因地制宜,围绕特色产业,深化产业资源基地建设;守正创新,挖掘特色食品精华,适应市场需求;科技驱动,推动传统产业形成技术壁垒,提升生产加工技术;以现代和未来的视野,走出去追寻国际热点,创新产品形态,让产品走进国际市场;加强人才招引和培训,创新人才培养,打造人才团队,让人才推动技术创新,赋能企业发展。”

  在贵州茅台集团,南京大学副校长周志华深入生产车间一线,与技术人员座谈,聚焦酿酒酵母、芽孢杆菌等模式菌的代谢工程改造,进行技术咨询服务。

  在听取贵州茅台集团关于生物制造的介绍后,周志华表示:“我们前期为微生物研发建立了上海张江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公共服务平台,下一步将充分发挥平台的专业技术优势,积极对接贵州白酒产业发展所需,寻找契合点,将微生物与白酒产业相结合,开发新产品,助推企业发展。”

  走进贵州习酒集团的习酒文化城,酿酒技艺、制曲工艺的独特魅力一览无余;封坛酒库,一坛坛美酒整齐摆放,酒味飘香,优雅醇厚。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李江华在这里详细调研,和科研人员交流,根据公司需求开展技术服务,提供合作平台。

  “根据企业技术需求,我们通过共同合作,推动公司全面发展。在人才培养上,为公司选送科研骨干人才到大学相关实验室进行跟班研修,选送青年人才到学校提升学历;平台建设上,帮助贵州习酒集团做好‘院士创新团队’科学家工作站等平台的申建,凝练项目、完善材料;守正创新,做好智能酿造车间与传统酿造车间的比对,明确工艺流程,找出重要差异,在研究白酒中微生物发酵的基础上,从未来食品新赛道拓展生物制造技术科研方向,通过联合科研,开发酿酒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挖掘食品新质蛋白配料。”李江华表示。

 

《中国食品报》(2024年12月05日02版)

  (责编:周 岩)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