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科技+”让响水西兰花“绽放”黄河古道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4/9/12 9:52:23

本报记者  何飞羽

  “全国西兰花规模种植第一县”“中国西兰花之乡”,江苏盐城响水县秋季种植的6万亩西兰花正在田间绿油油地露天生长着。这是响水县继春季4万亩棚长西兰花收获后,年内种植的第二茬西兰花。响水县,曾是古淮河入海口,后因黄河夺淮入海后逐渐淤积成陆,因地处偏远,土地盐碱化,故道片区一度贫困落后。近年来,当地结合黄河故道片区各乡镇实际,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培育农业品牌,西兰花产业实现了飞速发展。

突破育苗瓶颈,国产品种种植面积提升3倍

  每年立秋前后,响水县各大西兰花育苗基地培育的西兰花苗棵,就能达到移栽标准。此时,该县秋季6万亩西兰花定植工作全面启动,这也是各大育苗基地出货最忙的时候。

  “苗是商品苗,目前全县有4个专门育苗中心。与种植户传统的自育苗相比,商品苗的成活率更高。”响水县南河镇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王龙生介绍。

  种植西兰花,没有好苗不行。育苗,技术支撑是“硬核”。响水融媒视频节目显示,该县一育苗基地的大棚里,进口蔬菜播种机正高速运转,通过流水线自动育苗,一排排育苗盘上,每个格子里均匀地播下了一粒西兰花种子。工作人员介绍:“这台蔬菜播种机每小时能生产1000盘穴盘,出苗率达到95%以上。采用这种穴盘基质技术,功效和苗的成活率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此外,针对育种这一薄弱环节,响水县积极与江苏、浙江、上海、天津等省市农科院合作,加强品种选育与试验筛选,每年引进40余个西兰花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目前已成功筛选出“青城5544”“浙青70”等国产品种在全县推广种植。同时,全县整合数十个零散品种,遴选出喜临门、寒秀、艳阳等9个主力品种,实行统一标准、统一管理、规模化种植。在此带动下,响水县国产西兰花品种种植面积由此前的不足5%提高到现在的18%以上,逐步突破品种完全依赖国外的“卡脖子”问题。

提质增效,一亩地节约30元

  坚持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响水县在西兰花特色产业发展进程中,积极引进自动化机械,大力推广全程机械化服务,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动力,让这朵色泽浓郁的西兰花绽放在黄河故道上。

  “今年,我们种植500多亩地,全程都是机械化,一亩地能节约30元,全程算下来的话,共节约1.5万元,存活率又高,能达到95%以上。”响水县一农业公司总经理冯海峰说。

  全程机械化串出了西兰花高产的密码,被移栽到田间地头之前,为了培植品种合适、质量上乘的西兰花,当地综合利用“科技+”,将机械化贯彻到选种、育苗全过程。目前,响水县已建设4个高标准工厂化育苗中心,面积15.6万平方米,年育苗能力2.2亿株,仅秋季就可满足6万亩大田定植需求。

  “我们的苗是先选用进口基质,采用先进的智能机器无菌下种,移栽后成活率达95%以上。”种植户叶恩君说。

  “在西兰花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过程中,通过大力推广大棚、大田动力机械,旋耕机、起垄机、蔬菜移栽机等先进的农业机械,大大提高亩均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目前,全县的西兰花全程机械化率达到了80%左右。”响水县农业农村局农机科科长孙强介绍。

做强品牌,带动近10%的群众增收致富

  作为“中国西兰花之乡”,响水已建成从育苗、定植到初加工、深加工、冷链物流的全产业链。

  “近年来,县市场监管局积极发挥职能优势,强化部门协作,积极推进地理标志商标培育和保护工作,做好‘响水西兰花’地理标志品牌文章,全力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响水县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是响水县为提升“响水西兰花”品牌价值开出的一剂“良方”。围绕西兰花茎叶“变废为宝”,该县引进8家蔬菜精深加工企业,将西兰花茎叶加工成西兰花脆片、腌制品等休闲食品,每年可回收利用12万吨西兰花茎叶。为解决西兰花储存问题,响水县先后建成20多座冷库,单次冷藏能力达3万吨,保鲜能力最长可达70天,推动西兰花实现错峰销售,并带动下游制冰、泡沫箱、物流等配套产业发展。

  如今,响水县西兰花种植规模跃居全国前列,使得该县的西兰花“越开越艳”,年产量13.5万吨、带动响水全县近10%的群众增收致富。

  一业兴,百业旺。一条从地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让响水西兰花产业年总产值已达12.69亿元,规模从业主体258个,带动了近3.5万农民就业。响水西兰花这颗越开越艳的“致富花”正逐渐在当地串起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为带动百姓增收致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中国食品报》(2024年09月12日01版)

( 责编:罗晨 )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