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壮大特色产业 构建品牌体系 内蒙古巴彦淖尔:为“中国饭碗”装入更多“河套粮”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4/7/12 9:29:02

本报记者  薛海军  孟小平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是一个因“吃”而声名远扬的城市,因地处富饶的河套平原,当地资源富集、物阜民丰。近年来,巴彦淖尔市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高效农业,不断壮大特色农业产业,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如今,小麦、肉羊、黄柿子、葵花、辣椒等传统农产品已成为当地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大产业”。

小瓜子嗑出城市“新名片”

  过了6月,河套地区葵花种植全面结束,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新华镇10万亩优质向日葵标准化生产基地内,新长出的向日葵苗叶厚茎壮,一片葱绿。

  近年来,新华镇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逐步打造种植出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全产业链,在完成粮食种植任务的基础上,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去年,新华镇10万亩向日葵产业园通过施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实现了高效增产,优质葵花籽产量超5000万斤,产值达2亿元。在向日葵采收高峰期,该产业园可吸纳300多人就近务工,有效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巴彦淖尔市五原县是全国知名的瓜子集散地。每到葵花籽收获的季节,农贸市场内便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洽谈业务、筛选、加工、分装入库、物流发货……各家商贸企业加班加点抢占市场先机。

  近年来,五原县把葵花籽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助农增收的重要抓手,围绕种子研发、基地种植、精深加工、市场营销、观光旅游全产业链布局。如今,五原县已建成的葵花籽交易市场每年经销瓜子约10亿斤,总营销额超50亿元。

  葵花籽是巴彦淖尔市的“金色名片”。去年,巴彦淖尔市葵花种植面积400多万亩,产量18.4亿斤,每亩可为农民带来2000—2500元的收入,部分地区甚至达到3500元,全市葵花产值达73.6亿元。今年,当地葵花种植面积预计增加至450万亩左右。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而自主创新是种业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巴彦淖尔市不断推进葵花种业研发进程,三瑞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当地相关企业也在持续增加种业研发投资,自主研发的新品种在产量、抗性、商品性等方面有了突破性提高,打破了美葵对我国食葵种业的垄断,大幅降低了农民的种植成本。

  此外,巴彦淖尔市高度重视品牌培育工作,围绕葵花籽产业,已培育出了“三胖蛋”“葵先生”等一批全国知名品牌,相关产品畅销国内,销往海外。

红辣椒成推动发展“红引擎”

  眼下,正是辣椒生长的黄金时期。临河区狼山镇万亩优质蔬菜高效种植示范基地内,嫩绿的辣椒苗迎风挺立,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该基地位于狼山镇富强村,涉及7个村民小组、408户、1167人。基地总建设面积10034亩,核心区面积5200亩,其中,辣椒示范区面积1072亩,主栽品种包括朝天椒艳椒713、博辣1号、酱用椒合兴903等,共展示辣椒新品种评比试验88个。

  临河区白脑包镇西海村是有名的“辣椒小镇”。2022年,西海村“一抹红”辣椒合作社成立,共种植辣椒108种、5000多亩。截至2023年,合作社营收达160万元,入股村民增收80万元,每亩平均增收400元,村集体增收11万元,企业分红64万元,真正实现了支部有作为、群众得实惠、企业有收益的“三方共赢”。

  巴彦淖尔市于2020年大力推广辣椒种植,利用当地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水土资源丰富的优势,抓住辣椒产业“周期短、效益快、需求旺、前景宽”的特点,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创新种植模式,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更为农民开辟了一条通往富裕的“红火之路”。

  2023年,该市辣椒种植面积由最初的3万亩发展到了25万亩,辣椒产业年产值达到20亿元,实现了跳跃式发展。今年,全市育苗数量达15亿株,预计种植面积突破30万亩,辣椒已成为当地继葵花、番茄之后的第三大经济作物。

黄柿子立起特色“金招牌”

  古语有“黄河百害而唯富一套”的说法,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处于黄河主灌区之内,肥沃的土地加上精细化种植,让这里的农产品有着令人惊喜的品质。早在20世纪50年代,五原县便开始种植黄柿子。当地出产的黄柿子颜色金黄、个大肉厚、含水量少、沙甜可口。2014年,五原黄柿子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9年,五原黄柿子入选第四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每年5月初,在呼和浩特市经营“巴盟特产店”的冀先生都格外忙碌。新上市的黄柿子供不应求,冀先生每天通过微信、电话接单,将黄柿子打包装箱或装入礼盒,一车一车送到消费者手里。

  “加上礼盒、快递费等每斤售价14元,就这还有人抢不到。”冀先生介绍,近几年,黄柿子深受消费者喜爱,除了买回家自己吃,人们也会购买其作礼品。此外,黄柿子汁、黄柿子火锅底料、黄柿子干等深加工产品也销售火爆。

  在五原县民隆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沿路两边有成筐刚采摘的柿子等待运到收购市场。随便走进一座大棚,都能看到金灿灿的柿子挂满枝头,有的大过拳头、有的小如葡萄。这段时间正是采摘的季节,种植户赵先生种的两棚柿子每天可采摘四五百斤。采摘下来的柿子都要送到收购市场,由专业的公司进行分拣、打包。他们会从色泽、形状、尺寸等方面对黄柿子进行严格筛选,之后再将其装车运往全国各地。

  为提升黄柿子质量,五原县采取“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农户”模式,在开展黄柿子本土品种提纯复壮的基础上推进新品种研发。新培育出的2个品种,既保持了黄柿子原有的口感和营养,又具有产量高、裂果少、商品率高的特点,满足了加工销售的需求。同时,五原县在黄柿子种植过程中积极推广“五提五增两防控”综合技术措施,进一步提高了黄柿子的抗害性,提升了其品质和口感。

  截至目前,五原黄柿子年种植面积达到3000余亩,亩均效益达到万元以上。全县有7家黄柿子加工、销售企业,2023年产量达到1700余吨,实现产值3800余万元。

建设“天赋河套”农畜产品体系

  巴彦淖尔平原地处北纬40度农作物种植黄金带,现有耕地1370.22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1089.53万亩。优良的光热水土条件,为农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依托得天独厚的农牧业资源和产业优势,巴彦淖尔市认真践行大食物观,发展食业新质生产力,立足农业大市资源禀赋优势,科学优化产业布局,以粮油、果蔬、肉乳绒等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建设葵花籽、小麦、番茄、玉米等产业集群,打造肉羊、乳业、羊绒等优势产业带;加快实施种子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河套现代化灌区改造,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有效提高耕地地力和产出效益。

  当前,巴彦淖尔加快建设以“天赋河套”为引领的农畜产品品牌体系,充分发挥品牌辐射带动、整合集聚作用,推动更多河套优质产品行销天下、世界共享。通过综合施策,巴彦淖尔市整体提升河套灌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建设黄河流域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和示范区。

  2023年,巴彦淖尔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整灌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盐碱撂荒地变成新粮仓,农业节水增效取得实质性进展;整灌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家试点获批实施,年内建成高标准农田93万亩;粮食总产量达58.89亿斤,小麦最高亩产达683.5公斤,向日葵最高亩产达349.8公斤,玉米最高亩产达1421.5公斤,实现粮食生产“二十连丰”。

  今年,巴彦淖尔市继续稳定粮食、加工型蔬菜、西甜瓜种植面积,增加牧草、辣椒、中药材种植面积,优化经济作物品种和结构,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提升主要农作物单产和品质,实施科技“突围”工程,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种植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食品报》(2024年07月12日02版)

  (责编:袁国凤)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