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让怡人图景可触可感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4/3/4 12:34:34

本报记者  付敖蕾

  天蓝、地绿、水清、土净、田沃、景秀……这些画面绘就了美丽中国的具体图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今年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点,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等任务。随着全国各地地方两会陆续召开,记者梳理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发现,各地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新成效,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四季更迭中,美丽中国的怡人图景将可触可感。

生态优先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方面被放在首位。具体来看,《意见》指出,统筹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各类空间布局;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强化执法监管和保护修复,使全国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保持在315万平方公里以上;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不再减少;严格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加强海洋和海岸带国土空间管控,建立低效用海退出机制,除国家重大项目外,不再新增围填海;完善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为发展“明底线”“划边框”。同时,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奠定基础。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关键在于做强绿色制造业。以低碳或零碳技术管控好高耗能行业,将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是发展绿色制造的根本之策。上海、浙江、江苏等地提出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浙江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支持省级以上园区开展新一轮循环化改造,建设一批低(零)碳园区、工厂、农场。江苏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1+N”政策,推进碳排放权、用能权等市场化交易,创新发展碳市场、绿电市场;建立健全绿色产业体系,推动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增效,探索建设一批零碳工厂、零碳园区;支持沿海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示范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

  “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深入推进。广东开展林分优化、林相改善,实施林分优化提升200万亩、森林抚育提升200万亩,系统谋划北部沿南岭、南部沿海、中部沿江区域造林绿化格局。四川探索建立重点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持续开展近零碳排放园区、零碳供应链等绿色低碳试点。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当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当传统产业在绿色转型中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当能源产业在调结构时不断开辟新赛道,必将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汇聚更大动能,从而全面实现美丽中国建设。

专项治理

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

  在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方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仍是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之一。

  在北方,内蒙古提出要全流域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强呼包鄂、乌海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巩固“一湖两海”及察汗淖尔综合治理成效,启动水库清淤试点,抓好矿区生态修复,建设更多绿色矿山,推动污染防治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实现新突破……建设好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在南方,“生态质量指数连续两年全国第二,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全国第三”“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7.9%”“9个设区市断面水环境质量进入全国前30”……广西的生态文明建设收获了一连串亮眼的“成绩单”,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海洋环境保护,筑牢我国南方生态安全屏障。

  在边疆,西藏保持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持续领先,各项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稳步推进,是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今年将全面实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是一场“攻坚战”,要重视水生态治理和造林治沙,坚持系统治理,突出治水与治山、治林、治城全要素协调联动,才能答出建设美丽中国高分答卷。

  同时,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去年底发布的《2022年中国生态环境统计年报》显示,2022年,排放源统计调查范围内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595.8万吨,其中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785.7万吨,占68.79%;氨氮排放量为82.0万吨,其中农业源氨氮排放量为28.1万吨,占34.27%。因此,特别需要加快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技术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废旧农膜分类处置,进一步聚焦农业面源污染突出区域强化系统治理,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

  吉林明确,要有效管控农业面源污染,确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健全畜禽粪污“收储运”体系。广东提出,加强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联动监管,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河北、重庆等地从源头防控土壤污染,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打造净土家园。

由点及面

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以开展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着力点,梯次推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

  筼筜湖综合治理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发端,福建厦门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如何阐释深学笃行生态文明建设“厦门实践”,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中勇担重任。福建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抓的建设”。未来将坚定不移走生态建设与增收致富有机结合的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开创福建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省。

  江西给出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具体思路:实施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重大保护工程,巩固拓展长江“十年禁渔”成果;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加快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重点省、现代林业产业示范省建设,深入实施林下经济发展“三千亿工程”、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以竹代塑”,做大做优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产业,让江西在绿色发展赛道上尽展风采。

  青海聚焦创建美丽中国先行区,奋力推动更高水平保护。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三大江河出省境断面水质优良率持续保持在Ⅱ类及以上,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质比例连续两年达到100%,年均出境清洁水量在600亿立方米以上。当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滋润华夏大地,见证着青海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加快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青海提出,深化巩固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成效三年行动;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严格“一江一河一湖”禁渔管理;深化生态价值核算结果应用,推动湟源、祁连等8个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完善黄河、湟水流域跨区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进一步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更好实现“金山银山”的价值。加快转型提质升级,实施农畜产品提质扩输行动,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绿色有机原料生产基地、高原冷凉蔬菜基地,新增有机草原监测面积3000万亩以上,新认证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80个,不断擦亮优质“青”货招牌。

  由点及面,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要以先行区建设为突破口,力争在一段时间内先形成一批实践示范样板,再接续滚动实施、分批推进,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久久为功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

 

《中国食品报》(2024年03月04日01版)

  (责编:周 岩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