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非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等机制平台上不断深化农业务实合作,硕果累累。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为代表的我国科研机构经过多年攻关,在木薯品种培育、配套栽培技术研发及相关品种和技术在境外推广模式构建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近日,在第二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科技创新与合作引领中非农业现代化”分论坛上,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宣布启动“助力非洲木薯产量倍增计划”,将帮助非洲在50万公顷土地上推广木薯新品种、新技术,将木薯单产提高1倍,达到每公顷17吨以上,增强非洲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为非洲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新动力。
实施五大工程
助力非洲提高木薯单产水平
在刚果(布)贡贝农场的中国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厂房里,一批批木薯经过自动清洗、去皮、切片、研磨和干燥后制成木薯粉并包装。之前,当地加工木薯粉都是靠手工去皮,把木薯在水中浸泡几天后再晒干、研磨且耗时长,效率低。今年从中国引进的生产线大幅提高了加工效率,新技术将在当地示范推广。
“我们不再担心下雨无法晾晒,在屋檐下就能实现自动化生产。”刚果(布)农业、畜牧业和渔业部长保罗·瓦朗坦·恩戈博说,依托新技术,工厂能以稳定的价格向当地民众供应木薯粉,同时还能带动原料需求,为当地种植户增收。这个木薯加工厂只是中非农业合作的一个缩影。
非洲有40多个国家种植木薯,木薯是非洲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2022年非洲5.8亿吨粮食作物中,木薯产量为2.1亿吨,占比高达36.2%。但由于良种不足、栽培技术落后,非洲木薯平均每公顷产量仅8.55吨,远低于每公顷15吨的世界平均水平。对中国而言,木薯则是重要的淀粉工业原料。中国不是木薯生产大国,却是全球最大的木薯消费国,木薯进口量占全球进口量的75%。与此同时,中国在全球木薯科研领域优势显著。多年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在木薯品种培育、绿色高效栽培和全程机械化生产等方面研究取得积极成效,培育出20多个木薯优良品种及各种配套栽培技术。
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10年来,中国已在非洲建成2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推广了玉米密植、蔬菜设施栽培、木薯快速繁育等300多项先进适用技术,带动当地农作物平均增产30%—60%,非洲国家逾百万农户从中受益。
眼下,在中国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内,两公顷试验田里的木薯陆续成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援刚专家李科明正带领当地工作人员、培训学员采摘木薯,共同感受丰收的喜悦。
在刚果(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筛选出适宜当地气候和资源条件的高产、抗病木薯品种2个,相对当地品种每亩产量增长比例高达300%、400%。
如今,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培育的“华南”系列木薯新品种在非洲等海外地区累计推广1000万亩。本届论坛上,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提出,将帮助非洲在50万公顷土地上推广木薯新品种、新技术,实现平均产量翻一番。按照“助力非洲木薯产量倍增计划”,我国将依托在非洲建立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农业产业园,通过农业科技合作,在非洲木薯主产国建设木薯商业化、规模化、全程机械化绿色高效示范基地,实施木薯宜地化育种、良种替代、良种良法、采后减损及综合利用、农业机械化等5大工程,帮助非洲提高木薯单产水平。
开展广泛合作
推动非洲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
近年来,聚焦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提质升级,中非开展了广泛合作。农业是非洲众多国家的支柱产业,中国通过技术援助,帮助非洲国家拓展粮食作物种植,提高农业产量和农产品附加值,推动非洲农业现代化发展。
“保障粮食安全是重中之重。”乍得农业生产与转型部国务秘书阿巴卡尔·拉曼丹·苏莱曼介绍,乍得拥有广阔的耕地、丰富的淡水资源,但是受气候变化等影响,农业的产量不稳定。“来自中国的大力支持,帮助我们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强了农业发展韧性,让我们能够尽快摆脱粮食短缺的局面。”
在加纳驻华大使温弗雷德·哈蒙德看来,中国和非洲的农业合作有着巨大的潜力,中国的发展经验造福人民,值得参考和借鉴。加纳正在加强和中国科研机构、企业在各方面的合作,将吸引更多投资,完善基础设施,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技术,逐步破解发展中碰到的难题,为非洲的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不少省份立足产业特色,也积极参与推进中非农业合作。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林国华说,山东省目前在苏丹、赞比亚、乌干达、突尼斯等4个国家建设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为推动农业深度合作,山东省发挥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作用,利用先行先试制度优势,谋划推进系列重大项目,强化和非洲国家的农业经贸联系,共享发展机遇。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人才学院先后为尼日利亚、津巴布韦等10余个国家,培训了1600余名当地农业技术人才。
自首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以来,中非双方守望相助、携手同行,积极搭平台、畅渠道、落项目、促投资,推动中非农业经贸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截至2022年底,中国企业对非洲的农业投资存量超17亿美元,共在2/3的非洲国家投资设立了近200家农业企业。贸易往来日渐紧密,2020—2022年,中非农产品贸易额从76.7亿美元增长至89.2亿美元,年均增长7.8%。减贫惠农成效显著,中国帮助非洲大幅提升了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和水稻等作物单产,助力非洲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
科技创新是引领中非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也是中非农业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仁健说,中国接下来计划帮助非洲国家推广良种良法、提高机械化水平,加快提升主要粮食作物单产。同时,成立中非农业科技创新联盟,联盟的任务是聚焦中非粮食安全、生物安全、绿色发展、减贫增收等共同需求,通过搭建交流共享平台,整合各方资源促进双方在农业科技创新、技术转移、能力建设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本报综合整理)
《中国食品报》(2023年11月17日04版)
(责编:朱美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