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监管> 浏览文章
辽宁中北方正发布食品抽检风险分析报告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0/12/29 13:06:38

    食品安全是关乎人民健康的重大基本民生问题。食品安全监督抽检、风险监测是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日常监督检查、专项整治、案件稽查、事故调查、应急处置等工作中常用的监管活动。近日,辽宁中北方正检测服务有限公司承接了辽宁省省本级、各地级市级、县区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开展的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对辽宁省范围内省本级以及沈阳市、铁岭市、本溪市、鞍山市、丹东市、辽阳市、营口市、盘锦市、阜新市、大连市等市、县两级进行食品安全抽检监测的抽样和检验工作,并就涉及的所有风险隐患及如何提高不合格/问题食品发现率进行研判和分析报告。

 

抽样工作风险隐患分析及应对措施

 

    报告指出,抽样工作是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的首要环节,样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由于抽样人员面临的抽样任务日趋艰巨,抽样时环境通常比较艰苦,情形比较复杂,因此抽样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包括抽样程序规范性风险、食品样品作废风险、抽样人员廉政风险和抽样人员人身安全风险等。

    随着食品安全抽检力度的不断加大,食品安全抽样工作任务逐年递增。面对如此大批量的抽样工作,抽样人员往往重抽样数量轻抽样质量,忽视了抽样程序规范性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不均匀抽样。抽样人员为了尽快完成抽样任务,对于配合度较高、规模较大的企业抽取较多批次样品,而对于配合度较低、地址较偏远的企业抽取较少批次样品;

    抽取的样品不具代表性。例如:在流通环节抽取较大个体的水产品多个个体时,没有现场分别沿脊背剖开分割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组合为检验样品,另一部分组合为备份样品,而是直接将其中一部分个体整个作为检验样品,另一部分个体整个作为备份样品;

    备份样品封存不当。如果抽样人员抽样时未采取妥当有效的方式封存备份样品,不合格生产厂家合法的复检要求很难得到满足,从而引发争议。

    这些不规范的行为,都会导致最终检验结论被推翻,对监管部门和抽检机构将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为了应对风险,抽样人员在执行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抽样任务时,不得预先通知被抽样单位,不得由被抽样单位自行提供样品,至少有2名抽样人员同时现场抽样。抽样人员应严格执行既定的抽样方案和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从食品生产者的成品库待销产品中或者从食品经营者仓库和用于经营的食品中随机抽取样品。抽样完毕后,抽样人员应采取有效合理的防拆封措施当场分别封存检验样品和备份样品,现场支付样品费或者留存样品购置费告知书后续付费,采取适宜妥当的方式贮存和运输抽取的食品样品,确保抽样程序的规范性和样品的有效性。在执行同一食品安全抽样任务时,各抽样小组间应及时加强抽样信息交流。承检机构应加大食品抽样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力度,包括食品相关法律法规、抽检监测工作规范、监督抽检实施细则和相关执行标准等。抽样人员应努力学习相关知识,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总结经验教训,提高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降低食品样品作废风险。

    在食品安全抽样工作中,抽样人员往往直接面对食品样品提供方,即食品生产经营者,在抽样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诱惑,若抽样人员缺乏较高的职业操守,则会滋生腐败现象,即抽样人员廉政风险。对此,抽样检验单位要适时开展对抽样人员的廉政教育,增强抽样人员的廉政风险意识,通报曝光抽样违法违纪问题,使抽样人员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抽样人员应增强廉洁自律意识,遵守廉政准则,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在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抽样工作中,抽样人员也面临潜在的人身安全风险。对此,抽样人员应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出车前仔细检查车辆安全状况,行车前规划好抽样路线,行车中做到谨慎驾驶,确保行车安全。在抽样过程中,遇到不配合的食品生产经营者,抽样人员应耐心做好说服工作,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加强沟通阐明拒检后果。说服无效,仍不配合抽样的,切忌以硬碰硬,应缓和局面并及时反馈当地监管部门,以保证人身安全。

 

检验工作的风险隐患分析

 

    检验工作是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的重要环节,目前尚有以下问题有待解决:

    当前微生物检验方法培养时间长、自动化程度低、效率极低,急需开发高效率微生物检验方法。相较于理化类检验项目而言,微生物检验项目着重于检验检测人员的职业技能素养,而对仪器并没有提出太高的要求。于是容易出现由于人员技术能力的差别导致检验结果和数据出现偏差。

    尚有大量食品理化指标检测方法需要转化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现有的符合国家抽检实施细则的标准检测方法中除了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一部分食品添加剂是多参数检测方法外,其余项目基本均为单参数检测方法,检测成本高、效率低,急需开发低成本高效率检测方法。

    由于非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与食用物质极为相似,或不易辨识是否为环境本底,尚有大量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难以被有效鉴别和测定,是食品安全检测中的重大挑战。

 

分析提高不合格/问题食品发现率的工作方法

 

    中北方正检测本年度承接全省各类抽检任务7632批次,已完成5497批次,其中经检验分析及数据研判确认上报的不合格/问题食品共计157批次,分别为普通食品85批次(包括淀粉制品4批次;调味品1批次;复用餐饮具53批次;酒类16批次;肉制品3批次;蔬菜制品6批次;油炸面制品2批次),食用农产品72批次(包括蔬菜20批次;贝类6批次;海水虾31批次;海水蟹15批次),综合不合格/问题食品发现率2.9%

111.jpg

222.jpg

    经过样品的抽样检验和检验数据的研判分析,提出以下能够提高不合格/问题食品发现率的工作方法:

    提高抽样的准确性,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性抽样。食品安全监管和风险分析工作量巨大,这就需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突出高风险环节、品种和项目的针对性抽检,日常抽检与专项抽检相结合,有效排查食品安全隐患,严把食品源头关。

    规范抽样工作程序。提升抽检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组织抽检执法人员学习《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食品抽样工作规范》等,加大抽样人员培训力度,提高样品采集、运输、送样检测、样品接收与样品管理等各环节技术的操作能力,确保抽样程序合法、检验数据公正。

    严格抽检工作纪律。抽样人员不得事先通知被抽样单位,抽样过程中严格执行抽样计划中的品种、批次、环节、区域与时间等要求,不得因为追求抽样便利,随意改变所抽单位以及品种,不得为了方便检验,随意改变检验项目。

    拓展延伸抽检覆盖面。食品生产企业方面抽检要覆盖全部获证食品生产企业。在食品生产经营业态方面,以流通为主,兼顾生产,同时覆盖网络销售食品、进口食品和餐饮环节以及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三小”业态。抽检品种方面,要覆盖2020年高风险食品类别,包括食用农产品中的蔬菜、水果、水产品,普通食品中的淀粉及淀粉制品、肉制品、餐饮食品等类别。抽检项目方面,覆盖食品安全产品国家标准规定的安全性指标、非法添加物质等,包括所有必检项目 和根据本区域实际情况制定的自检项目。

    合理制定抽检工作计划。利用有效数据信息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本地检测数据、各行仪器检测食品微量成分,这就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购买专业化检测仪器设备,确保检测操作能够顺利有效开展。同时吸纳较多高水平专业人才加入到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中,以提高食品检验质量,从根本上提升行业水平。(王磊)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