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监管> 浏览文章
食品标签认知及使用状况调研报告在京发布 专家建议应突出重点易读易懂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0/8/3 14:18:43

  食品标签标识是消费者了解预包装食品属性、特性的主要信息来源,也是生产者向消费者宣传和推荐企业及产品的重要方式。为了解消费者对食品标签标识的认知和实际使用情况,为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制修订提供参考依据,促进食品行业良性竞争和健康稳定发展,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开展专项调研并于近日在京发布《中国消费者食品标签认知及使用状况调研报告》。

  本次调研按照全国31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的常住人口进行配额并随机抽样,形成有效问卷3100份,男性占48.1%,女性占51.9%。其中22—60岁人群占79.03%,22岁以下人群占20.23%,60岁以上占0.74%。

  专家指出,相当一部分消费者不能读懂食品标签上的关键信息,而且长期以来一直对食品添加剂存在较大的误解。此外,基于消费者希望食品标签不使用模棱两可的误导性语言等,专家建议简化对食品标签的要求,突出重点,让消费者易读、易懂。

  多数消费者读不懂标签信息

  调查发现,九成消费者在一周内购买过预包装食品,消费频次较高。随着网络购物的发展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半数以上消费者同时在线上和线下购买。由于网购和商超的销售场景完全不同,线上销售食品的标签标识展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差异性,比如有些食品包装图片不够完整、清晰,配料表展示不全,物流包装与食品外包装合一,促销装组合方式灵活多变等。

  近七成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有查看食品标签标识的习惯,九成消费者关注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多数人希望保质期以日期形式标注。此外对食品名称和品牌的关注度也较高,而产品标准代号、厂名厂址和生产许可证编号等信息关注者较少。

  在保健食品方面,消费者最希望了解产品功能、适宜人群和品牌等信息。“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的警示语是保健食品标签的“标配”,尽管正面标注会影响产品美观,但总体而言该信息已经成为消费者辨识正规保健食品的重要信息来源。

  本次调研发现,相当一部分消费者不会合理利用标签信息来选购食品。比如有35%的人不了解什么是“食品真实属性名称”,因此常出现将乳饮料当作牛奶,将固体饮料当作特殊医学用途婴儿奶粉等情况。近半数消费者几乎不看营养标签和配料表,“从来不看”食品标签的消费者之所以不看的第一大原因是“我想看,但我看不懂”(43.1%),可见消费者读懂食品标签的能力不足限制了他们对食品标签的使用。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表示,上述结果说明,相当多的消费者不能读懂标签上的一些关键信息,因此需要加强对标签标准的宣贯和提高消费者的基本营养知识,使更多消费者能读懂标签,科学地选购食品。

  希望标签不使用误导性语言

  食品配料表是以含量高低排序,因此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食品的真实构成。然而调查发现,超七成消费者关注的重点是含量很少的食品添加剂。与此相对应八成以上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关注“无添加”“零添加”“不使用”等表述,超六成消费者认为有这样标识的产品比同类产品更好。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指出,消费者长期以来对食品添加剂存在较大的误解。配料表中常见的防腐剂、增稠剂、甜味剂、食用色素等食品添加剂均是在安全的基础上经政府批准使用,是否含有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的安全性上并无高低之分。

  随着国民对健康关注度的提升,针对特定人群的食品很受欢迎,比如儿童、老人、孕妇等。七成以上消费者认为标注适宜人群有利于自己合理选购产品,其中满足营养健康需求作为最重要的考量,其次是产品口味、包装、外形的偏好。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表示,从满足消费者需求和营养健康产业发展趋势来看,针对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开展食品研发将是未来各大企业的战略重点。他同时认为,适宜人群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营养健康声称需要以科学证据为依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消费者合理选择食品。

  消费者期待食品标签提供的信息更简洁,并担心被误导。调查发现,消费者普遍认为食品标签上的信息过多,希望标签更简洁,突出最关注的信息。同时,消费者也希望食品标签不使用模棱两可的误导性语言,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监管,打击弄虚作假和误导行为。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总工程师李宇表示,食品标签既是企业与消费者沟通的载体,也是市场监管和社会监督的工具。目前食品行业要按政府规定保证食品标签内容的完整准确,希望简化对食品标签的要求,突出重点,而不是要求罗列越来越多的内容,以便使消费者易读、易懂。

  (来源: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


      《中国食品报》(2020年8月3日 03版)

  (责编:辛明 )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