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熊家明 通讯员 张 焜
校园食品安全关系到师生身体健康,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2024年,湖北省随州市市场监管局严格落实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多措并举抓实监管工作,全面提升校园食品安全整体水平。
以校园快检室建设为“切入点”构筑前沿防线
食品安全快检具有操作简便、检测快速、成本低等特点,是监管部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技术支撑,是食品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的重要技术手段。
开展“你点我检”进校园活动,普及食品安全知识。随州市市场监管局结合“你点我检”便民服务活动,将快检车开到校园,由师生现场点选学校食堂食材,通过快检现场得出检验结果,“零距离”感知和监督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的全过程。将快检箱带入课堂,通过讲解检测流程、操作规范,亲手操作小实验等形式提高学生食品安全意识。
推进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快检室建设,让预警关口前移。随州市市场监管局将校园快检室建设作为保障食材入口安全的重要切入点,积极推进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快检室建设,通过指导学校食堂建立完善的快检体系,制定科学规范的检测流程,对校园食材进行快速、高效检测,及时发现食材中可能存在的农兽药残留问题,有效筛查潜在的安全隐患。目前,该市中小学校已建立食品快检室100余所。
以“吹哨人”制度为“突破点”强化协同监管
在社会共治的框架下,“吹哨人”制度不仅是政府监管的补充,更是社会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可以更全面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治理效率和公信力。
落实“校园餐”违法行为举报奖励措施,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监督。2024年秋季开学以来,该市270所食堂公示投诉电话,做到“家长、学生有投诉、学校专班必回应”,246所学校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发放问卷7万余份,收集家长意见369条,随州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家校结合”共筑校园餐防护墙》的倡议书,多数学校招聘本校学生家长为学校食堂工作人员,提高家长、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信任感。
推进建立学校膳委会制度,规范学校膳委会运行。随州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及随州市教育局制定《学校膳食与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通过明确学校膳委会机构设置、人员组成、工作职责、工作方式等,强化对学校食品及原材料采购、食堂管理、食堂承包经营企业招标等涉及学校集中用餐重大事项的决策监督,齐心协力共同做好学校食品安全管理。
以大宗食材采购为“关键点”强化供应链管理
近年来,部分学校食堂在食材采购过程中存在供应商分散、采购流程不规范、食品安全监管难度大等问题,导致食材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偶有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对学校管理的信任度。
规范大宗食材定点采购,实现采购流程标准化、透明化。随州市教育局和随州市市场监管局在多次研究学习其他地方优秀经验后,制定了《关于规范学校食堂大宗食材集中定点采购的通知》,文件明确了供货商资质、食品质量管控、采购方式及配送管理具体要求,通过细化各方职责,共同规范集中采购流程。采用公开透明的招标流程,选择合格的供货商,确保食材采购的公正性和透明性,实现食材集中采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严格采购验收要求,有效防止不合格食材进入食堂。为了进一步更好落实随州市学校食堂大宗食材集中定点采购相关工作,随州市市场监管局和随州市教育局制定了《随州市学校食堂食材采购验收工作指南》,通过明确食材采购验收的通用要求及质量要求,确保食材符合法律法规及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同时,随州市教育局联合随州市市场监管局开展了“随州市学校食堂食材采购及食堂经营管理细则培训会”,全市各中小学校食品安全副校长、食堂管理人员共计373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以科技赋能为“发力点”构建智慧监管体系
“互联网+明厨亮灶”是促进智慧监管,提升餐饮质量安全水平的有力抓手。
后厨操作可视化,提升食品安全透明度。通过“互联网+明厨亮灶”“数字食堂”建设,实现学校食堂后厨操作可视化。学校师生就餐时,可通过餐厅大屏幕,查看后厨的择菜、洗切、蒸炒、配餐等操作情况,学校管理人员可通过电脑端对后厨卫生、规范操作等随时查看、实时监督。同时,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食堂食品进行外部监督,通过自律与他律结合,促进学校食堂更加重视食品安全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线上巡查更便捷,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学校“互联网+明厨亮灶”接入到“鄂食安”智慧监管平台,打通了与市场监管部门的壁垒。监管部门通过视频监控远程查看学校食堂后厨操作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网上督察、线上通知、辖区所协办,形成闭环管理,大大提高了监管效率和精准度。目前,全市中小学“互联网+明厨亮灶”已接入“鄂食安”平台234家,覆盖率为86.99%。
以陪餐机制为“着力点”拓展问题解决新途径
在进一步完善校长陪餐制度的基础上,随州市市场监管局按每周至少一次的频率,邀请社会各界人士与部门监管人员开展不定时、不定点的抽查式陪餐。监管人员在就餐前认真询问学校负责人关于食材采购、信息公示、校长陪餐、从业人员管理等情况,重点查看操作间环境卫生、餐饮具清洗消毒、食品留样等情况,现场反馈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就餐时主动和学生交流,听取他们对饭菜质量、口感及食堂日常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倡导均衡营养、珍惜粮食、践行“光盘行动”。“食品监管+陪餐”模式构建了各方人员与学校、学生之间沟通桥梁,助力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中国食品报》(2024年01月02日03版)
(责编:杨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