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头条> 浏览文章
红色血脉永赓续 中国经济做栋梁——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1/6/29 15:23:22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

前 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轻工业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轻工业发展对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我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我国轻工业的发展是一个具有恢宏史诗般的“中国故事”,是中国经济的脊梁,创造了世界工业史上的一个个“中国奇迹”。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轻工业历经百年征程,砥砺前行。告别短缺,轻工产品不仅在数量上基本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在品质上也有大幅跃升。轻工业为中国和世界提供质优价廉的日用消费品,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产业。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轻工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传统优势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地位举足轻重,发挥着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作用,承担着满足消费、稳定出口、扩大就业、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轻工业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品种繁多,既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又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体系,涵盖人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中吃、穿、住、用、行、教、乐等多方面的消费需求,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21大类、69中类和213小类。2020年,轻工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占全国工业的28.4%,资产总额占全国工业的13.7%,营业收入占全国工业的18.3%,利润总额占全国工业的20.7%,全国轻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出口交货值占全国出口交货值的20.3%。

  目前,轻工业正在向着能够生产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更高层次消费品,向着世界轻工强国的目标大踏步迈进。

上 篇

矢志不渝跟党走 不忘初心担重任

中国轻工业百年奋斗历程回顾

  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轻工业主要经历了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时期。经过曲折起伏,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党把工作的着力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背景下,轻工业在市场经济激荡中奋力向前,不断发展壮大,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革命战争年代

做伟大胜利坚强后盾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围绕革命的中心任务,践行马列主义合作思想,努力发展轻工业和手工业合作经济,为革命战争取得胜利做出了很大贡献。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的赣南、闽西根据地以及湘鄂赣、鄂豫皖等根据地,于1931年11月,成立了中华苏维埃政府。1934年1月,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指出:“我们的经济政策的原则,是进行一切可能的和必需的经济方面的建设,集中经济力量供给战争,同时极力改良民众的生活。”为了发展根据地的经济,解决最重要的粮食问题和衣服、食糖、纸张等日用工业品的原料问题,中央苏维埃政府积极组织群众,大力生产棉花、麻、甘蔗、竹子等工业原料,为发展日用轻工业品创造条件。

  中央苏区的国营工业主要是军需工业,同时也经营了不少民用工业,包括制盐、纺织、农具、纸张、烟草、樟脑、医药、肥料等。当时,苏区政府不仅重视国营经济,还大力提倡发展合作经济。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月里,由工农群众合股集资经营的轻工业生产合作社和手工业工厂,对于缓和克服在敌人封锁下出现的物资不足的困难,满足工农红军和当地人民的生活需要起了不小的作用。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在陕甘宁边区继续发展合作经济,把恢复和发展传统手工业视为边区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到抗战胜利时,边区合作社经营的工厂作坊较抗战初期增长了15倍,制鞋厂、缝纫厂、酒厂、造纸厂、陶瓷厂、火柴厂等各种工厂达1400余家,生产的日用品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边区军民的需要。1940年,党中央发出“为了争取工业品半自给而奋斗”的伟大号召,并制订了“以发展轻工业为主”“集中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等一系列方针政策。1941年,党中央又提出“由半自给过渡到全自给”的号召,并且制订了为兴办轻工业提供贷款和投资的政策,使边区轻工业企业有了较快发展。1944年,边区的纸张已能自给二分之一,肥皂自给有余,火柴已全部自给,玻璃、陶瓷、纸烟、皮革等轻工业产品的生产也都有所发展,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了军需民用。晋冀鲁豫边区从1939年起,就着手建设工业,太行、太岳各区除兴办了被服、机器修理、手榴弹、枪支等小型军用工厂外,也创办了一些轻工企业。由于轻工企业的建立和发展,边区的供应情况大为好转,食油、食盐、纺织品等产品除自给外,还向邻近的抗日地区和敌占区销售。

  在党中央“自己动手、自力更生”方针指引下,通过军民共同奋斗,不论是公营还是私营的轻工业都获得了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轻工业和手工业合作组织不仅生产了大批日用物资,弥补了市场供应不足,还生产了大批军需物资,支援了战争需要。同时推动了根据地经济建设,增加了群众的收入,改善了根据地人民的生活,更解决民众困难,做到“寓救济于生产之中”。可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轻工业和手工业合作组织是对敌斗争的有效武器,为反对敌人封锁、保证军需民用、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为国计民生保驾护航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旧中国遗留烂摊子的基础上,艰苦奋斗,迅速恢复生产,通过接收官僚资本企业、实行公私合营、组建集体企业等,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一批骨干轻工企业,为保障供给、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初期,占全国工业总产值23%的个体手工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城乡居民生产和生活需求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对此,党和政府主要根据自愿原则,鼓励和扶助广大劳动人民发展合作事业。同时,扩大国营商业对手工业原料和产品的供销渠道,从而促进了手工业生产的恢复,发挥其为国计民生和国营大工业生产服务的作用,并推动私有制的个体经济向集体所有制经济转变,为之后手工业合作化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基础。

  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充分考虑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和财政状况,对农轻重产业间的投入相互兼顾、量力而行,使轻工业在这一时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轻工系统工业总产值在“一五”时期接近翻了一番,利税年均增长30%;主要产品产量也大幅度增长,如造纸、酿酒工业翻了一番多,日用机械增长了2.5倍。1956年,党领导全国人民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入了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同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论十大关系》的第一部分就是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密切关注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轻工业,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就将轻工业的发展放在了重要位置。

  受大跃进等诸多因素影响,轻工业的发展脱离了中国实际,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左”的思潮严重干扰了经济建设,也给我国轻工业发展带来严重损失。“二五”期间经济出现负增长,经过三年调整,轻工系统工业总产值在“三五”“四五”分别增长9.5%和11.1%。这3个时期的利税则分别增长9.9%、11.8%和6.7%。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轻工业干部职工精神振奋,意气风发,不避艰险,艰苦奋斗,在创业初期就很快设计生产出了新中国自己的“建国瓷”、百吨轨道衡、第一根钨丝、第一批荧光灯、第一批手表、第一个酒花基地等,还涌现出新中国第一代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这些成绩推动了经济建设,更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和信心。

改革开放时期

为国富民强探索前行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轻工产品市场供应严重短缺,轻工业在市场经济激荡中奋力向前,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市场化进程。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开始崛起,彰显了经济活力。这个时期计划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轻工业改革走在了其他工业管理部门的前列。

  这一阶段主要解决了轻工消费品“有没有”的问题,其重要标志是轻工业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在市场经济的拉动和产业政策的推动下,轻工业的发展进入了快行道,商品短缺的局面得到扭转。同时,家用电器、塑料制品等新兴行业迅速崛起,电风扇、电冰箱、洗衣机等产品成为新一轮消费的热点,不仅丰富和活跃了市场,而且为轻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979—1991年,全国轻工系统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达1228亿元,12年间年平均增长22.4%。1991年,全国轻工系统实现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3333亿元,比1979年增长1.8倍,12年间年平均增长9%。1991年,全国轻工业主要商品出口总值192亿美元,比1979年增长5.7倍,12年间年平均增长17%。

  1992年初,邓小平赴南方视察并发表谈话,重申了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轻工业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出现全民办轻工热潮,为轻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逐渐形成了大轻工的产业格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快了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轻工业积极与国际贸易规则接轨,全面提升行业在世界产业链中的位置,涌现出海尔、格力、波司登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轻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整体提升。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2008年我国轻工业总产值已超过7.6万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67倍,轻工产品出口额比1978年增长了128倍,全世界80%的小家电、70%的鞋子都来源于中国。我国从消费品供应短缺国,一跃成为世界轻工产品的制造中心和采购中心。

走进新时代

为高质量发展扬帆起航

  2013年以来,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际竞争更趋激烈。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时期,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支撑轻工业发展的条件发生很大变化,原有的成本优势、引进技术的条件优势逐步减弱,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大,经济和需求下行压力加大,出口难度增加,一些产业和订单对外转移,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同质化严重,部分产能过剩,高端有效供给不足,科技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不强。我国轻工业同全国经济一样处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到了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期。

  近年来,轻工业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绿色发展,品质发展,健康发展,安全发展,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努力提高轻工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促进轻工业高质量发展,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继续做出重要贡献。

中 篇

栉风沐雨勇争先 富国强民结硕果

建党百年中国轻工业成就非凡

  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几代轻工人的共同努力,轻工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出了辉煌的业绩,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成就了世界轻工生产大国、出口大国、消费大国地位。

扩大供给

实现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

  轻工业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步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实现由单纯生产向生产服务转化。如今的轻工业已成为我国市场化、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传统行业得到巩固提升、新兴行业得到扶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已经建立,各行业规模不断壮大,轻工产品的质量、产量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最显著的变化体现在耐用消费品不断升级,由20世纪七八十年代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老三件”到九十年代的彩电、冰箱、洗衣机的“新三件”,随后科技含量更高的家电等产品又取代了“新三件”。那些曾经一票难求的“自行车券”“洗衣机券”“冰箱券”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走进了博物馆,成为见证商品匮乏时期的历史文物。

强制造业

形成门类齐全的轻工业生产体系

  轻工业由解放初期30多个行业发展到目前的45个行业,涵盖了日用消费品的主要方面,形成门类齐全的日用消费品生产体系。各行业规模不断壮大,经过打基础、上规模、抓质量、上水平、调整结构、竞争整合、提升水平的几个发展阶段,已经形成了由生产、经营、科研、检测、信息交流与人才培育各方面组成的完整体系,并形成产品配套、生产、物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生产要素配置得到进一步优化,正在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一方面,出现相关行业之间相互融合,联系更加紧密,机电一体化趋势明显,传统产业应用高新技术改造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焕发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建设和发展了一批新兴行业,家电、塑料、文教体育用品、羽绒制品、化妆品、装饰、礼品等行业产品从多方面丰富了人民的生活。经过10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确立了世界轻工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的地位,钟表、自行车、缝纫机、电池、啤酒、家具等100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

创新发展

轻工业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建国初期,旧中国遗留下来的轻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只有上海、重庆和兰州三个综合性工业试验所。伴随轻工业的成长,轻工业科研创新体系也迅速发展。如今已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2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3个,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8个。中国轻工业重点实验室127个,中国轻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3个。一批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技术改造攻关项目顺利实施,造纸、塑料、发酵、酿酒、制糖、陶瓷、皮革、轻机、家电、制笔等行业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其中,制笔行业中性墨水、水性墨水、中油墨水和笔头用不锈钢材料、笔头精密加工设备、制糖行业封闭循环用水技术、制革和毛皮加工水循环利用技术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取得突破。高性能二次电池新型电极电解质材料及相关技术等6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变频空调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19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近2000项成果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标准引领

轻工产品全面创新升级

  目前,全国轻工业已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50个,分技术委员会86个,委员超过4000人,覆盖轻工绝大部分行业。截至2020年12月31日,轻工业发布现行标准6641项,其中,国家标准2749项,行业标准3530项,军用标准80项,团体标准282项。现有轻工检测机构89家,为市场监管部门、生产企业、第三方机构、消费者提供检测服务。在36个行业的2000余项标准中,梳理了轻工军民通用标准目录,编制军品配套产品国家军用标准,为推进军民融合打下坚实的基础。编制的《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安全》《学生用品安全通用要求》《家用燃气热水器》等300余项强制性国家标准,覆盖了各类轻工消费品,对产品质量安全指标限量、检测方法、评估流程、评估方法做出严格规范,如乳制品生产标准比欧盟的标准还要严格,为保护消费者健康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参与标准国际化建设,增强标准国际话语权。承担了国际标准化组织6个秘书处工作,担任主席2人、副主席2人、秘书长5人、国际标准化注册专家150人次。主导制定国际标准75项,发布33项(ISO标准29项,IEC标准4 项),参与制定国际标准300余项。这些标准的制定,为我国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有效支撑。

集群发展

轻工业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根据本地的自然条件、资源特点、市场条件等因素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并逐步发展成为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推动行业集中度的提高,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的产值占轻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0%,有的集群产品生产占到全国同类产品总量的50%以上。如眼镜、钟表、制笔、缝制机械等行业产业集群和特色区域产值分别占到行业总产值的90%、86%、73%、55%。眼镜行业的8个集群的工业生产总值、企业数、利税、出口均占全国的90%以上。轻工产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成为轻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成为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成为科技创新和结构调整的先行者,成为推动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成为建设特色小镇的重要载体,成为轻工业以及地方政府在深化开放、发展特色区域经济的创新动力。

绿色发展

轻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轻工业逐渐转变发展方式,高度重视发展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发展循环经济为理念,通过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编制绿色制造发展规划,构建绿色化新型轻工业制造体系。以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为目标,从技术创新入手,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从生产源头消减污染,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道路,取得积极进展。造纸、酒精、味精、柠檬酸、制革、铅蓄电池等行业,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指标。造纸、塑料、家电、皮革、电池、照明电器、五金、轻机、缝制机械、陶瓷等20多个行业积极推进轻工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取得初步成效。同时,注重发展循环经济,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对造纸、皮革、发酵、酿酒、家用电器、塑料制品、电池、照明电器、玻璃、陶瓷等行业主要制造业生产过程、产品销售使用、废物排放及产品回收过程等不同层面,运用循环经济原理对生产过程“减量化”、产品使用后“再利用”和废弃物“资源化”。造纸行业废纸回收率和废纸利用率达到50%左右,超过日本、美国、加拿大和欧洲主要的造纸国家。

强化技能

轻工人才队伍建设成果丰硕

  技能人才是国家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兴业之本、发展之源。近年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有关轻工协会积极参加《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的制修订工作,梳理轻工行业职业名录,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能人员的职业信息。依托协会开展培训交流和技能鉴定。经过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激发了轻工行业从业人员比技能学技术的热情。目前已共同举办国家二类技能竞赛66届次,涉及16个轻工行业、36个职业工种,参赛选手超过50万人,决赛选手2.5万人,产生全国技术能手440名,轻工技术能手1771名。28名选手荣获国家“五一”劳动奖章。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首次组队参加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全队5名选手夺得两金两银一铜的优异成绩,全部入选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每五年开展全国轻工业劳动模范、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从1979年开展评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已完成七届工艺美术大师评选,共532人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开展两届“轻工大国工匠”推荐学习活动。高度重视轻工业职业技能评价工作,累计鉴定工种144个、近50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总鉴定人数的23%,将轻工业人才队伍建设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开放发展

轻工业快速融入国际分工体系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轻工产业最早向国际化迈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家具、家用电器、日用陶瓷、文教体育用品、自行车、钟表、缝纫机、皮革、电光源与灯具、制笔、乐器、玩具、眼镜、羽绒等行业出口额名列世界前茅。轻工产品在世界贸易量中的比重,小家电占到80%,空调器、微波炉、羽绒服占70%,自行车占65%,日用陶瓷占60%,电冰箱、鞋占50%,洗衣机占45%。轻工产品出口到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很多轻工商品生产工厂已成为国际制造中心和采购中心,成为重要的国际贸易集散地和供应地。近年来,随着轻工比较优势的变化和产业实力的增强,一般贸易比重持续上升。家电、皮革、家具、自行车、五金制品、电池、羽绒等行业成为中国在全球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行业。文体、陶瓷、玻璃、工艺美术、乐器、文房四宝等行业产品频繁出现在我国举办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海世博会、G20、APEC等国际活动中,向世界展现了中国轻工中高端产品的风采。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方面,造纸、自行车、饮料、电池、陶瓷、皮革、家具、家电、化妆品等行业取得了积极成效,在国际市场的竞争水平有了长足的提高。

抗击新冠

轻工业发挥优势贡献力量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轻工行业坚持党建引领,全面贯彻中央“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和“六稳”“六保”等决策部署,始终坚定打赢疫情阻击战的必胜信心,要求轻工各行业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协调行业资源,服务复工复产,迅速行动,驰援湖北疫区。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前5月累计捐赠现金、物资达120亿元。针对疫情对行业企业的影响,向国务院有关部委提出减税降费、打通物流堵点、出口退税等6条政策建议,指导服务行业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积极完善应对策略预案,通过经济运行分析预测、中美贸易指数等方式,加强对轻工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运行监测,积极反映诉求,增强相关举措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不断激发内需潜力,帮助企业纾解成本压力,努力将疫情损失降到最低,为抗击新冠疫情、保障民生供应、稳定经济运行贡献轻工力量。

下 篇

高歌启航新时代 无限风光在峰巅

新时代中国轻工业发展展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进入新发展阶段,轻工业面临新矛盾新挑战。直面经济发展新阶段,“中国制造2025”“三品”专项行动、消费品质量提升、“一带一路”建设、传统工艺振兴等一系列国家战略正在深入实施,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交织背景下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正在同步推动轻工业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轻工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正在迎来历史性机遇,轻工领域现代化经济体系正在培育壮大并呈现蓬勃的生命力。大国轻工举足轻重,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轻工业转型升级的主题词,通过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智慧发展和集群发展,促进轻工业规模和质量协调提升,努力实现轻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落实国家战略

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

  轻工业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大力推进智能和绿色制造,优化产业结构,构建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和国际化的新型轻工业制造体系。轻工行业要大力推动“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实施工作,努力提升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提升轻工消费品的品种丰富度、品质满意度、品牌认可度,促进高端消费回流。一是推动轻工业增加品种,在皮革、钟表、文体、陶瓷、搪瓷、工艺美术等行业,推动开发一批技术含量高、设计精美、制作精细、性能优越的轻工产品;二是推动轻工产品提升品质,在轻工全行业推动国际标准采标计划,推动国内消费品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三是推动轻工品牌建设,通过自我培育与国际并购等多种举措,提高创新能力,提升品牌价值,突破高端市场,满足消费升级,服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轻工业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

强化科技引领

推动轻工业创新发展

  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提升轻工业创新能力,引导轻工企业以消费升级为导向,为轻工业创新发展提供充足的科技动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推进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质检中心等建设。加强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主体的重点实验室和以行业骨干企业为主体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组织轻工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轻工行业新型国际竞争力。继续做好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及国家科学技术奖推荐工作,开展轻工行业科技成果鉴定工作。根据科技部项目申报指南要求,组织行业内科研院所、高校和龙头企业积极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加强科技集成服务工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持续推进中国轻工业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积极推动在产业集群、重点企业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制造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发挥产业优势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轻工行业要提高思想政治站位,以产业扶贫为重点,不断健全扶贫机制,巩固扶贫成果。制定行业扶贫工作计划,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重点选择好落地项目,帮助贫困地区逐步培育支柱产业,努力实现扶贫与扶智有机结合,组织引导行业企业积极广泛参与脱贫攻坚,组织实施落地项目,开展投资助力企业、集资修建道路、落实消费扶贫、开展慰问活动,务实推进扶贫工作。中国轻工联将组织代管协会、学会和直属事业单位,结合行业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为老少边穷地区群众和特殊群体提供针对性帮扶。重点组织生物发酵、乳品、罐头、酒、糖业、添加剂、饮料、自行车、认证中心等30余个协会及事业单位,以多种形式组织引导企业从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扶贫工作。中国轻工联要会同有关方面赴河北等贫困地区开展专项调研,深入了解贫困人员基本情况,分析贫困原因,共同探索扶贫工作的新思路与新举措。在建设产业基地、做大展会及培养人才队伍方面给予支持。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深化标准改革

推动轻工业品质发展

  轻工行业高度重视质量标准工作,将标准作为引领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要对家电、玩具等三十多个领域四百余项强制性标准精简至百项以内,强制性标准体系呈现单项标准广覆盖。完成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再评估近八百项,团体标准立项近百项,为推动行业消费升级夯实标准基础。构建轻工业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在国标委指导下,开展轻工领域标准化技术组织体系优化试点,轻工行业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标准化机构更加务实高效。充分发挥标准引领作用,重点完善公共安全、消费品质量安全、绿色制造等标准体系。认真贯彻落实《消费品标准质量提升规划》。严格按照《标准化法》《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考核评估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文件,做好轻工行业标准化工作的顶层设计,提升标准编制水平,提高标准报批质量,缩短标准报批周期。推动消费品质量提升,促进产业转型,助力消费升级,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

注重环境保护

推动轻工业绿色发展

  积极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在节水、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供应链管理、清洁生产、污染防治、综合利用、制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发力,广泛应用环保技术,力争提前完成减排各项任务指标。引导轻工企业推行绿色设计、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打造绿色供应链。加快节能降耗、减排治污绿色化改造步伐,推动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进行节能减排治污,提高行业清洁生产水平。配合工信部在轻工行业开展全国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制造示范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评定工作。积极开展绿色制造示范试点,组织制定一批绿色设计产品标准。推进轻工业重点企业申报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向工信部推荐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先进适用技术,向国家发改委推荐轻工行业国家重点节能技术等。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扩大上述领域的新技术研发和推广速度,按技术成熟度逐步在轻工企业全面推广应用,努力推动轻工业实现绿色发展。

优化集群建设

推动轻工业集聚发展

  轻工产业集群在促进地方优化产业结构、引导区域产业有序转移、促进智能制造和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推动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协同创新助推科技进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示范和推动作用。要总结全国轻工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先进经验,引领产业集群发展方向。完善中国轻工业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增强服务集群企业能力和水平。帮助轻工产业集群提升建设水平,提高产业链上下游设计、制造、商务资源协同能力,推动传统产业集群向绿色智慧产业集群跃升。严格根据“规范管理、科学布局、提高质量、动态调整、总量控制”的基本原则,提出产业集群总量布局规划,进一步做好产业集群共建工作。计划“十四五”期间,新建产业集群123个,淘汰不合格产业集群65个,到2025年建设总量达到333个。到2030年,轻工业产业集群达到400个。同时,根据产业规模、行业特征、发展成熟度以及各行业已开展产业集群建设工作的基础和效果等因素,布局轻工各行业集群建设数量。

坚持扩大开放

推动轻工业国际化发展

  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呈现抬头的迹象,轻工业已进入贸易摩擦的高发期。轻工业要积极应对贸易摩擦,调整出口结构,保持出口持续增长,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用好RCEP,加快进行研发、制造、品牌布局,以多种形式参与更深层次国际竞争。今后在出口规模稳定增长的同时,在战略导向上要更加重视出口产品的质量、结构、效益,保护企业知识产权、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水平,使产品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逐步走向中高端。在立足扩大国内市场需要的同时,着力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拓展国外市场,推动轻工国际产能合作。鼓励品牌走出去,在开放中发展,在合作中提升。发挥轻工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作用,建立轻工国际产能合作生态体系,推动轻工产能、装备、技术、标准的输出,支持引导企业与国际同业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竞争能力和水平。

深化协会改革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中国轻工联和各行业协会是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探索者和实践者,是全面把握行业情况、反映行业共同诉求、谋求行业发展共同利益的代表者,是整合各种力量共同推动行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增强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导者,是推动行业自律和处理好多种矛盾利益关系的重要调节者。要紧紧围绕“轻工业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坚持把轻工业的发展与广大会员的根本利益联系在一起,把“做大做强”当作共同事业追求,努力做好为会员、为行业、为政府的服务工作。不断完善行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功能作用,延长服务链条,提升服务能力。贴近行业需要,创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满意度,进一步做好组织、协调、指导等各项服务工作。努力打造一支政府信赖、行业依托、会员满意、不可或缺的职业化工作队伍。扎实做好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扬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轻工业是覆盖最广的民生消费品行业,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力军。近年来,轻工行业积极落实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以“让人民生活更美好”为宗旨,以消费升级为导向,以创新发展为驱动,大力改善供给,努力提质增效,突出绿色、品质、健康、安全,产品更趋智能化、便捷和时尚化,为我国国民经济稳步增长,为满足人民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后,轻工行业将在形成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展现轻工新作为,奋力前行,勇开新局,不负光荣梦想,不负伟大时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向两个百年的宏伟目标,中国轻工业开启了崭新的篇章,轻工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高质量发展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让人民生活更美好”为使命,奋力开创我国轻工业新局面,为轻工业高质量发展和满足人们更高层次消费需求,努力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辈的业绩,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轻工力量!

 

  《中国食品报》(2021年06月29日01版)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