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浙江温岭:水稻田装上“水龙头”喝上“自来水”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19/9/6 16:02:57

   本报讯  (记者陈小明)“平原稻区一般采用渠道灌溉,由于不均匀沉降和年久失修,大部分渠道均存在漏水情况,使得作物的需水量得不到满足,同时成片农田种植作物多,灌溉时往往‘众口难调’。温岭实行的管道灌溉技术相对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不仅可以防止渗漏,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还可以满足不同农作物的需水量。”浙江省温岭市农业水利建设总站站长林军波告诉记者。

  2016年7月,为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着力破解农业生产用水瓶颈,保障农业生产能力,温岭市印发关于《温岭市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试行)》通知,以此作为推广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实施指南,林军波所提到的稻区管道灌溉即是其中的一项。

  “渠道灌溉下,水稻吸收灌溉水利用率仅为50%左右,使用管道灌溉后,灌溉水利用系数可大幅提升到95%以上。”林军波表示,稻区管道灌溉是将灌溉用水管道埋入地下70厘米以下,通过封闭管道内输水,从水泵到田块水龙头,可以说是一滴也不漏,除了田块的蒸发和一小部分的田间渗漏,剩下的都被作物吸收。

  温岭当地居民亲切地将管道灌溉的出水口称为“水龙头”,笑称这是给水稻田装上了“水龙头”,喝上了“自来水”。

  “每40亩左右配置一个出水井,2—3亩配置一个水龙头。”林军波表示,灌溉用水由出水口经管道输送到各处,“水龙头”遍布田间,方便了对农作物按片按田块独立灌溉。

  “农作物不同生长周期对水分的敏感程度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需水曲线。”温岭市农业水利建设总站技术人员徐夏明向记者介绍,管道灌溉技术可以满足同一作物的各个生长期的差异化需水量,与需水曲线吻合,也可以满足成片农田不同作物的差异化需求。比如,水稻高产栽培技术需要干干湿湿栽培以湿为主的间歇灌溉,促根系生长,促地上部地下部协调生长,如果没有随时可灌水的配套,水管理技术便难以落地。

  此外,管道灌溉突破传统渠道灌溉只能漫灌,喷滴灌只能微灌的这些局限性,现在微灌只需在管道灌溉的出水口接上管道与软管即可进行灌溉,不必另行安装水泵与主干管道,即节省又便利。对农作物而言,可以灵活应用漫灌、喷滴灌等方式,使作物布局有了很大灵活性。

  温岭市新河镇新联村村长王德志深感管道灌溉方便了村民的农种,“管道深埋地下,这样可以节约土地,便于农机进出,减少农机对农田设施的损坏;还很好地解决了‘插花田’灌水难的问题,旱作与水作都可以种植,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用水,方便又灵活。”

  据悉,目前温岭市稻区管道灌溉实施已有8000余亩,该市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启动箬横、新河、泽国三镇累计1.43万亩农田的管道灌溉建设,已通过实施方案评审。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